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膝骨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無菌性關節炎癥,中醫稱之為膝痹,最終致關節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礙,可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多見于中老年人。我科自2008年以來,采用中藥熏蒸和中藥內服治療膝骨性關節炎78例,效果顯著。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關鍵詞:膝骨性關節炎中藥熏蒸內服辨證施護
【中圖分類號】R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361-01
1臨床資料
78例中,男30例,女48例。年齡42~77歲,平均57歲,病程5個月~10年,平均27個月,單膝68例,雙膝10例。有明顯外傷史20例,無明顯外傷史58例。均有不程度的膝關節疼痛,活動受限,勞累后加重,休息后減輕,關節僵硬。X線片示均有不同程度的關節緣及髕骨上下級唇性骨質增生,關節間隙變窄。
2治療方法
2.1中藥內服。筋骨痛消丸口服,每次6g,每天兩次,一個月為一個療程。
2.2中藥熏蒸。藥物組成為蒼術20g,川芎20g,獨活20g,麻黃10g,秦艽10g,伸筋草10g,威靈仙20g,川烏10g,草烏10g。上述中藥溫水溶解,自然沉淀。取上清液調節濃度至1g/ml備用。使用時放入壓力罐,加水100ml,加熱后對患部噴射藥蒸氣,每次30分鐘,每日一次,十天為一療程,療程間休息三天,共兩個療程。
3治療結果
本組78例,治療時間最短一個療程,最長四個療程,平均1.6個療程,按國家中醫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評定》[1]。痊愈47例,顯效23例,有效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7.44%。
4辨證施護
4.1熏蒸護理。熏蒸前先評估患者局部皮膚及全身情況,并測量血壓,高血壓,心臟病,孕婦,月經期患者禁忌。然后向患者詳細介紹本治療方法的程序與作用。治療室要保持開窗通風,治療過程中要保持藥液的溫度,維持在39~42℃,以毛孔擴張,汗出淋漓為佳,熏蒸過程中注意觀察其面色及汗出情況,如有頭暈、胸悶等不適癥狀,應降溫或停止治療,治療完畢,協助患者衣著,安排患者舒適體位,囑其盡快擦汗、更衣,避免受涼。
4.2病情觀察。治療期間應注意觀察患者肢體腫脹程度,疼痛次數和體征,關節的屈伸和僵硬程度,并隨時記錄觀察結果。
4.3飲食調護。熏蒸期間應根據不同病征予以不同飲食,如風寒濕痹者飲食應溫熱,忌食生冷之品;風寒濕痹者以清熱利濕之品,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4.4情志護理。患者多為老年病人,因疾病導致生活質量下降,故多孤獨、焦慮、自卑,對疾病的治療缺乏信心,故應多與病人交談,向其詳細介紹本病的病因、病理及轉歸,使其積極配合治療,以利疾病的早日康復。
4.5功能鍛煉。治療期間同時指導病人進行必要的功能鍛煉,如股四頭肌的舒縮活動、髕骨按摩、屈伸膝關節等。注意要做到循序漸進,以患者不感疲勞為易。
5護理體會
膝骨性關節炎多見于中老年人,中醫學屬“膝痹”范疇,痹,閉塞不通,當人體肌表、經絡遭受外邪侵襲后氣血不能暢通,引起筋骨、關節、肌肉等處疼痛、酸楚、麻木、屈伸不利等一類疾患,均稱為痹證。中醫學認為本病多于肝腎虧虛,長期勞損以及外感風寒濕邪,閉阻經絡,氣血凝滯有關。筋骨痛消丸具有活血行氣、溫經通絡、消腫止痛之功效,配以中藥熏蒸,使藥物有效成分通過開泄的腠理以溫熱之力直達病所。方中用獨活、秦艽、伸筋草、威靈仙祛風舒筋通絡;川芎活血散瘀消腫;蒼術健脾燥濕;川烏、草烏溫經散寒。全方合用,藥乘熱力,直達病所,再配以辨證施護,有計劃的按照對癥宣教、熏蒸護理、病情觀察、飲食調護、情志護理、功能指導能使本病及早的得以康復。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