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療效。
方法:隨機將80例患者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對照組(40例)采用西醫治療。
結果:兩組臨床治療有效率比較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未見局部及全身的不良反應。
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顯著提高療效,無明顯不良反應。
關鍵詞:復發性口腔潰瘍中西醫結合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360-02
復發性口腔潰瘍是口腔粘膜疾病中的常見病、多發病,發病原因復雜,且有病史長、周期性發作、癥狀頑固為特點,潰瘍大小不等,數目一至數個,患者極其痛苦。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療效確切,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科收治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80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男,12例,女,28例,年齡19~78歲;對照組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齡18~77歲。兩組在年齡、性別、病程、癥狀、體征等方面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診斷標準。參照《口腔內科學》[1]有關復發性口腔潰瘍的診斷標準:潰瘍好發于粘膜無角化或角化較差的區域,發病初期病變部位敏感或有燒灼感,以后出現充血,而后形成潰瘍,一般2~3個,大小不等,直徑2~4mm,圓形或橢圓形,潰瘍反復發作、不定位、局部紅、黃、凹、痛,伴有唾液增多,病程一般7~10天,身體其他部位無潰瘍及糜爛。
1.3治療方法。
治療組:應用中藥方劑:太子參15g、黃芪15g、白術10g、山藥12g、淡竹葉12g、厚樸9g、胡麻仁12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黃芩12g、黃連10g,紫草12g;水煎服,1/日,每周6劑為一個療程。連用三個療程。同時局部涂擦碘甘油,1/日,連用1周為一個療程。共進行三個療程治療。
對照組:單純局部涂擦碘甘油,1/日,連用1周為一個療程。共進行三個療程治療。
1.4療效評判標準[2]。痊愈:口腔潰瘍終止復發6個月以上;顯效:口腔潰瘍間歇時間延長,但潰瘍數未減少;或口腔潰瘍間歇時間無改變,但潰瘍數減少;無效:口腔潰瘍間歇時間及潰瘍數均無改變。
2結果
中西醫結合組:40例患者中,治療后痊愈32例,顯效6例,無效2例,治愈率80%,有效率95%;對照組痊愈16例,顯效12例,無效12例,治愈率40%,有效率70%。中西醫結合組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復發性口腔潰瘍是常見的口腔粘膜病[3]。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每五個人中即有一人至少一次發生潰瘍,且不論男女、年齡、人種均可發生。目前,病因及發病機理尚不明確??赡艿恼T因是局部創傷、精神緊張、食物、藥物、激素水平的變化及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缺乏。復發性口腔潰瘍可分為3類:①輕型:潰瘍好發于唇、舌、頰、軟腭等無角化或角化較差的粘膜,初起為局灶性粘膜充血水腫,呈粟粒狀紅點,灼痛明顯,繼而形成淺表潰瘍,圓或橢圓形,直徑小于5mm。②重型:潰瘍大而深,愈后形成瘢痕。該型占8%左右,好發于青春期,潰瘍大而深,可深達黏膜下層。③皰疹樣潰瘍:潰瘍直徑較小,數目較多。
由于口腔潰瘍病因不明,目前認為口腔潰瘍為多病因疾病??赡芘c感染、精神緊張、免疫力下降、內分泌障礙、微量元素缺乏等因素有關??谇粷兗膊∪站?,纏綿難愈,反復發作,中醫稱為“口糜”,中醫學認為口腔潰瘍多屬脾失健運、虛火內生、心脾兩虛、淤血阻滯等所致[4]。針對此病機,我們以益氣健脾,清熱解毒為大法,其中太子參、黃芪、白術、山藥益氣健脾;蒲公英、紫花地丁、黃芩、黃連、紫草清熱解毒;淡竹葉入心經,甘淡滲利,性寒清降,善導心與小腸之火下行;厚樸入脾胃經,行氣消積,燥濕除滿,以除內生之濕邪減少病理產物的生成;胡麻仁潤燥滑腸,滋養肝腎。諸藥配合具有明顯的抗菌消炎消腫作用,具有生肌收斂的功效,能迅速緩解或減輕潰瘍的灼痛感,消除粘膜水腫,促進潰瘍愈合,縮短療程,減輕患者的痛苦,切中病機,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張舉之.口腔內科學[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58
[2]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粘膜病專業委員會.復發性阿弗它潰瘍療效評價試行標準[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01,17(30):209
[3]李秉琪,主編.口腔黏膜病學[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49
[4]李元聰,主編.中西醫結合口腔科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