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鎖定鋼板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折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回顧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應用鎖定鋼板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折患者24例的臨床資料。
結果:患者均無切口感染,骨折全部愈合。優13例(54.17%),良8例(33.33%),可3例(12.5%),總優良率達87.5%(21/24)。
結論:鎖定鋼板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折,內非常穩固,骨折康復效果較好,手術后沒有出現嚴重的并發癥。
關鍵詞:鎖定鋼板肱骨外科頸骨折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415-02
骨外科頸骨折是骨科臨床上方面普遍存在問題,屬于近關節處骨折類,這種骨折經常見于老年人群。老年患者由于骨質疏松等因素致使骨折發生的可能性加大,且愈合效果較差,就臨床治療來說存在著很大的難度。現對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應用鎖定鋼板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折患者24例取得的良好效果報導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資料共計24例,均為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肱骨外科頸骨折患者,男7例,女性17例,年齡16~75歲,平均57.9±3.2歲。均為新鮮骨折。跌倒摔傷9例,高處墜落傷7例,車禍傷6例,重物砸傷2例。患者于受傷后至手術時間1~8d,平均4.5±1.3d。
1.2術前準備。入院后對病人全身開展全面的常規檢查,如果伴隨糖尿病以及高血壓等老年合并癥的患者要邀請內科專家進行會診治療,手術開始前要確保病人血壓維持在160/100mmHg以降低術中危險,至于患有糖尿病者,手術開始前要嚴格控制血糖含量,服用抗生素以降低術后感染的幾率。
1.3手術方法。如果是于頸叢神經加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狀態下開展手術,則病人最好采取沙灘椅體位。病人上臂保持中立位,頭部面朝健側。從肩鎖關節前下方開始順著三角肌胸大肌之間的間隙入路,在牽開胸大肌過程中要注意避免影響到頭靜脈,如果需要則要將一些三角肌切斷以將骨折斷端暴露出來,要對旋轉肩袖進行檢查,以確保其保持完好。無需剝離骨膜,處理血腫或者是碎骨片,作為助手,要積極配合不間斷的牽引傷肢,促使骨折復位,選擇克氏針進行暫時固定,手術過程中通過C臂X線機進行透視以保證骨折端復位效果良好,接著在肱骨外側處放置肱骨近端位置的鎖定鋼板,鋼板上方處于肱骨結節間溝后大概1.0cm,大結節頂點處再向下0.5cm部位,將鉆孔以及LPHP鉆頭導向器安置好,并通過鎖定螺釘進行固定。如果是肩袖損傷的人員可以通過不可吸收線在接骨板縫合孔上對肩胛下肌肌腱以及岡上肌進行固定,積極聯合肩關節脫位半脫位病人對關節囊實施修補。
1.4術后處理。術后出現肢懸吊位需要固定3周,服用抗生素進行消炎盡早治療。手術結束后2d將負壓引流管拿掉,訓練肩關節,手術結束1周后要讓肩關節進行被動活動,手術結束2周后讓肩關節開始主動鍛煉,到達3~4周時讓肩關節進行外展,前屈,上舉以及后伸等訓練。6周時再次檢查X線片,如果骨痂出現,則肩部處的主被動運動都要加強,以恢復病人肩部處的活動度以及肌力。
2結果
全部病人切口都沒有感染,而且骨折均愈合。術后沒有肱骨頭壞死現象,且患肢神經以及血管沒有受損。術后患肢功能按Neer評定法[1]:優13例(54.17%),良8例(33.33%),可3例(12.5%),總優良率達87.5%(21/24)。
3討論
肱骨外科頸骨折通常屬于低能損傷,而且移位不大,受傷機制通常是跌倒后通過暴力傳導于上肢處得以形成,大部分相對穩定。在治療時要盡量維持肱骨頭血供,并解剖復位,確保骨折端維持穩定,早期階段進行功能訓練。實際中一般選擇Neer分類系統對肱骨外科頸骨折進行指導,以開展分類治療,關于Neer分型依據肱骨:大小結節,外科頸以及解剖頸4個解剖標志位置,按照它們之間的彼此移位實施分類。如果骨折出現1cm錯位,那么肱骨干以及肱骨頭二者成角畸形會大于45°,也可能是大小結節從解剖位置開始移位超過1cm的患者都是手術切開復位的主要指征。
肱骨外科頸骨折易于出現在近肩關節處,骨折發生后局部易出現血腫進而引起關節附近局部黏連,該種骨折常見于中老年病人中,往往與骨質疏松相伴而生,易于形成肩周黏連,若內固定不足以支撐早期階段的功能鍛煉,則會導致韌帶松弛,肌肉萎縮以及關節囊等癥狀,進而形成創傷嚴重的肱骨頭下移癥。在進行治療時關于對肱骨外科頸骨折實施的內固定,需要在維持肱骨頭血供以及肩袖功能的基礎上進行堅固,堅強的內固定是早期階段進行功能鍛煉并確保術后康復的基本條件。
關于對肱骨骨折進行的內固定,傳統方式是張力帶鋼絲,克氏針,鋼板以及螺釘等。肱骨頭中一般都是松質骨,克氏針在進行固定時易于滑脫,具有較差的穩定性,局部組織以及針尾之間由于摩擦會使局部破潰以及發紅,進而導致炎癥感染出現,不利于骨折愈合。關于螺釘固定,其不足主要是針對三部分或者是四部分骨折進行的固定不堅強,伴隨螺絲釘松動或者是退出等情況。通過張力帶鋼絲進行固定對軟組織具有較少的剝離,因為固定強度較弱,在早期階段無法進行功能鍛煉,不利于關節功能恢復[2]。采取普通鋼板進行內固定時使用最多的是支持鋼板,T形鋼板以及三葉形鋼板等。不過這些鋼板太大,致使手術切口較大,關節附近軟組織或者是骨膜剝離都相對較多,加重了醫源性損傷,并且骨質與鋼板之間具有較大的接觸面,緊緊貼合,不利于骨折塊血供,并導致骨折愈合時間推后,甚至出現骨折不愈合的情況。LPHP主要參考肱骨近端處的解剖形狀進行設計,沒有塑形,接骨板處的凹螺紋以及凸螺紋螺母在螺釘擰緊過程中處于鎖定狀,骨和鋼板不進行接觸,能將肱骨頭血運保留下來。鋼板和螺釘由于成角固定確保了肱骨頭保持穩固,致使病人可以在早期階段開展功能訓練。本組資料顯示,鎖定鋼板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折優良率達87.5%,骨折均康復,療效較為理想。
參考文獻
[1]劉平.小夾板外固定及手術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折的對比分析[J].臨床醫學,2011,19(11):66-67
[2]蕭戟,肖燦梁,李丹陽.鎖定加壓鋼板在伴骨質疏松的老年肱骨外科頸骨折手術中的應用及臨床分析[J].中國健康月刊,2011,16(6):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