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過給新生兒足底加溫,以提高疾病篩查采血的一次性成功率。
方法:將160例出生3-7天的新生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0例。觀察組足底加溫1分鐘后消毒采血,對照組常規(guī)采血。
結果:觀察組(足底加溫后采血)一次性成功采血率高于對照組(P<0.05)。
結論:足底加溫后采血可大大提高新生兒疾病篩查采血的一次性成功率,減少新生兒損傷。
關鍵詞:足底加溫采血一次性成功
【中圖分類號】R-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403-01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身體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新生兒疾病篩是目前早期發(fā)現(xiàn)疾病,促進積極預防治療的最好方法。因此,疾病篩查的采血工作已列入產(chǎn)科護理常規(guī)工作中。采用有效迅速的采血方法至關重要。在臨床實踐中,我們總結出:新生兒足底加溫后采血可大大提高新生兒疾病篩查采血的一次性成功率,保障濾紙血片的合格。現(xiàn)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現(xiàn)將2009年11月-12月我院出生的需要疾病篩查的新生兒16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0例。兩組新生兒的出生時間(3-7天)、體重(3000-4000克)、哺乳量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用物準備。常規(guī)沐浴用品75%酒精,棉簽,同一型號批號的采血針,濾紙片,加溫袋。
2.2按新生兒沐浴要求(水溫38-41℃,室溫26-28℃)。觀察組沐浴后擦干,迅速穿好衣服保暖,露出將采血的腳部,一手輕揉按摩下肢,另一手將加溫袋(加溫袋溫度為50-55℃)置于足底部加溫一分鐘后移去,用75%酒精消毒足跟外側,固定局部,采血針斜刺后等待片刻,血會自然涌出,用干棉簽拭去第一滴血,采用第二滴血自然滲透血片,待滲透至直徑大于8㎜時移開血片。立即用干棉簽壓住采血點止血。同時將濾紙血片置于干燥處自然通風晾干,按要求妥善保管。對照組沐浴后足底常規(guī)采血法采血。
3結果
4討論
在新生兒疾病篩查中,高質量的血標本是保障疾病篩查準確性和及時性的基礎。濾紙血片要求血要自然滲透,直徑大于8mm以上,正反面血斑一致[1]。由于新生兒末梢循環(huán)差,血流量少,常規(guī)采血往往一次針刺血量不足,且不能用擠壓局部方法增加血量,常常需要反復2次以上多次針刺采血,才能確保濾紙血片的合格。多次的針刺勢必會新生兒增加局部損傷及疼痛。研究發(fā)現(xiàn),這種早期的疼痛會引起一些近期及遠期的不良反應。近期的不良反應包括對呼吸、循環(huán)、代謝、免疫、神經(jīng)等方面的影響,遠期影響包括,兒童期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困難,認知行為障礙等[2]。家屬發(fā)現(xiàn)了新生兒足部有多個針刺點因心疼也表示不滿,增加了護患矛盾。同時面對新生兒柔嫩的小腳,再次的針刺也使護士倍受心靈的煎熬,也加大了本已負荷量很重的護理工作,增加了醫(yī)院的材料消耗。通過對新生兒足部加溫可促進局部血循環(huán),增加血容量,大大提高了一次采血便使濾紙片合格的成功率,為有效地進行新生兒疾病篩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減少了針刺損傷及感染的機會,降低了新生兒疼痛及醫(yī)患矛盾,減輕了護士的工作壓力及精神負擔,提高了工作效率,節(jié)約了材料成本。此方法經(jīng)濟方便,易于操作,很值得推廣。
注意事項:加溫袋溫度不宜過高,以免燙傷,外加棉布保護套。將要采血的新生兒集中放置逐個采血,能有效保持加溫袋的溫度,避免反復加熱浪費時間,局部針刺不宜過深過淺,避免在有破損或有淤血的部位采血。
參考文獻
[1]袁顯文,單若冰.新生兒疼痛評價.中國新生兒雜志,2007,22,60-62
[2]林小梅,林琳華,任景慧,郭輝.甲狀腺功能低下診斷治療.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8,2,16卷1期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