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康復療法結合針灸對腦卒中偏癱的治療效果。
方法:治療組46例采用康復訓練結合針灸治療,對照組單純用康復訓練療法治療。康復訓練法原則相同。
結果:兩組肢體功能恢復情況差異顯著,P<0.01;ADL積分差異顯著。
結論:康復訓練結合針灸治療中風偏癱效果優于單純康復療法治療。
關鍵詞:康復訓練針灸療法腦卒中偏癱
【中圖分類號】R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368-01
腦卒中是指由腦血管疾病所引起的局灶性腦功能障礙。目前,我國腦卒中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隨著臨床對腦卒中診斷及搶救水平的不斷提高,其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但生存的患者中至少有一半留有不同程度的殘疾。偏癱是腦卒中后遺癥的主要功能障礙,不僅給患者帶來了痛苦,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筆者運用康復訓練治療結合針灸治療腦卒中偏癱,取得了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46例病人,為住院和門診患者,男27例,女19例;年齡最小者41歲,最大的69歲;左側偏癱21例,右側偏癱25例;腦出血致偏癱12例,腦梗塞致偏癱20例,腦血栓形成致偏癱8例,腦栓塞致偏癱6例,所有病例均系首次發病,且伴有一側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無失語及智力障礙,均經CT和MRI檢查,符合腦血管病的診斷標準[1]。
將上述46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即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齡41~65歲,腦梗死12例,腦出血7例;左側偏癱3例,右側偏癱1例。對照組23例,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齡44~69歲,腦梗死9例,腦出血6例;左側偏癱3例,右側偏癱5例。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及病情經統計學分析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療方法
2組患者在急性期均接受神經內科常規藥物治療。病情穩定后,對照組單純康復訓練治療,治療組給予康復訓練法結合針灸治療。具體操作治療如下:
2.1康復訓練。主要采用神經促通技術治療,根據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程度的不同,分別進行相應的訓練[2],包括:①良姿擺放:避免上肢過度曲屈,下肢過度伸直;②電動起立床:預防直立性低血壓,獲直立感覺刺激;③肢體被動活動:保持關節活動度;④搭橋訓練:訓練軀干肌肌群,促進姿勢反射,訓練骨盆控制能力,促進下肢分離運動;⑤翻身訓練;⑥起坐訓練;⑦坐位平衡訓練;⑧坐站轉移訓練;⑨站立訓練;⑩步行訓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訓練等。每日1次,每次治療40min,10次為1個療程。
2.2針灸方法。
2.2.1取穴以患側陽明經穴位為主。上肢:肩、臂、曲池、外關、合谷穴;下肢:伏兔、梁丘、足三里、陽陵泉、豐隆穴。
2.2.2操作方法。穴位常規消毒后,取3寸不銹鋼毫針、針刺,頭針取患側運動區、平衡區、足感區,常規消毒針刺。體針在軟癱期針刺癱側上肢陰經穴,選用極泉、尺澤、內關、魚際等穴;下肢取陽經穴,選用環跳、風市、足三里、豐隆、昆侖、解溪等穴。痙攣期針刺癱側上肢陽經穴,選用肩、臂、手三里、外關、合谷等穴;癱側下肢取陰經穴,選用血海、陰陵泉、懸鐘、太溪等穴;常規消毒針刺。頭針和體針針刺得氣后,治療40min,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3結果
3.1療效評定標準。采用Brunnstrom分級評定法,評定患者上下肢和手的功能,運用改良的Barthd指數量表評定ADL,分為良(≥60分),中(59~41分),差(≤40分)。全部患者均評定2次,第1次于治療前僅進行Brunnstrom分級評定,第2次于治療3個療程后進行Brunnstrom分級評定和ADL評定。
3.2治療結果。經X2檢驗,治療組下肢運動功能治療前后有非常顯著的差異(P<0.01),對照組治療前后比效差異顯著(P<0.05),兩組在治療3個療程后比較有非常顯著的差異(P<0.01)。ADL積分兩組在治療3個療程后比較有非常顯著的意義(P<0.01)。說明治療組無論在改善肢體運動功能評分還是在ADL積分方面,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顯著意義。
4討論
中醫認為導致中風偏癱的主要原因為清竅瘀阻。頭針治療可以疏通經絡瘀阻,改善肢體運動功能,針刺運動區、平衡區和足運感區可通過深感覺傳入神經通路刺激大腦皮層,促進感覺和運動功能區的功能重組。針灸治療具有整體性和雙向性調節的特性,傳統取穴常強調“獨取陽明”,但針刺部分體針穴位會加重痙攣模式的形成[3]。因此根據偏癱的不同階段來設計針灸處方,則更有利于肢體功能的恢復。
現代研究證明,腦卒中患者運用神經促通技術及運動再學習技術等,能幫助其建立正確的運動模式,恢復隨意自主運動能力,使損傷的中樞神經系統進行功能重組和代償。腦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復治療包括良肢位的擺放,可有效克服異常肌痙攣,是偏癱恢復的關鍵時期。本研究中,治療組無論是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還是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提高都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提示針刺結合康復訓練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單純針刺治療。因此,康復訓練的早期介入和傳統針刺療法相結合,能大大降低中風偏癱患者的致殘率,促進早期康復,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379
[2]燕鐵斌.現代康復治療技術[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3]李佩芳.針刺拮抗肌群治療腦卒中后肌張力增高[J].中國康復,2001,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