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腹部X片在粘連性腸梗阻診斷中的臨床價值分析。
方法:對我院對收治的96例粘連性腸梗阻病人行腹部X片檢查,回顧分析其各種X線征象表現及治療過程、效果,總結腹部X線片對粘連性腸梗阻的指導意義。
結果:出現孤立擴張腸袢的手術率為100%,未出現的手術率為10.5%。臥位片結腸充氣手術率14.3%,未充氣的手術率為30.2%。復發粘連性腸梗阻發作期及緩解期的腹部X片出現同部位局限性擴張和同形態腸曲的手術率為100.0%,未出現的手術率為8.3%。
結論:腹部X片多種影像表現對評估病情有重要意義,但需要緊密結合臨床,才能更好的指導臨床治療。
關鍵詞:腹部X片粘連性腸梗阻臨床價值分析
【中圖分類號】R-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407-01
粘連性腸梗阻(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引起腹腔內腸粘連導致腸內容物在腸道中不能順利通過和運行。當腸內容物通過受阻時,則可產生腹脹、腹痛、惡心嘔吐及排便障礙等一系列癥狀,若病情進一步加劇,有可能帶來嚴重后果,甚至導致患者死亡。近年來,我院對收治的96例粘連性腸梗阻病人行腹部X片檢查,在診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對患者治療起到了較好的作用,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研究對象為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粘連性腸梗阻患者96例。其中男63例,女33例;年齡最大的81歲,年齡最小的13歲,平均62.4±5.5歲;急性78例,復發性18例;發病時間最短的2小時,最長的144小時。
1.2檢查方法。采用GE玲瓏6000X光機CR檢查。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規行腹部立、臥位X片檢查。復發性18例患都還分別在癥狀緩解后24小時、48小時復查。并對發作期及緩解期X片進行對比。
2結果
2.178例急性粘連性腸梗阻孤立擴張腸袢X線征象的臨床對比,詳見表1。
3討論
腸梗阻,指腸內容物通過障礙,通俗地講就是腸道不通暢。這里腸道通常是指小腸(空腸、回腸)和結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
粘連性腸梗阻絕大多數為小腸梗阻。既往的調查統計顯示發病率約為腸梗阻的40%左右,其中的70%~80%有腹部手術史。粘連性腸梗阻多表現為單純性腸梗阻,少數也轉化成絞窄性腸梗阻,甚至以后者為首要表現。主要的臨床表現即是機械性腸梗阻的癥狀:腹痛、嘔吐、腹脹、停止排氣排便。
3.1孤立擴張腸袢X線征象的診斷價值。本組研究中,78例急性患者,出現孤立擴張腸袢11例,未出現孤立擴張腸袢67例。其中手術證實,出現孤立擴張腸袢有6例出現絞窄。因此,我們認為對于粘連性腸梗阻腹部X片只要表現有孤立擴張腸袢影像特征就應當視為絞窄性腸梗阻或有絞窄性的病理因素存在,應當及時手術探查。
3.2臥位片結腸充氣的臨床價值。本組研究中,78例急性患者,出有結腸充氣35例,無結腸充氣43例。其中,手術治療18例,有結腸充氣35例,其中手術治療5例,占14.3%;無結腸通氣43例,其中手術治療13例,占30.2%。因此,我們認為,急性不全性腸梗阻多可以通過保守治療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而完全性腸梗阻保守成功率相對較低。
臨床上注意征對X片未發現結腸充氣的患者,應當考慮為完全性腸梗阻。
3.3同部位局限性擴張和同形態腸曲的對比。本組研究中,18例復發患者,顯示同部位局限性擴張和同形態腸曲6例,未顯示同部位局限性擴張和同形態腸曲12例。其中,手術治療7例,顯示同部位局限性擴張和同形態腸曲6例,其中手術治療6例,占100.0%;未顯示同部位局限性擴張和同形態腸曲12例,其中手術治療1例,占8.3%。我們認為多次X片比較有同部位局限性擴張和同形態腸曲征象表現的應當理解為在某個部位有恒定的梗阻因素存在,此X線征象可以作為復發性粘連性腸梗阻的適用手術指征。對于復發性粘連性腸梗阻的手術時機可以選擇在緩解期進行,避免因腸道水腫等原因增加手術并發癥。
臨床上腸梗阻的病因復雜、病情表現多樣化。對腸梗阻的治療方案的選擇應當根據腸梗阻的病因、性質、部位以及全身情況和病情嚴重程度而定。對病情的綜合判斷有賴于仔細詢問病史、周密的體格檢查、相關輔助檢查及動態觀察病情并加以分析。腹部X片多種影像表現對評估病情有重要意義,但需要緊密結合臨床,才能更好的指導臨床治療。
參考文獻
[1]周嬌群,駱明遠.腹部手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28例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07(24)
[2]李毅.術后早期腸梗阻的臨床特點和診治體會[J].中國醫藥導報,2006(32)
[3]陳東春.術后早期腸梗阻的診斷與治療(附46例報告)[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