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用浮針配合針灸及中藥綜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
方法:采用浮針療法配合針灸及中藥綜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78例。
結果:治愈37例,好轉36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3.6%。
結論:浮針配合針灸及中藥綜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顯著。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浮針針灸中藥
【中圖分類號】R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366-02
腰椎間盤突出癥(LIDP)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復發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指腰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后髓核向方突出致使相鄰組織遭受刺激或壓迫而出現一系列的以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為主要臨床癥狀。按纖維環及后縱韌帶損害的程度可分為3型:膨出型、突出型、脫出型。目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分手術和非手術治療法,非手術療法是治療本病的基本方法,約有80%~90%的患者經非手術療法治療后可收到良好效果,只有不超過10%的LIDP患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1]。循證醫學和大量臨床實踐表明:針灸和推拿是治療LIDP的有效方法,但其療程長,治愈率較低。根據浮針理論,運用浮針療法能克服以上不足,對腰椎間盤突出癥起到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自2011年5月~2012年4月,筆者用浮針治療78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以下是對治療該病的臨床觀察。
1臨床資料
本研究所有病例來源于2011年5月~2012年4月在膠州市鋪集鎮中心衛生院門診和住院患者。共78例中,男28例,女50例;年齡最小者20歲,最大者72歲;病程最長者22年,最短者10天,均經影像學檢查證實有突出或膨出。其中腰椎間盤突出部位中3、4腰椎突出或膨出的12例,4、5腰椎突出的38例,5骶1突出的28例。
2治療方法
2.1浮針治療。①取6號1次性浮針針具1~2個備用。②令患者俯臥于治療床上,在病痛范圍內明確最痛點做標記,用力要由輕而重,搜尋范圍由大而小,循序漸進。③確定進針點:在距離最痛點周圍約6cm處為進針點。④將進針部位常規消毒,醫者手指用75%乙醇棉球擦拭消毒,取出浮針,右手持針,左手固定進針點皮膚,進針時針體與皮膚呈15~25°角刺入,用力要適中,透皮速度要快,不要刺入太深,略達肌層即可,然后右手輕輕提拉,使針身離開肌層,退于皮下,沿皮下向前推進,推進時稍稍提起,使針尖勿深入。運針時可見皮膚呈線狀隆起。在整個進針過程中,右手感覺松軟易進,病人沒有酸麻痛脹感。否則就是針刺太深或太淺。⑤當針體完全進入皮下,以進針點為支點,手持針座,使針體做扇形掃散運動[2]。⑥留針15min,抽出針芯,用膠布固定軟管座,使留于皮下的軟套管不致脫落,針眼處用輸液貼或消毒棉球敷蓋,以防感染。
上述方法隔日1次,7次為一療程。
2.2針灸治療。
采用夾脊穴深刺加電針治療[3],穴位常規消毒,取1.5寸毫針垂直進針至椎板后,遂改變針尖方向,向上下關節突內側間隙方向緩進針,待患者產生向下放射感時停止進針,并把針身略上提,然后接電針儀,選擇連續波,刺激強度以患者可耐受為度,留針20min。
上述方法15日為1療程。
2.3中藥。祖國醫學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痹證”、“腰腿痛”范疇,由于外力傷及筋骨或肝腎氣血不足,致瘀血內阻,氣血運行失調或風寒外邪侵襲,客于經脈肌腠之中,阻滯氣血經絡,致機體陰陽失調而發病,用自擬方:黃芪30克,當歸15克,炒白芍20克,制川烏9克,制草烏9克,牛膝15克,紅花15克,川斷15克,骨碎補12克,伸筋草12克,肉桂9克,木瓜15克,千年健15克,甘草9克,水煎服,日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上方結合臨床隨證加減。功用:溫補肝腎、強筋壯骨、益氣活血、通絡止痛,15日一療程。
3療效觀察
3.1療效評定標準。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療效標準按胡有谷主編的《腰椎間盤突出癥》[4]和國家中醫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評定標準。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復正常工作;好轉:腰腿痛減輕,腰部活動功能改善;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
3.2本組78例,治愈:病癥體征消失,直腿抬高在70°以上,可恢復原工作的37例,占55.8%;好轉:癥狀體征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較治療前明顯改善,可參加工作的36例,占39.5%;無效: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不能參加工作的5例,占4.7%,總有效率為93.6%。
4討論
浮針療法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與皮部理論、近治原理、以痛為腧理論相關。要是因在皮下針刺,與皮膚的關系很密切,“肺合皮毛”且“肺朝百脈”,故從皮膚入手的治療能促使經脈氣血運行,將體內的病邪從皮膚驅除。皮膚是人體的門戶,也是疾病發生發展的重要路徑,故浮針作用于皮下可疏通三條經脈經氣,行氣活血而止痛(此三條經脈包括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及其相表里的足少陰腎經)。其對于各種原因引起的疼痛特別是軟組織損傷引起的疼痛具有顯著的療效。在臨床治療中發現,對于中長期治療效果而言,浮針療法與傳統針灸療法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療效相同,但在短期止痛效果方面,浮針療法較傳統針灸療法優,往往針入痛止。根據以上臨床觀察,浮針療法能夠有效地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無副作用,對于痛點固定的患者尤為適宜。
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方法多樣,多采取舒筋通絡、通經止痛、補益肝腎的治療原則,療效確切。其機理可能是由于針刺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神經根炎癥和水腫、松解粘連,改善突出物與神經根的關系,促進神經損傷的修復,增強肌肉的興奮性,預防和治療肌肉萎縮。
中藥:黃芪、肉桂補氣升陽,溫通經脈;當歸、紅花、白芍、伸筋草行氣活血,祛瘀止痛;制川烏、制草烏祛風濕、散寒;川斷、骨碎補、木瓜、制狗脊補肝腎,強筋壯骨,活絡;牛膝、千年健強筋壯骨,引藥下行;甘草調和諸藥。上藥合用共奏補肝腎、強筋骨、益氣活血、通絡止痛之功。
參考文獻
[1]楊克勤.脊柱疾患的臨床與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629-646
[2]符仲華.浮針療法速治軟組織傷痛[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3:23~36;2003:122~124
[3]張倩如,程建東等.夾脊穴深刺加電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和預后判斷.中國針灸,2004,24(4):226
[4]胡有谷.腰椎間盤突出癥(第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7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