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ICU多重耐藥菌患者的醫院感染,制定預防控制措施。
方法:通過分析ICU多重耐藥菌感染現狀,制定隔離措施,控制ICU多重耐藥菌感染。
結果:多重耐藥菌感染已經成為ICU醫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通過對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患者施行嚴格的干預措施,運用預防與控制技術,保障了ICU患者的醫療安全。
結論:多重耐藥菌感染對ICU患者已形成威脅,為加強多重耐藥菌的醫院感染管理,有效預防和控制多重耐藥菌在ICU的傳播,保障患者安全,必須制定切實可行的防控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嚴格執行各項消毒隔離措施,提高手衛生依從性,降低ICU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發病率。
關鍵詞:ICU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防控對策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453-02
隨著廣譜抗菌藥物的廣泛使用,耐藥菌株快速增加,出現大量耐藥或的多重耐藥菌做,給醫院感染防控和病人帶來極大的挑戰。多重耐藥菌(MDRO)是指對臨床使用的三類或三類以上抗菌藥物同時呈現的耐藥的細菌,此類細菌種類不斷增加[1],所引起的醫院感染已呈現蔓延趨勢。多重耐藥菌的出現及耐藥譜的更迭,導致難治性感染的比例不斷上升,增加了醫院感染控制的難度[2]。為進一步加強ICU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降低醫院感染的風險發生,于是對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患者進行消毒隔離干預,有效地預防和控制了多重耐藥菌的傳播。
1建立ICU感染管理制度
1.1建立多重耐藥菌報告制度。微生物實驗室進行細菌培養、鑒定、藥敏后,對多重耐藥菌應在檢驗報告上進行醒目標注。一旦從標本中檢出多重耐藥菌,必須立即報告,同時反饋到ICU,醫生就必須根據檢驗結果采取相應處理措施,包括下醫囑治療和隔離措施。醫院感染管理科每天根據微生物實驗室報告結果登記《多重耐藥菌監測報告、處置表》,然后到科室指導接觸隔離工作。及時進行多重耐藥菌相關知識培訓,使相關人員掌握運作程序,自覺遵守。若屬于醫院感染散發則于24小時內報醫院感染報告卡。若發生醫院感染暴發,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醫院感染,則按照《醫院感染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要求報告。
1.2建立多重耐藥菌監督制度。制定切實可行的防控制度,提高基本感染控制措施的執行力。ICU對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的管理要求責任到人,必要時進行全科全院培訓,掌握治療、護理、清潔衛生和消毒隔離等措施,保證各項消毒隔離制度的落實。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監督對多重耐藥菌的檢測、報告、預防、控制、治療等措施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反饋、指導。
2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控制措施
2.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措施。確定或疑是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患者或定植者,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實施接觸隔離措施,預防多重耐藥菌傳播,隔離房間、床頭掛隔離標識。多重耐藥菌感染者必須與留置各種管道、有開放傷口或者免疫功能底下的患者嚴格選擇隔離。患者直接接觸的相關醫療器械、器具及物品如血壓計、聽診器、體溫表等要專人專用,用后并及時進行消毒處理。醫務人員在接觸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傷口、潰爛面、黏膜、血液、體液、引流物、分泌物、排泄物時,應戴手套、穿隔離衣;完成診療護理操作后,要及時脫去手套和隔離衣,并嚴格執行手衛生。在實施各種侵入性操作時,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有效預防多重耐藥菌感染。
2.2加強醫務人員手衛生,提高手衛生依從性。醫務人員對患者實施診療護理活動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循《手衛生制度》。在直接接觸患者前后、對患者實施診療護理操作前后、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或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觸患者使用過的物品以及從患者的污染部位轉移到清潔部位實施操作時,離開病人床旁或房間時,須把防護用品脫下,都應嚴格實施手衛生。醫院應落實規范提出的硬件管理設施,病區安裝配備充足的洗手設施、洗手液和快速手消毒劑,提高手衛生依從性。
2.3合理使用抗生素。由科主任、監控醫生牽頭、定期組織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講座,教育醫生合理使用抗菌藥物[3]。提高標本送檢率和藥敏試驗率,根據感染部位和感染性質選用有效抗菌藥物,掌握給藥劑量和療程,保護體內的正常菌群,以減少耐藥菌株的產生。及時了解和掌握病原菌病原學的診斷信息,制定用藥方案,選擇安全有效的治療藥物、給藥途徑、給藥方法及療程。
2.4加強環境的清潔衛生和消毒。加強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診療環境的清潔、消毒工作,保持物體表面和地面的清潔,保持室內空氣潔凈。對醫務人員頻繁接觸的物體表面(心電監護儀、微量輸液泵、呼吸機等醫療器械的面板或旋鈕表面、聽診器、計算機鍵盤和鼠標、電話機、患者床欄桿和床頭桌、門把手、水龍頭開關等),采用含氯制劑擦拭消毒。對診療過程中產生的廢物,應當按照醫療廢物有關規定進行處置和管理。
2.5嚴格執行接觸隔離制度。多重耐藥菌感染者或攜帶者應隔離至連續3個標本(每次間隔>24小時)培養均陰性,方可解除隔離。
3討論
ICU病房是危重患者搶救治療的重點部門,也是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較重的場所。大量研究證明,多重耐藥菌感染控制關鍵是從合理控制和使用抗菌藥物開始,同時實施綜合管理措施,包括清潔衛生、醫務人員手衛生和環境衛生等質量控制,采取有效的消毒隔離措施。
醫院管理部門要加強醫務人員醫院感染控制知識的培訓,使醫務人員提高認識,了解監控方法,強化意識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藥物[4]。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延緩和減少耐藥菌產生的根本,值得臨床高度重視[5]。護理工作是開展多重耐藥菌監測管理的關鍵環節,只有全體醫護人員的積極參與,才能有效預防和控制多重耐藥菌的傳播,避免醫院交叉感染的發生,保證ICU患者的醫療安全。
參考文獻
[1]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11
[2]林冠文,劉瑛,李妮,等.多藥耐藥菌的醫院感染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23):3773-3775
[3]黃飛秀.基層醫院兒科病房院內感染管理及控制[J].醫學心知,2011,24(3):292
[4]潘錫琴.ICU醫院感染的原因分析與預防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268
[5]張曉蕓,譚曉燕,李冬麗,等.ICU泛耐藥肺炎克雷伯菌肺部感染爆發與控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