摘要:目的:探討中醫在附骨疽中的治療效果。
方法:對我院2009年1月到2011年12月所收治的60例附骨疽患者,采用中藥塌漬與針灸聯合治療。
結果:60例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有效改善,其中臨床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共計7例,效果非常顯著的患者有26例,而有效的患者則有24例,有3例為無效情況,有效率占總人數的95%。
結論:通過中藥塌漬和針灸聯合治療,在附骨疽的治療上有著非常好的效果。
關鍵詞:附骨疽中藥塌漬針灸治療
【中圖分類號】R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353-01
附骨疽是中老年人臨床病癥中非常常見的一種慢性進展性關節病,該病主要是由于膝關節軟骨退行性改變引發的關節自身以及其周圍的組織出現炎癥情況,進而使患者的膝關節出現腫脹、疼痛和功能性障礙為主要癥狀的關節炎,也可以將其稱之為老年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增生性關節炎和變形性關節炎等[1]。該病的發病機制還不是非常明確,但臨床中通常認為造成該病的原因與炎癥、遺傳、創傷、肥胖、衰老和代謝障礙等方面有直接聯系。我院2009年1月到2011年12月所收治的60例附骨疽患者治療時,均采用中藥塌漬與針灸聯合治療,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附骨疽患者60例,其中男性患者34例,另26例均為女性患者。60例附骨疽患者中,雙膝有34例,而單膝有26例,膝關節總共有94個,所有患者的年齡均在48-73歲之間。所有患者的病程均在4個月-4年之間,平均病程時間為3.3年。60例附骨疽患者均通過相關診斷標準確診。
1.2治療方法。
1.2.1中藥塌漬。所有患者均采用以下中藥配方:60克牛膝,60克狗脊,60克木瓜,60克白芍,60克延胡索,60克車前子,60克老鸛草,60克透骨草,60克桑寄生,40克紅花,60克川續斷,40克川芎,40克萆薢,40克兒茶,40克制川烏,20克制馬錢子,40克制草烏,10克冰片。用5000ml的清水將所有中藥浸泡10min,再對其進行煎熬,使其煮沸30min。當藥液逐漸散涼之后,再將其放置到200g的白酒中密封,并低溫保存。在進行操作時,必須注意室內溫度的控制,使患者的治療部位能夠保持溫暖狀態[2]。對塌漬部位皮膚進行檢查時,還需要在患者的膝下放置塑料薄膜放置藥液流下造成污染,采用10ml的注射器將藥液希曼,并將其放入到熱水中進行加熱,完成加熱后將藥液注入到無菌的紗布中,直到紗布將藥液吸收飽滿,再將充滿藥液的紗布貼敷到患者的治療部位,并運用TDP對患者膝關節進行照射,保持30min的照射時間,每10次為一個療程。每兩周進行下一次療程。在治療過程中,隨時了解患者塌漬部位皮膚是否出現燙傷或者水皰情況,是否對藥物出現過敏反應,若患者的塌漬部位有疼痛感或者皮膚出現了破損等情況時,醫生必須立刻停止對患者實施塌漬,并運用外涂燙傷膏對其進行治療,而出現水皰則必須運用無菌注射器對水皰內部的液體進行抽取,并對其進行包扎處理。
1.2.2針灸療法。要求患者保持仰臥位或者采取端坐位,并對患者的梁丘、血海、雙側膝眼、陽陵泉以及足三里這幾個穴位進行常規消毒處理,再運用30號針灸針對這些進行直刺,直到患者感覺到脹、酸、麻后停止深入,每次行針時間間隔10min,平補平瀉法,每次使針停留在穴位停留30min時間,并保持每天1次的施針,每10次為一個療程。每兩周進行下一次療程。
1.2.3功能鍛煉。要求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注意保持適當的功能運動,同時,要求患者盡可能地避免樓梯運動,在鍛煉的同時不可進行劇烈運動;并叮囑患者注意飲食營養,盡可能地使用低脂高營養的食物,防止出現體重過度增長的情況,多食用高蛋白、高鈣、高維生素的食物,不斷提高機體的抵抗力;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緒,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病情的治療。
2結果
通過采用中藥塌漬與針灸3-5個療程的聯合治療,60例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有效改善,其中臨床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共計7例,效果非常顯著的患者有26例,而有效的患者則有24例,有3例為無效情況,有效率占總人數的95%。
3討論
膝關節作為人體最大的關節,其結構具有一定的復雜性,且負重也較大。隨著人們年齡的不斷改變,關節也逐漸發生了一些不同程度的變化,出現了退行性改變。因為感染、損傷或者過度負重等原因,對膝關節周圍組織造成了壓力,進而引起組織粘連和攣縮、骨質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并且其關節軟骨也逐漸退化,最終導致骨贅刺激引起各種炎癥性反應的出現[3]。附骨疽在中醫中屬于“痹癥”一說,在中醫學中認為老年會出現體虛現象,主要是由于肝腎不足所致,而肢體筋脈由于失養,這就非常感染風、寒、濕邪,對筋脈、骨節和肌肉造成影響,最終致使患者出現經絡不通的情況,使其肢體出現疼痛、腫脹等病癥。在本組資料中所采用的藥方中,使用了桑寄生、狗脊以及川續斷來達到祛風濕、強筋骨、以及補肝腎的目的,從根本上對患者骨質結構進行調整;而老鸛草、透骨草和萆薢也同樣能夠起到強筋骨、祛風濕的目的;同時制馬錢子、制川烏和制草烏則主要是結合導致該病外因進行針對性治療;同時川芎、延胡索、紅花、白芍和兒茶則主要針對導致該病的內因進行作用。該藥方不僅能夠有效治療該病,同時還能夠從根本上對其進行治療,而通過中藥塌漬的方式更加便于患處的洗手,使藥效發揮到最佳。結合紅外線照射則主要是起到熱敷的作用,有助于患者的血液循環和炎癥的治療。再聯合針灸對局部穴位進行刺激,不僅可以發揮穴位針灸的獨特療效,同時還能夠起到促進其氣血通順的目的。通過中藥塌漬和針灸聯合治療,在附骨疽的治療上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任德華.附骨疽的治療近況[J].中醫學報,2010,(04)
[2]徐愛民.中醫特色治療膝骨關節炎臨床觀察[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12)
[3]劉獻祥.中醫藥治療附骨疽的研究現狀[J].中醫正骨,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