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電針結合氣壓循環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的治療效果。
方法:6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30例,行肢體功能康復訓練,觀察組30例運用電針結合氣壓循環及肢體功能訓練治療三個療程后定療效。
結果:三個療程后觀察組Fugl—Meyer評分和ADL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水腫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結論:電針結合氣壓循環療效確切,效果滿意。
關鍵詞:電針氣壓循環肩手綜合征
【中圖分類號】R-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401-02
肩手綜合征(SHS)是指腦卒中患者在恢復期由于末梢神經血管障礙致患手浮腫,疼痛及患側肩關節疼痛并使手的運動機能受到限制。它是腦卒中后的一種常見并發癥[1]。自2010年10月以來,我科采用電針結合氣壓循環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30例,取得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全部病例均為本科住院患者。共60例,診斷標準根據張通主編的《腦卒中的功能障礙與康復》[2]擬定:①患者有神經系統疾病;②單側肩手痛,皮膚潮紅,皮溫升高;③手腫脹,手指屈曲受限;④局部無外傷感染證據。排除由肩周炎、頸椎病、糖尿病及營養不良等所致周圍神經病變引起的疼痛。入選患者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齡在58~79歲,平均年齡(68.5±9.5)歲。對照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齡在59~82歲,平均年齡(69.4±10.6)歲。2組一般資料無明顯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2治療方法
2.1兩組患者均常規治療原發病并進行康復訓練。觀察組:①電針治療:常規取偏癱對側頭部顳部,耳尖直上2寸處為顳一針,以此為中點,同一水平前后各旁開1寸分別為顳二針;顳三針,用30號1.5寸毫針與頭皮成20度夾角,向下斜刺,深度約占針身的3/4,至局部有麻脹感或放散至整個頭部為度,行平補平瀉手法。體針取患側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合谷,中渚穴直刺進針,行提插捻摶得氣后留針,然后接三組G6805—IA型電針治療儀導線,選連續波,強度以引起肌肉微微顫動,患者耐受為宜,每日1次,每次30min,10次為一個療程;②氣壓循環治療:采用日本產ITO間歇氣壓治療儀,袖套套在患側上肢,方法為向心性間歇加壓,充氣壓力為(9.05±1.3)KPa,每日1次,每次30min,10次為1個療程;③常規肢體功能康復訓練主要包括Bobath握手上舉,主動聳肩,抓握木棒、球等,同時按摩肩、肘、腕和指關節,手法由輕到重。
2.2對照組。只進行常規肢體功能康復訓練,方法同觀察組,每日1次,10次為一個療程。
3療效評定
兩組患者均于治療前及治療3個療程后進行康復功能評定和療效評定,采用簡式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評定患者的上肢運動功能,用Barthel指數量表評定患者的ADL功能。水腫評分標準:0分為無水腫,2分為輕度水腫,4分為中度水腫,6分為嚴重水腫。顯效:關節水腫疼痛消失,活動功能無明顯受限,手部小肌肉無萎縮;有效:關節水腫基本消失,疼痛基本緩解,關節活動功能輕度受限,手部肌肉萎縮不明顯;無效:患者癥狀和體征無明顯改善,關節活動功能明顯受限,手部肌肉萎縮逐漸加重。
4結果
兩組患者經過3個療程治療后,觀察組顯效率為66.7%,總有效率為90.0%,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對照組顯效率為36.7%,總有效率為76.7%。兩組患者治療后Fugl—Meyer評分和ADL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均明顯提高,且觀察組提高更顯著,兩組水腫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觀察組下降更為明顯。見表1、表2、表3和表4。
5討論
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病機屬于本虛標實之證,在本為肝腎不足,氣血虧虛,在標為風火相煽,痰濕壅盛,氣血郁阻。由于經氣被阻,氣血失和,不能濡養肢體,脈絡瘀滯,骨節失靈,不通則痛,血瘀水停,故出現肩手關節疼痛、腫脹,甚至肌肉攣縮,活動不利。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針刺能擴張血管,促進腦血管側支循環的建立,增加病損組織的血氧供應,提高新陳代謝,并能激活神經細胞,從而使上下神經元的功能恢復[3],針刺與康復訓練相結合,可促進中樞神經系統進行功能重組使患肢功能得以恢復。但單純肢體功能康復訓練常由于患肢疼痛而使患者難以堅持,而在功能訓練同時結合頭針和體針治療可減輕疼痛和水腫癥狀。
氣壓循環采用體外反博的原理,通過由遠心端至近心端依次充放氣過程,將淤積的淋巴液推回血液循環中,加速肢體靜脈血流的速度,消除水腫[4]。我科采用氣壓循環治療卒中后肩手綜合征可對肩手部肌肉、血管產生向心性擠壓,一方面增進淋巴循環,促進滲出物的吸收,另一方面可促進患肢肌肉的收縮運動,從而消除肢體腫脹和淋巴水腫,同時可預防靜脈血栓的形成,提高治療效果。將電針與氣壓循環結合起來,具有一定的累計效應,有助于患者的康復,且操作簡單方便,易于基層推廣。
參考文獻
[1]南登崑,主編.康復醫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08-209
[2]張通.主編.腦卒中功能障礙與康復[M].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6.99-100
[3]劉群霞,張中成,張懷亮.針刺為主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的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01,21(10):583-585
[4]張黎明,主編.物理治療學[M].第1版.北京: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