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雞蛋膜表皮損傷
【中圖分類號】R-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393-01
在臨床上我們常遇見一些因各種原因造成的表皮損傷的患者,傷口創面滲液較多,患者感覺較疼痛,且易引起創面感染,較難愈合。我們采用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消毒創面后貼新鮮雞蛋膜的方法為50位患者治療表皮損傷,使患者感覺舒適、疼痛減輕、感染減少,大大地縮短了創面愈合的時間。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9年5月—2011年10月期間在我院住院的50位患者,男38例,女12例,年齡在8—62歲之間,其中擦刮傷29例,人為搔抓傷6例,淺度壓瘡皮損者15例。以上50例皮損處均無嚴重感染。
1.2材料。新鮮生雞蛋、1∶10聚維酮碘溶液、無菌生理鹽水。
1.3方法。暴露患者傷口創面,首先用無菌生理鹽水清潔皮損處,以清除渣屑及分泌物,之后用1∶10的聚維酮碘溶液消毒創面,待干;將新鮮生雞蛋敲開,倒出蛋清及蛋黃后將蛋膜從蛋殼上剝離出來,每片蛋膜面積不宜過大,寬<1cm,長<2.5cm(過寬過長易使雞蛋膜拱起而不能貼緊創面),將有蛋清一面的蛋膜輕輕貼在傷口創面上,使整個創面均被覆蓋(雞蛋膜之間可重疊貼敷,不留暴露的創面),然后用干棉杄將蛋膜與創面之間的空氣趕出,使蛋膜與創面緊緊貼在一起,蛋膜外面不再覆蓋任何敷料。
2結果
2.1療效判定標準。① 治愈:創面愈合,結痂幷脫落;②有效:滲出液減少,創面縮小;③無效:創面無變化或擴大。
2.2治療結果。我們對臨床50例患者進行了雞蛋膜法治療表皮損傷的臨床觀察,35例患者在使用雞蛋膜后約5—10分鐘雞蛋膜便收縮、干燥且緊貼皮膚,4—6小時后除個別仍有滲液需再行一次貼雞蛋膜處理外,多數患者皮膚創面完全干結;患者感覺清涼、舒適,疼痛感減輕或消失;20小時后創面周圍紅腫范圍減少或消失,手指觸及創面患者無疼痛感覺;40小時后雞蛋膜干結并開始脫落,露出粉紅色再生皮膚。15例淺度壓瘡皮損患者使用雞蛋膜后20小時左右無滲出,2天左右開始結痂,創面縮小,紅潤, 5-7天結痂脫落,新皮形成; 10天左右愈合(這是由于壓瘡周圍血液循環相對較差,愈合時間有所延長)。沒有無效病例。
3討論
我們在臨床上護理因車禍、滑倒等原因造成的表皮擦刮傷、壓瘡表皮破潰、蚊蟲叮咬后的搔抓傷、異物劃傷及小面積燙傷皮損的患者時,發現傷口創面滲液較多,患者感覺較疼痛,且易引起創面感染,較難愈合。用傳統換藥法處理傷口創面時,碘酊及酒精溶液易對創面造成刺激而致患者疼痛,且只能起到清潔、消毒創面的作用,不能減少甚至還可增加創面分泌滲液,并易與所覆蓋的敷料粘連在一起,每次換藥均會撕破創面愈合口,患者感覺很痛苦。而用雞蛋膜法則可以減少創面滲液、減少換藥次數,減輕疼痛程度、減少創面感染及促進創面愈合,大大地縮短了創面愈合的時間。這是由于雞蛋膜是一個天然的生物膜,含90%的蛋白質—主要是膠原蛋白、黏多糖類物質,具有防止體液丟失、防止空氣對神經末梢的直接刺激,防止塵埃、細菌在創面的粘附和繁殖;加速上皮細胞形成,有消炎、促進肌膚生長的作用;同時又具有呼吸作用,起到了臨時皮膚的功能;新取下來的雞蛋膜內面少量的雞蛋清含有溶菌酶,能起到殺菌作用;氨基酸含量高,還可潤滑、營養創面,改善局部的滲透性,減輕創面細胞水腫,減少滲出,當蛋清被組織吸收后使創面緊縮、收斂,利于上皮生長,促進創面愈合。雞蛋膜的粘性很強,不易分離,能對創面起保護作用,使用后一般無需再換藥,個別仍有局部滲液者可加貼一層雞蛋膜,直至創面愈合。
我們認為:雞蛋膜法操作簡便,所受限制因素少,且使用后一般無需再換藥,減少了操作次數,減輕了對傷口創面的刺激,患者較易接受;另外,雞蛋膜取材方便,費用低廉,經濟實惠,易于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