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血尿的實驗室檢查關系到能否準確鑒別血尿來源,從而指導臨床醫生準確迅速地做出針對性的泌尿系統檢查,有助于降低醫院工作量,減輕患者痛苦,減少醫療費用,是具有重要臨床診斷價值的實驗室依據,文章通過綜合實驗室檢查技術和診斷方法方法對其臨床價值進行分析。
關鍵詞:血尿實驗室檢查技術方法來源鑒別方法價值
【中圖分類號】R-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406-01
血尿(hematuria)通常是指尿液中紅細胞含量超常,是臨床常見的泌尿系統的癥狀,預警泌尿系統可能有嚴重疾病[1]。通常有兩種情況:眼觀呈洗肉水色或有血凝塊者,稱為肉眼血尿,此種情況比較嚴重;另一種僅鏡下發現紅細胞增多者,病癥較輕,稱為鏡下血尿。縱觀多年臨床診斷,血尿實驗室檢查中以區別腎小球性血尿與非腎小球性血尿價值最為重要。文章通過綜合血尿的病變原理以及實驗室檢查的各種檢查技術和診斷的方法,定位鑒別血尿的來源,闡明血尿實驗室檢查在臨床診斷中的針對性、指導性價值。
1血尿的病變原理
腎小球性血尿的產生是由于紅細胞進入腎小球囊,紅細胞本身有彈性可拉伸,變形,在腎小球毛細血管壁基底膜被破壞的情況下,紅細胞便能從基底膜滲出。非腎小球性尿血是腎小球之外的部位(如輸尿管、膀胱等)出血引起[2]。發生非腎小球性尿血一般伴隨著疼痛。實際情況中,也存在混合型尿血(如狼瘡性腎炎)。
2血尿的實驗室檢查技術
2.1尿沉渣分析儀檢查法。AVE-765A(長沙愛威)尿沉渣分析儀運用電阻抗和流式細胞檢驗技術,檢驗過程中通過測細胞的前向散射光及熒光強弱和電阻抗強度,自動識別尿液中的畸形紅細胞和變異紅細胞。方法實用簡單,受主觀影響小。同時該儀器首次采用“機器視覺技術”來實現沉渣各成份的分析,且能識別諸如滴蟲,細菌等。大大提高了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2.2尿紅細胞鏡下檢查法。①普通光鏡:直接使用普通光鏡對尿紅細胞進行觀察,方法簡單,常用染色法和直徑測量法,方法對操作者主觀識別能力要求高,個人能力影響誤差率。②相差顯微鏡:有研究認為,G1細胞是腎性出血的表現,相差顯微鏡法能較清晰地反映該細胞的獨立形態,成為實驗室檢查方法的首選。該檢查法受尿液的酸堿度影響大。③掃描電鏡:掃描電鏡法在三者中最能反映紅細胞的立體形態,但檢查費用較高。
2.3血液細胞分析儀檢查法。此方法利用血液細胞分析儀測定血液及尿液中的紅細胞平均容積(MCV)進行比較,或是根據尿液中紅細胞的MCV制成容積分布曲線進行觀察比較得出結果。但是患者血脂低者可能會出現假陰性。
2.4尿紅細胞蛋白免疫組化學染色法。尿紅細胞THP(tamm-Horsfall蛋白)化學染色是用的SP法檢測尿紅細胞THP免疫染色,根據紅細胞個數判斷腎小球性或非腎小球性尿血。此法特異性、敏感性較高,成本低。
2.5尿紅細胞電泳法。通過尿樣中紅細胞在電泳槽通過一定距離的平均值差別,判斷血尿來源,該方法應用較少,特異性、敏感性較低。
3檢測結果的鑒別診斷及價值
血尿診斷:“肉眼血尿”顧名思義,通過肉眼觀察即能看見,尿液或呈“洗肉色”或含血凝塊。其顏色與酸堿度密切相關,尿液顏色較鮮或呈“洗肉色”為中性或弱堿性尿,顏色接近濃茶水或煙灰水顏色為酸性尿。鏡下血尿是指取離心沉淀尿鏡檢,觀察高倍鏡視野下平均紅細胞(RBC)個數,收集中段新鮮尿10ml,5min、1500r/min離心沉淀,離心半徑8cm。取一滴沉渣鏡檢,如尿液中紅細胞>3個/HP(高倍鏡視野high power lens),離心尿紅細胞>5個/HP,或12小時Addis計數(尿沉渣計數)>50萬個,則為血尿。
3.1紅細胞形態鑒別診斷。紅細胞在普通顯微鏡下色澤對比和立體感較弱,容易受外界影響及對操作人員有極高要求,操作中將光鏡聚光鏡放低,能營造更利于觀察紅細胞形態的暗視野,效果與相差顯微鏡檢查相似。尿液中未經染色的正常紅細胞呈雙凹盤狀,淺黃,直徑約7.5μm,常見異性紅細胞有:紅細胞碎片、小紅細胞(直徑<6.5μm)、大紅細胞(直徑>8.5μm)、新月形紅細胞、皺縮紅細胞、棘紅細胞等。棘紅細胞已被許多研究證明為腎小球性血尿的特異標志[4],該異性紅細胞形態大小不等,附近有一個或多個芽胞突出,呈口型狀、花狀。掃描電鏡下,腎小球性血尿紅細胞表明突起、多褶皺,變形成面包圈或芽孢狀。非腎小球性血尿紅細胞表面光滑,呈雙凹盤狀,無變形。尿沉渣分析儀利用紅細胞散射光分布判斷血尿來源,如紅細胞散射光分布于圖像左側為腎小球性血尿,相反則為非腎小球性血尿。
3.2定位鑒別診斷。使用尿三杯實驗,一次取樣分排尿的初、中、末取樣三杯,一般如前尿道病變,則血尿在第一杯。后尿道、前列腺、膀胱病變血尿在第三杯,上尿路病變一般在三杯尿樣都有相同程度的血尿。
3.3紅細胞平均體積(MCV)鑒別診斷。該診斷利用血細胞自動分析儀提供的MCV數據及其分布曲線,鑒別標準為;MCV<72fL呈小細胞分布,為腎小球性血尿,MCV>72fL且呈大細胞分布,則為非腎小球性血尿。
3.4尿紅細胞4.4THP(tamm-Horsfall蛋白)化學染色診斷。有證據表明,腎小球來源的紅細胞表明被THP覆蓋,檢測尿樣標本離心10min(2000r/min),取混液風干固定后上色,鏡下紅細胞個數>50。含THP細胞呈棕黃色,否則不顯色。鑒定標準:著色紅細胞大于70%為腎小球性血尿,小于30%為非腎小球性血尿,30%~70%為混合性血尿。
3.5血尿伴有比較明顯的蛋白尿。出現蛋白尿時可使用尿蛋白電泳區分低相對分子質量、中或高相對分子質量、混合蛋白尿,進而排除在血尿中伴有比較明顯的蛋白尿被誤診成清蛋白的可能。如出現紅細胞官型,更表明為腎小球性血尿。
參考文獻
[1]謝春,葉任高,李幼姬.血尿定位診斷的系列研究.中山醫科大學學報,1996,17(2):81-85
[2]王海燕.腎臟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282-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