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消毒供應室管理醫院感染控制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442-01
為控制醫院感染發生,對消毒供應室從科學管理入手,進行規范化管理,加強各環節物品質量控制,為臨床科室提供放心合格的滅菌物品,從而有效地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
1加強醫院感染控制意識完善組織機構
我院設立醫院感染辦公室,醫院感染委員會全面負責醫院感染的監控管理工作。醫院感染辦組織的全員培訓和科室學習相結合,普及醫院感染知識,強化意識,由護士長,醫院感染監控護士、科室業務骨干組成的醫院感染控制小組,充分調動感染管理專職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是做好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關鍵,使醫院感染監控與管理的各項制度,措施得以具體實施和順利執行。
2健全各項制度,嚴格質量監測
2.1消毒供應中心布局。我院消毒供應中心設在住院大樓一層,靠近蒸汽源,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區域。工作間的設置標示醒目,嚴格區域劃分,明確劃分“三區”即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人由潔→污,物由污→潔,空氣流向由潔→污的工作流程,符合由污-潔-無菌的發放路線原則。
2.2污染物品的處理。嚴把清洗質量關,從臨床回收的一切物品,先分類浸泡消毒后再按各類物品操作常規進行處理,清洗步驟包括沖洗,洗滌,漂洗,終末漂洗。清洗徹底是保證消毒或滅菌成功的關鍵。清潔物品與污染物品嚴格分開放置,標志明顯。傳染病患者或可疑傳染病患者用過的物品,嚴格按消毒隔離要求分別處理。各類物品采用封閉式專用專車,每次使用完后均要用高壓水槍洗凈,消毒毛巾擦拭,污染車不能進入清潔區。
2.3嚴把包裝質量關。器械和物品清洗后用高壓氣槍或不掉屑的擦巾進行干燥處理,包裝前嚴格檢查器械表面及關節的清潔度,應無血漬、污漬、水垢等殘留物質和銹斑,無損毀,功能完好;各種導管是否通暢,管腔有無污染等,清潔質量不合格,應重新處理,有銹跡應除銹,器械功能損毀或銹蝕嚴重,要及時維修或更換。包裝時,盤、盆、碗單獨包裝;剪刀和血管鉗等軸節不完全鎖扣;管腔類物品盤繞放置等;各類物品在包裝前均由兩人認真檢查。包內放化學指示卡,包外用化學指示膠帶貼封,滅菌包標識清楚,注明名稱、滅菌日期、有效期、責任者。
2.4嚴把滅菌關。首選壓力蒸汽滅菌,專職人員每日對設備運行前進行安全檢查,進行滅菌器預熱,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應每日滅菌運行前進行B-D試驗,合格才能用。為有效的蒸汽穿透和防止濕包的發生,下排氣壓力蒸汽滅菌器的裝載量不應超過柜室容積的80%,≥10%,預真空和脈動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的裝載量≤90%,≥5%。每批滅菌完成后記錄滅菌物品種類、數量、滅菌器編號、鍋次、滅菌程序、溫度、時間、壓力、日期、操作者。
2.5滅菌物品存儲及發放的管理。無菌物品存儲及發放區由專人管理,嚴格按照無菌物品質量控制流程操作,存放區應清潔干燥,合格的滅菌物品存放入無菌間的柜內,滅菌物品應分類放置,位置固定,標識清楚,并按有效期順序排列。嚴禁過期物品發放,在發放時應做追溯記錄,內容為發放日期、科室、物品備稱、規格數量、發放者、接受者等內容。發放物品的運送車應為密閉式,運送車應每日清潔消毒后專區存放。從無菌物品存放區發出的物品不能再退回存放區,過期滅菌物品經從存放區取出,重新清洗包裝后滅菌。對發出去的物品不論是否使用,均視為污染物品,均應重新滅菌。無菌間每日通風1-2次,空氣消毒機消毒3次,每次1h,規范各種記錄。
3消毒滅菌效果監測
消毒滅菌效果監測是供應室質量和安全控制的重要內容。①B-D試紙監測該類指示物:用于檢查滅菌器內物品包中是否存在著冷空氣團,每天對脈動真空滅菌柜作空鍋B-D試驗,以測試其冷空氣排除效果試驗。②工藝監測:既按滅菌工藝有關參數進行檢查,以判斷滅菌是否按規定的條件進行。③化學指示劑監測:化學指示劑是用于間接指示滅菌效果或滅菌過程的監測方法,可于滅菌后立即報告結果。指示膠帶指示是否經過滅菌處理,不能指示滅菌效果。指示卡可以指示滅菌溫度和持續作用時間,以間接指示滅菌效果。④生物指示劑監測:是直接檢測滅菌效果的方法,壓力蒸汽滅菌指示菌為嗜熱脂肪桿菌芽胞,環氧乙烷滅菌指示菌為枯草芽胞桿菌黑色變種芽胞,該類指示物都有菌片和帶培養基的自含式生物指示劑,通過專用檢測器或是否顯色來判斷結果。
4做好職業安全防護
消毒供應中心下收人員及去污間工作人員按標準預防進行著裝,回收污物采用封閉式,不在診療場所對污物清點,下收車輛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對重復使用的防護用品每日消毒一次。遵循標準預防原則:凡處理使用過的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時應戴手套;對患者使用過的醫療器械、器具應當采取正確的消毒措施,任何一項操作完畢,脫去手套,按六步洗手法認真洗手消毒,處理所有的銳器時就當特別注意,防止被刺傷,每次發放無菌物品前進行手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