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骨折患者不同時期健康教育的方法。
方法:分析骨折病人各期的特點和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結果:通過在骨折階段不同時期的健康教育,建立病人治療、康復的信心,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結論:加強護士專業知識的提高,根據患者不同時期給予相應的健康教育計劃,指導病人實施科學、系統的方法,幫助患者掌握骨折康復的知識和技巧,預防并發癥、促進康復。
關鍵詞:健康教育骨折不同時期應用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433-01
隨著整體護理在醫院開展的不斷深化,為適應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1],護理人員正積極將護理技術、生活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教育融為一體,以確保“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落到實處,滿足患者身心健康的需要。這不僅要求護理人員在護理患者的全過程中,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協助治療,根據患者的病情需要,給予適當的護理,預防并發癥,協助康復,為患者提供全面身心護理;更重要的是能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制訂出具有個性化的健康教育計劃,選擇適當的時機,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多種多樣的形式,深入淺出、分階段性地教給患者與病情相適應的健康知識,為患者提供與治療、康復相關的護理指導和咨詢,在患者對自己的病情及治療、護理有充分認識的基礎上,調動起其主觀能動性,從而積極主動地配合醫護工作,使治療效果更加明顯。
1階段教育
1.1入院階段。責任護士熱情接待每一位病人,要主動介紹主管的醫生和責任護士,病房的環境、衛生制度、設施、作息探視時間及離院責任書等入院宣教,使病人較快適應醫院的環境,感覺到了醫院有一種安全感和親切感,以最佳的身心狀況接受治療。
要深入了解、評估病人的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精神五個方面因素,考慮健康行為反映問題,運用護理程序,有計劃、有步驟地設身處地地為病人著想,給予周到細致的照料,減少病人的不安心理。
1.2住院階段。骨折病人一到醫院面臨著創傷、疼痛、牽引、石膏固定、手術等這許許多多問題,這些都影響著病人的情緒的變化。責任護士在此時不僅要關心、體貼病人,還需教育有關疾病知識及護理,如術前的常規飲食的禁忌等,同時要教育病人如何保持骨折固定,介紹牽引的體位、效果、注意事項,也要注意因創傷引起骨折及相伴隨的周圍組織神經損傷會引起疼痛和反應性腫脹等不適。術后的重點要放在并發癥的預防和功能的正確鍛煉上。如預防肢體不活動而引起肌肉萎縮、孿縮、僵直等,要預防褥瘡,掌握正確的翻身方法,要深入淺出地解釋各種引流管的放置作用,各種藥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飲食、營養的價值,注意對創口的觀察。對于病人提出的問題要耐心指導、解釋,使病人了解目前的狀況,要樹立起足夠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1.3出院階段。鼓勵患者回家后要堅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需配合用藥者堅持用藥,并注意藥的療效及副作用。堅持功能鍛煉,定時隨訪,隨時復查.通過對病人實施系統化全程健康教育,增強了病人對疾病的認識,充分調動了病人恢復健康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了骨折病人住院及出院后的生活質量。健康教育做得好壞與護理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成正相關,因此,護士應具有強烈的健康教育責任感,充分認識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從而也提高了護士的自身素質,使整體教育過程系統化、科學化,真正實現了以護理程序為基礎,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的健康教育。
2小結
健康教育是康復護理最有效的工作內容,其貫穿骨折患者整個過程。完善的健康教育不僅能夠促進疾病的早日康復,減少并發癥和致殘率,縮短住院日及減少住院費,而且可以轉變受教育者的健康觀念和健康行為,融洽護患關系,增強患者對護士的信任感,更好地體現護士的價值。
骨折患者住院時間長、護理難度大、要求高、病情恢復程度慢,且易導致多系統并發癥。因此,在骨科臨床健康教育中,應以骨科知識傳播為切入點,做到早實施、全方位、有重點、有計劃、隨機性、連續性和以點帶面的教育。同時,做好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工作,真正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精髓,使患者長期受益。另外,在宣傳教育過程中,要與患者建立一種指導、共同探討、合作、參與型的教育方法,重視患者的反饋,及時調整計劃,使健康教育的作用發揮得更加有效[2]。
總之,只有將健康教育很好地貫穿于骨折康復護理全過程,骨折患者的康復才有了進一步的保障。因此,護士應把健康教育作為一項必須做的護理行為去自覺實施,不斷鉆研和更新知識與技能,真正發揮護士在促進患者康復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蔣莉,李本琴.健康教育在骨折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07,6(4):534~535
[2]尹蘭榮,尹利軍.護理健康教育的技術與手段[J].中國健康教育,2006,22(5):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