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過持續質量改進方法的實施,解決神經內科輔助檢查護理中存在的問題。
方法:對既往神經內科輔助檢查時的工作流程和質量進行持續觀察和分析,針對護士在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可能原因,制定改進措施,組織實施,評價實施后效果。
結果:護理質量不斷提高,加快周轉,縮短住院天數,患者的滿意度提高。
結論:護理質量改進有助于患者更快更全面的接受檢查,得知結果,醫生也可以更早診斷和治療,增進醫患和諧。
關鍵詞:持續性質量改進住院患者檢查安排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449-02
持續性質量改進(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是由美國戴明博士于1986年提出的[1]。它是在質量控制(QC)和質量保證(QA)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全面質量管理基礎上更注重過程環節的一種新的質量管理[2]。輔助檢查對腦血管疾病早期,準確診斷后期康復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科借鑒持續質量改進模式,根據病情輕重緩急,合理安排患者輔助檢查,改進各個護理環節,獲得滿意效果,現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理。我院神經內科分3個普通病區和1個NICU,普通病區共有床位120張,NICU有床位15張,住院期間常規進行的輔助檢:①血尿大便三大常規。②血液生化檢查。肝腎功能,心肌酶譜,糖化血紅蛋查白及血同型半胱胺,血糖,血脂,電解質等。③心電圖,24小時動態心電圖及動態血壓監測。④CR胸片,心臟及頸部血管彩超。⑤腦部CT。⑥核磁共振血管平掃及核磁共振血管成像。⑦必要時全腦血管造影入雙腎動脈造影術。這些輔助檢查能協助腦血管病的正確診斷。我科護士負責上所有檢驗標本的采集及各項檢查的安排和護理。
1.2工作流程。我院成立有醫療服務中心,由醫療服務中心服務人員負責預約檢查及陪檢。①醫生根據病情開出檢驗入檢查醫囑。②護士將處理好的檢查單交于陪護中心人員手中,科內登記。③陪護中心人員按照預約時間陪檢。④血標本按常規由夜班護士清晨床邊抽取,大小便標本容器發放于病人,告之留取注意事項。⑤護士與醫生接收報告,危急值報告與處理。
2存在的問題
2.1患者及家屬因素。我科老年病人多,患者的聽力普遍下降,自理能力差的患者,沒有家囑陪檢,存在安全隱患;且對大小便標本送檢的重要性普遍存在不足,對大小便標本送檢依從性差。
2.2護理人員因素。護理人員不足,工作繁忙,宣教不夠,主動服務意識不強。護士遺忘通知待檢患者。
2.3管理因素。職責落實不到位,缺乏監督機制。
2.4合理安排檢查。多項檢查不能同日或近期進行。患者入院后醫生為明確診斷同時開出多項檢查項目:動態心電圖和動態血壓監測期間不宜進行其它檢查。
3實施改進方案
3.1成立CQI小組,由護士長負責,協作人員是科室全體人員,心須全員參與整個實施過程,制定并實施改進方案,具體如下:①合理排序,避免發給患者不宜同時檢查項目單,造成患者去檢查科室但又不能檢查的情況發生。②將每位患者所有檢查項目及預約的時間轉抄于檢查登記小卡片及檢查通知單上,檢查登記小卡片放于護士站,并將檢查通知單夾于患者床尾,使病員對檢查安排有更全面的了解,也有利于管床醫生了解患者檢查安排。③檢查前充分評估患者,患者入院當天應做好宣教:外出檢查需要家囑陪同,并簽字于住院須知上。檢查日再次評估患者,是否需要使用輪椅,平車等送檢,對可能存在低血糖者,囑其攜帶糖果,并交待送檢查人員,盡量協調縮短在檢查科室等候時間;做磁共振檢查身上不能帶的金屬物品。④防止大小便標本留取不及時。發放標本時,應詳細宣教,細致講解檢驗的目的,重要性,留取方法和注意事項。對入院次晨未排便者,大夜班須在科室交班本上交班的患者以免遺忘,第2天大夜班護士收集新患者標本時須一并收集交班本上交班的患者。⑤責任護士負責通知待檢患者第二天檢查安排,并詳細告之患者檢查中的注意事項,如腹部彩超需空腹等,并合理安排好輸液時間。⑥科室建立危急值報告與處理登記制度,接獲者必須規范,完整地記錄檢查結果和報告者的姓名,電話和工號,進行復述確認無誤后,立即通知醫生,遵醫囑快速處理,同時護士及時要求被通知醫生簽名。⑦責任護士負責每日將已做檢查及有檢查結果的項目在檢查登記小卡片及檢查通知上打勾,以便于醫生能更快,更準確了解患者檢查進程。⑧當日沒做檢查及時向醫生反饋,并有標記。
3.2結果。使用統計學SPSS10.0統計軟件包,對所得數據采用X2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提高患者的滿意度(見表1)。
4體會
運用持續質量管理有助于優化病房護士在安排檢查時的相關工作流程[3]。神經內科輔助檢查進展非常快,每項輔助檢查結果對醫生診治方案都具有重要意義。我科借鑒CQI質量管理模式,制定切實可行的檢查安排措施,對相關關鍵環節進行了責任到人,每班分工明確,并將序貫安排患者輔助檢查,提高護理質量,增進醫患和諧,使病人信賴,醫務人員更好為病人服務。使患者滿意度由原來86.7%提高至97.5%,最大限度激發了護理人員的工作主動性,增強了科室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為患者提供切實滿意的服務。
參考文獻
[1]葉文琴,朱建英.現代護理管理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76
[2]余繼芳,邱賢云.持續質量改進在急診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護理進修雜志,2005,20(7):601
[3]肖燕,徐淑紅.持續質量改進在住院患者檢查安排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01,7: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