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陰囊濕疹的臨床特征及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效果。
方法:32例患者均給予中醫辨證論治、營養飲食療法、抗感染、抗過敏及外搽京萬紅軟膏治療。
結果:32例陰囊濕疹采用中西醫結合治愈,平均治愈時間12.8d。
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陰囊濕疹療效肯定,外搽京萬紅軟膏值得推薦。
關鍵詞:陰囊濕疹中西醫結合京萬紅軟膏
【中圖分類號】R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376-01
陰囊濕疹是一種常見的性器官過敏性炎癥性皮膚病,不具傳染性。中醫稱為“陰囊濕瘡”,俗稱“繡球風”、“腎囊風”。我門診2007年5月—2012年3月共收治32例,采用內服中藥和西藥、外搽京萬紅軟膏,療效滿意。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32例,年齡22—65歲,平均年齡42.2歲。其中3例為包皮術后發生陰囊濕疹,5例為陰莖部位的濕疹延至陰囊皮膚,2例為陰囊瘙癢抓破后誘發。
1.2中醫辨證[1]。濕熱下注證16例,證見發病快,病程9—15天左右,初起陰囊表皮潮紅,起丘皰疹,搔抓后,滲液流脂水,甚者表皮糜爛,疼痛劇烈;伴身熱不揚,便干溲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或數。脾虛濕蘊證10例,證見發病較緩,皮損以丘疹、結痂、鱗屑為主,或有少量水皰及輕度糜爛;自覺瘙癢、疼痛;伴神疲、腹脹、納少、便溏;舌淡,苔白膩,脈緩。血虛風燥證6例,證見病程較久,反復發作,皮損粗糙肥厚,自覺瘙癢,熱水或肥皂水洗后瘙癢加重;伴口干,面色少華;舌淡苔白脈弦細。
2方法
2.1常規治療。①營養飲食療法,如吃新鮮蔬菜、水果或每天50克左右的動物肝臟,如豬肝、雞肝、鴨肝等[2]。忌食辛辣、蝦、鵝等發物。②應用抗感染藥物,如頭孢類、氟康唑等。③抗過敏、止癢,選用抗組胺藥,如撲爾敏、酮替芬等。④發病部位忌搔抓,忌熱水燙洗,忌用肥皂等去油脂的潔膚用品,待皮膚破損愈合后,在沐浴之后局部可外涂潤膚露,以防發病部位干燥、瘙癢。
2.2中藥治療。①濕熱下注證(相當于西醫的急性陰囊濕疹),治療宜:清熱利濕止癢。常用方藥為:龍膽瀉肝湯加減。藥用:龍膽草12g,黃芩9g,梔子9g,柴胡6g,生地黃12g,車前草12g,澤瀉9g,木通6g,地膚子9g,白鮮皮9g。②脾虛濕蘊證(相當于西醫的亞急性陰囊濕疹),治宜健脾利濕止癢。常用方為:參苓白術散加減。藥用:黨參15g,白術12g,扁豆18g,陳皮6g,淮山18g,砂仁6g。③血虛風燥證(相當于西醫的慢性陰囊濕疹),治宜滋陰養血潤燥。常用方為:當歸飲子加減。藥用:當歸9g,白芍9g,川芎9g,生地黃12g,防風6g,荊芥9g,丹參12g,玄參9g,甘草3g。中藥每日一劑,水煎2次,初次加水500ml,再次加水300ml,兩煎混合分兩次服用。
2.3外治。外搽京萬紅軟膏。京萬紅軟膏為天津達仁堂京萬紅藥業有限公司生產。該軟膏主要成份為:地榆、地黃、當歸、桃仁、黃連、木鱉子、嬰粟殼、血余炭、棕櫚、半邊蓮、土鱉蟲、穿山甲、白蘞、黃柏、紫草、金銀花、紅花、大黃、苦參、五倍子、槐米、木瓜、蒼術、白芷、赤芍、黃芩、胡黃連、川芎、梔子、烏梅、冰片、血竭、乳香、沒藥。輔料為麻油、蜂蠟。主要用于輕度水、火燙傷,瘡瘍腫痛,創面潰爛。治療時,用碘伏消毒發病部位,涂敷京萬紅軟膏,覆蓋消毒紗布包扎,每日換藥一次。
3結果
患者外搽京萬紅軟膏感到舒適,沒有疼痛、瘙癢及走路不適感。32例患者經過治療均長出新皮。治愈時間9—15d,平均12.8d。
4討論
陰囊濕疹的中醫辨證分型實際上是一種疾病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急性者以濕熱為主;亞急性者多與脾虛濕戀有關;慢性者則多久病耗傷陰血,血虛風燥,乃致肌膚甲錯。
新鮮的蔬菜、水果含有維生素B族、維生素C、胡蘿卜素等營養素。胡蘿卜素可轉化為維生素A。動物肝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族。其中缺乏B族維生素的維生素B6、生物素、肌醇當中的任何一種,都會引起濕疹[3]。而維生素A有助于維護皮膚和粘膜的健康。
陰囊濕疹發作后,皮膚破損,細菌順著皮膚的裂縫入侵,而陰囊部位多寄生白色念珠菌,所以用氟康唑及頭孢類聯合抗感染治療。
龍膽瀉肝湯出自《醫方集解》,是治療濕熱下注證的代表方。方中龍膽草下瀉肝膽濕熱;黃芩、梔子兩藥瀉火解毒,清熱燥濕;車前草、木通、澤瀉導熱下行;另加地膚子、白鮮皮燥濕止癢。參苓白術散為“培土生金”法中的常用方劑。該方兼有和胃滲濕作用,并有保肺之效,又因“肺主皮毛”,故皮膚病由脾胃氣虛夾濕引起者選用該方。當歸飲子方中的當歸、白芍、川芎、生地養血活血,寓有“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是治療風疹、濕疹血虛風燥證的常用方。
京萬紅軟膏為中藥制劑,常用于瘡瘍腫痛,創面潰爛。用于治療陰囊濕疹,我查過相關資料,未見有先例。該軟膏的輔料麻油、蜂蠟,含有保濕脂類基質,能鎖住水份,能防止濕疹發病部位細胞水份的流失,給細胞修復提供類似人體細胞外液的環境。京萬紅軟膏中的穿山甲、地榆、當歸、白芷、紫草、乳香、沒藥、血竭有化腐生肌、消炎止痛的功效,患者用后無疼痛感,走路舒適。
參考文獻
[1]徐存志.中醫辨證治療陰囊濕疹103例臨床觀察[J].中級醫刊,1994,29(12):50
[2][美]阿德勒.戴維斯.吃的營養科學觀[M].內蒙古: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77-138
[3][美]阿德勒.戴維斯.吃的營養與治療[M].北京:北京編譯出版社,20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