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補腎活血化瘀驗方治療血管性癡呆的臨床療效。
方法:將80例血管性癡呆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以補腎活血化瘀驗方水煎劑加腦復康口服,對照組予腦復康口服。觀察療效。
結果:治療組MMSE評分、中醫(yī)智能綜合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
結論:補腎活血化瘀驗方水煎劑加腦復康口服具有較好的療效。
關鍵詞:血管性癡呆(VaD)補腎活血化瘀智能障礙
【中圖分類號】R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356-02
血管性癡呆是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風,或缺血缺氧性腦損害導致的以認知功能損害為特征的臨床綜合征,屬于中醫(yī)“呆病”、“文癡”、“健忘”范疇。本虛標實,虛實夾雜證。本文認為髓海不足、氣滯血瘀為多數(shù)血管性癡呆的基本病機。據(jù)此確立“補腎活血化瘀法”并組方,并探討補腎活血化瘀驗方改善中醫(yī)癥候的作用。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選擇自于2006年9月至2007年4月于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及成都市第六人民醫(yī)院就診的病人,符合DSM-IV中血管性癡呆的診斷標準者,中醫(yī)腎虛髓減、氣滯血瘀的證候診斷標準者80例患者,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50例,對照組30例。治療組男性32例,女性18例,平均病程為1.89±0.65年;對照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病程1.68±0.63年,兩組在性別、病程、病情類型以及病情程度上比較差異均不顯著(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患者口服腦復康進行治療,每次3粒(每粒0.4克),每日3次;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服補腎活血化瘀驗方水煎劑(出自四川省中醫(yī)醫(yī)院名中醫(yī)李應昆教授驗方,處方為:膠股蘭15g、枸杞12g、靈芝9g、水蛭12g、川芎12g、五味子9g),每日一劑,每次 100毫升,分早晚兩次溫服。兩組均以連續(xù)治療2個月為一個療程。治療過程中患者停用對本試驗有影響的藥物,如對血小板功能、血管舒縮功能及智能有影響的藥物;高血壓、糖尿病者可繼續(xù)服用降壓、降糖藥。
1.3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7.0軟件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使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治療組MMSE評分、中醫(yī)智能綜合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1。詳見表1。
3討論
中醫(yī)無血管性癡呆的病名,VaD屬中醫(yī)“呆病”、“文癡”、“健忘”、“癲狂”等范疇。血管性癡呆多發(fā)生于中風后,且癡呆的發(fā)生與原發(fā)中風病關系密切,二者呈正相關。中風之根本病機為肝腎陰虛,久病腎精更虛。本病病理性質為本虛標實。又腎藏精,腎中精氣充盛,則髓海得滿,因“腦為髓之海”,故腦有所養(yǎng)。反之,髓海不足,腦失所養(yǎng)。正如葉天士《臨證指南醫(yī)案》說云:“神呆等,乃本為腎之陰精虧虛,不能上充于腦,久之則腦髓消”。
中醫(yī)素有:“老人多瘀”、“久病必瘀”、“虛久致瘀”之說,說明老年五臟虛衰與瘀血的發(fā)生有著密切的關系。腎精虧虛則陰虛陽亢,虛火灼津,血行澀滯為瘀;腎精虧虛則元陽不足,推動無力,血行緩慢而瘀滯,正如《醫(yī)林改錯》云:“元氣既虛,必不能達于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而瘀。”又精血同源,精血互化,血虛則脈絡不充,血行不暢,澀而為瘀。《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并治法》云:“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指出體內瘀血日久,可致人“喜忘”。指出氣滯血瘀所致神志、認知障礙。瘀血閉阻腦絡,損傷腦髓,原神失聰、靈機失用而發(fā)為癡呆。
其治療宜補益精髓,通經(jīng)活絡。補腎活血化瘀驗方諸藥合用,味苦堅陰,味酸斂陰,辛味能行能散血中之瘀;寒溫有節(jié),無凝血燥血之弊;甘潤和緩,制苦辛之過,防傷陰耗氣。綜觀全方,藥物配伍以中醫(yī)辨證理論為指導,謹守髓海不足(腎虛髓減)、氣滯血瘀的病機。如此,髓海充盛、氣血調和,經(jīng)脈通暢,腦髓得以濡養(yǎng)。
參考文獻
[1]田金洲. 血管性癡呆[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266~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