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健脾補腎,活血化痰法中藥對脾腎兩虛,痰瘀內阻型早期糖尿病腎病(d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臨床觀察,并探討其作用機制。
方法:將符合上述中醫證型的72例早期DN患者,在降糖治療的基礎上,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加馬來酸依那普利10mg,每日兩次。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健脾補腎,活血化痰中藥。兩組治療3個月。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兩小時血糖(PBG)、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尿微量白蛋白(u-Alb)等檢測指標。
結果:與治療前比較,對照組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明顯下降,差異有顯著性(P<0.05),血脂下降不明顯(P>0.05)。治療組各項指標均顯著下降,差異有顯著性(P<0.05)。兩組治療后比較,治療組較對照組各項指標差異均有顯著性(P<0.05)。
結論:健脾補腎,活血化痰法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療效確切。推測其機理,可能與降糖、降脂,改善腎小球的高濾過,從而減少尿的白蛋白。
關鍵詞:健脾補腎活血化痰法早期糖尿病腎病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R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359-02
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們采用隨機方法對健脾補腎,活血化痰法治療的72例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臨床療效進行觀察,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72例均為我院內科門診和住院患者,按隨機數字表示法分為治療組36例和對照組36例。治療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35—70歲,平均(48.2±7.6)歲;糖尿病病程6-21年,平均(8.2±1.5)年;合并癥:高血脂27例,高血壓19例,冠心病11例。對照組男18例,女18例,年齡32—69歲,平均(48.7±7.5)歲;糖尿病病程5-26年,平均(7.9±1.3)年;合并癥:高血脂28例,高血壓17例,冠心病10例.兩組患者資料在治療前經統計學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糖尿病診斷符合1999年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1]。早期糖尿病腎病按照Megensen分期標準[2],均為DN3期患者。尿微量蛋白≥20mg/L,血液中肌酐、尿素氮均屬正常范圍。中醫辨證[3]屬于脾腎兩虛,痰瘀內阻,癥見:倦怠乏力,腰酸膝軟,脘腹脹滿,納呆便溏,肢體重著或麻木刺痛,舌暗淡,邊齒痕,苔薄白膩少津,脈細。
1.3病例選擇標準。
1.3.1納入標準。72例患者均符合上述糖尿病、糖尿病腎病及中醫辯證標準。
1.3.2排除標準。泌尿系感染;酮癥酸中毒;發熱病人;嚴重心功能不全;原發性腎臟疾病;年齡在30歲以下和70歲以上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婦女等。
1.3.3中止觀察標準。服馬來酸依那普利過程中出現嚴重的干咳者,及時停藥。按無效病例計入觀察病例。
2治療方法
2.1治療方法。兩組均予優質低蛋白、糖尿病飲食,予格列喹酮30mg 3/日、拜糖平50mg 3/日,對照組加馬來酸依那普利10mg 2/日。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健脾補腎,活血化痰中藥。方藥組成:生芪20g,茯苓10g,白術10g,蒼術10g,玄參20g,山茱萸10g,熟地10g,山藥10g,丹參20g,陳皮10個,炙甘草6g。隨癥加減:合并糖尿病眼病,視物昏渺,加枸杞子10g,白菊花10g;合并雙下肢周圍神經病變,肢體麻木疼痛,加雞血藤30g,木瓜10g;合并胃輕癱,脘腹脹滿,加香櫞10g,枳殼10;合并胃腸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便秘,加麻子仁10g,郁李仁10g。每日一劑,分兩次煎服。三個月為一療程。
2.2觀察指標。于治療前后一周,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空腹血糖(FBG),用二兩饅頭法測定餐后2小時血糖(PBG),酶法測定甘油三酯(TG)、膽固醇(TC)、尿微量蛋白(u-ALb)。
2.3統計學方法。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
3結果
3.1療效評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治療糖尿病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顯效:臨床癥狀消失,尿蛋白定量下降1/2以上或排泄率降至正常;有效:臨床癥狀較前好轉,尿蛋白和常規指標較治療前下降,但不及顯效;無效:臨床癥狀及實驗室指標均未達有效標準者。
3.2治療結果。治療組36例,顯效9例,有效19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77.78%;對照組36例,顯效4例,有效14例,無效18例,總有效率5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X2=4.86,P<0.05)。
3.3兩組治療前后血糖、血脂、尿微量蛋白比較,見表1。
4討論
早期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腎病的第3期,此期屬于尿微量蛋白期,臨床早發現,早治療,腎小球濾過功能可能逆轉。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一旦尿常規尿蛋白定性持續陽性,發展至臨床DN期,其腎臟的病理損害已不可逆轉,多在3-5年進入腎功能不全,終至尿毒癥。因此,早期治療DN,具有重要臨床意義[5]。
西醫治療DN,采用綜合治療,包括控制血糖、調節血脂、優質低蛋白飲食、ACEI制劑應用等。馬來酸依那普利,作為ACEI制劑,減少尿微量蛋白,保護腎功能,其作用的機制[5]如下:①能阻滯腎內血管緊張素2的生成,擴張腎小球出球小動脈,使腎小球濾過壓下降,緩解DN早期的腎臟高濾過狀態;②降低腎小球濾過膜孔徑,減少血漿大分子物質(白蛋白等)濾出。臨床注意ACEI副作用,偶有干咳。且已明確有致畸作用,孕婦及計劃懷孕女性禁用。
祖國醫學根據DN臨床表現的不同,可分屬于“虛勞”、“消渴”、“水腫”等病。現代中醫學認為本病病因病機為氣陰兩虛,兼夾水濕、濁毒、淤血等,強調辨證論治,早期干預,防止變證。健脾補腎、活血化痰法基本藥物組成中,黃芪干溫,補益脾肺之氣,利水消腫;白術苦溫,健脾燥濕;茯苓甘淡,滲濕健脾;白術、茯苓合用,健脾除濕之功更強,促其運化。蒼術,辛、苦、溫,燥濕健脾化痰,上藥配合,共奏益氣健脾之功,為君藥。玄參,苦、甘、咸、寒,滋陰清熱固腎;山茱萸酸溫,滋腎益肝;熟地甘溫,滋腎陰,益精髓,山藥甘平,滋腎補脾,此四藥合用,加強滋腎功能,為臣藥。丹參苦寒,活血涼血祛淤;陳皮辛苦溫,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共為佐藥。且陳皮配茯苓,使補而不壅滯。炙甘草甘平,調和諸藥,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健脾補腎、活血化痰之功。現代藥理研究,黃芪能改善糖尿病大鼠早期腎臟肥大,降低模型大鼠尿微量白蛋白的排除,部分糾正糖尿病早期的腎臟高灌注、高濾過等血流動力學異常[8]。
從表1可以看出,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對照組血糖、u-ALb明顯下降,差異有顯著性(P<0.05),血脂下降不明顯(P>0.05)。治療組各項指標均顯著下降,差異有顯著性(P<0.05)。兩組治療后比較,治療組較對照組各項指標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表明健脾補腎、活血化痰法有效降低血糖、血脂、u-ALb。有報道,除高血糖可導致代謝紊亂,引起腎臟功能結構發生改變外,血脂異常在DN的發生中也起重要作用[9]。故健脾補腎、活血化痰法有效降低u-ALb作用機制,可能與其有效降低血糖、血脂有關。臨床應用無毒副作用。
參考文獻
[1]WHO Dept.of Noncommunicable Servei Uance.關于糖尿病的新診斷標準與分型.中國糖尿病雜志,2000,8(1):5-6
[2]Megesen CE,Chrietenzen CK.The diabetic Kidney from hyperfilfration
[3]林蘭.中西醫結合糖尿病診斷標準(草案).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1(25):94-95
[4]吳深濤.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中醫辯治.第一版,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360
[5]關子安,孫茂欣,關大順等.現代糖尿病學.第一版,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374
[6]林善錟.糖尿病腎病研究的幾個關鍵.中華腎臟病雜志,2000;16(2):69-70
[7]關子安,孫茂欣,關大順等.現代糖尿病學.第一版,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376
[8]祁忠華,林善錟,賈宇峰.黃芪改善糖尿病早期神血流動力學異常的研究.中國糖尿病雜志,1999;7(3):147-149
[9]李驚子,王海燕,脂質與腎臟.見:王海燕主編,腎臟病學.第二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