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區護理是將公共衛生學及護理學的知識與技能結合,借助有組織的社會力量以社區為基礎,人群為服務對象,對個人、家庭及社區提供服務。社區護理工作的規范化管理可提高護理服務質量,不斷完善社區護理工作。現對社區護理工作規范化管理進行探討。
關鍵詞:社區護理服務規范管理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448-01
1資料
對本區3個居委會1038戶3342人進行健康調查。社區護士的主要活動局限在基礎護理、保健指導、診療三個部分,護理活動性質多屬二級預防。健康調查發現本社區的主要慢性病為高血壓病、糖尿病和冠心病,社區55.9%的居民由農村合作醫療承擔醫療費用,愿意接受社區護理者占49.1%。
2社區護理工作規范化管理
2.1建立良好的社區護理服務體系。根據調查結果我們確定本社區57.9%的家庭作為首要社區護理服務對象,以高血壓病、糖尿病及冠心病等慢性病管理作為主要管理內容,同時注重強化院前急救和預防保健工作,調動社區居民和基層組織的積極性。為此,我們對中心的組織結構作了調整,將中心的護理人員分成家庭護理組、應急組和康復保健組,與街道社區衛生管理委員會建立協作關系,與社區衛生服務站建立指導關系。
2.2健全建立良好的社區護理服務制度。根據機構的調整,除了制定突出社區特點的護理技術操作規程標準外,還制定了包括簽訂保健合同常規在內的各種相關制度。同時,以本省規定的社區護士職責為依據,結合本中心的實際情況制定了較具體的社區護理人員守則、家庭護理人員職責、日間病房護理人員職責等各崗位的職責。
2.3規范文件種類及書寫。我們根據社區衛生服務中缺乏規范化護理文件的現狀,綜合分析國內外相關資料,開發了部分護理文件,包括家庭護理委托及同意書、家庭健康檔案、個人健康檔案、社區老人健康評估表、社區老人生活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工具使用生活活動能力)評估表、功能獨立康復評估表、家庭訪問記錄單、護理記錄單等。
2.4培養具有多方面技能的綜合型護理人才。社區護士應是臨床護理和個案護理專家,能夠向社區、群體和家庭提供醫療、預防、保健為一體的綜合性護理服務及管理。為了能夠提高本社區護士的素質,我們組織業務學習,每2周安排1次,每次1h,學習社區護理基本知識、院前急救技能、護理文件書寫、常見慢性病的長期管理、健康教育方法和安全護理等內容。同時,派護士到區內和區外參加各種社區護理培訓班,學習老年人家庭護理、臨終關懷的知識和技巧。
2.5加強社區護理硬件配備。器材:除配備專用移動電話、急救包外,醫院還配備移動心電圖機,簡易呼吸機,除顫儀,吸痰機,洗胃機。護士著裝:統一護士著裝,選用有彈性的白色或天藍色布料制定上套裝。
3結果
服務對象的滿意程度是評價其服務的有效的客觀指標。因此,我們于2010年在接受過體系調整后的社區護理服務的501人中,隨機抽查120人,了解其對社區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結果98.6%的病人表示非常滿意或滿意。提高了社區護士的業務素質。經過反復的學習,護士們基本掌握了社區護理的基本理論與技能,理論考試和技能考核等平均分數為95.5。控制了社區護理服務質量。通過自我監督、管理人員隨時家訪等手段,嚴格督查服務質量,為社區居民提供了安全有效的社區護理服務。規范了社區護理文件。經專家和一些課題的運作,部分護理文件得到了間接的論證,認為它對社區護理工作的規范化管理很有幫助,可用于一次性老年人健康調查和多次評估,其結果也為全科醫生提供了依據。
4總結
加強規范化管理,擴大社區護士角色及技能,加強與醫生及其它部門的合作,強化護士的安全意識,開發適合社區需要的護理服務項目等。規范化的社區護理工作為社區的健康管理創造了良好的服務環境,提高了護士的綜合素質,能夠系統、有目的地提供社區護理服務。但是,效果評價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家訪時護士沒有充分的時間與病人溝通、未能按時提供服務等。
總之,社區護理規范化管理研究有助于規范社區護士的職責、社區護理常規,特別是各種社區護理文件的規范化,提高社區護士的綜合能力及社區護理的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春玉,戴蘊威,李鉉萬,等.社區護士的護理活動現狀.護理學雜
[2]廖路妹,周瓊,張小蘭.淺談我國社區護理的現狀及發展趨勢.按摩與康復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