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462-01
結婚生子在傳統意義上就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加之傳統的“坐月子”思想,使得產科陪護人數不斷攀升。大量的陪護者涌向病房不僅給病房的管理帶來了安全隱患。目前大多數研究都關注于產婦康復及新生兒護理,而對產婦陪護者的研究尚不全面[1]。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國產婦陪護者的現狀及所承受的負擔,并結合我國國情提出相應的對策,為護理工作的深入開展提供參考和建議。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選擇2012年4~6月在我院產科病房住院的產婦64例,年齡21~40歲。陪護人員127人,男74人、女53人,年齡18~68(46.33±3.28)歲;>50歲42人。調查對象滿足以下條件:在產科病房住院時間在4d以上;陪護者每天照顧產婦及新生兒在6h以上。
1.2方法。
1.2.1研究設計及方法。自行設計產科病房陪護問卷,內容包括:①病人及其陪護者的一般資料,包括產婦年齡、診斷、情緒狀態等及陪護者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與產婦的關系、對個人健康滿意度、對工作影響等。②陪護者獲取知識渠道。③陪護者負擔情況[2]:包括身體、心理和社會負擔3個維度,每題按照發生頻率評分,分為:從不(0分)、偶爾(1分)、總是(2分)來計分,得分越高表示負擔越重。
1.2.2調查方法。采用問卷式調查收集資料,問卷由研究對象自行填寫,若其無法獨立完成,則由經過培訓的研究者以中性、無暗示的方式逐項念給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理解后自行回答,并由研究者協助填寫。共發放問卷64份,回收有效問卷64份,有效回收率100%。每份問卷含有2~3名陪護人員的信息,共127人。
1.2.3統計學方法。資料應用SPSS10.0軟件進行錄入和統計學分析。
2結果
2.1產科陪護人員構成情況,見表1。
2.2產科陪護人員獲取護理知識情況。113名(88.98%)未經專業培訓,14名(11.02%)受過專業培訓。89名(70.08%)于產婦入院后通過醫護人員的健康教育獲取護理知識,23名(18.11%)通過其它途徑(如書籍、以往經驗、電視等)獲取護理知識,15名(11.81%)通過專業培訓獲取護理知識。
2.3陪護者負擔情況,見表2。
3討論
3.1產科陪護狀況應引起重視。表1顯示,所有產婦的丈夫均參與了陪護,雖給產婦帶來極大的心理安慰;但顯然技能不足易產生疲倦而導致出錯。本組42名50~68歲老年人陪護,占33.07%,他們往往會憑著傳統經驗護理,擅自做出錯誤的護理方法,同時此類人員年齡大,身體狀況不容樂觀,成為住在醫院里的隱形患者[3]。
3.2陪護質量有待提高。本次調查顯示,88.98%陪護未經專業培訓,只有11.02%受過專業培訓。未接受培訓的陪護人員大多缺乏醫學常識和護理技巧,僅憑自覺和經驗照顧病人,容易引起醫療糾紛[4]。調查還顯示,陪護人員護理知識與技術的獲得,70.08%來自產婦住院后醫護人員的健康教育,說明病區健康教育和護理指導仍是目前陪護人員獲取護理產婦和新生兒知識與技能的主要渠道。為此,建議產科病房要針對陪護工作的性質及特點,成立陪護健康教育流動課堂,由護理經驗豐富的副主任護師等擔任教員,采取短時間集中授課與深入病房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陪護知識教育。
3.3為陪護者提供支持性的服務。從表2可看出:陪護者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心理、身體、社交負擔。身體負擔主要表現是睡眠受影響、感到疲勞;心理負擔主要表現是緊張、壓力增大;社交負擔則以沒有自己的時間感受最大,其次是影響休閑活動。在我國醫療保障體系還不是很健全的情況下,家庭成員起著非常重要的照顧作用,陪護者的身心健康是提供有效照顧服務的前提,因此建議通過培訓、教育指導等方式提高陪護者的知識和技能;為陪護者提供各種可利用的衛生服務資源;定期評估陪護者的護理需求及健康狀況,保證陪護者自身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劉臘梅,周蘭姝,呂偉波,等.我國家庭陪護者的研究現狀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8A):51-53
[2]龐冬,那利,路潛,等.社區腦卒中病人陪護者負擔的調查[J].中護理雜志,2005,40(4):285~287
[3]馮建華.病人對探視與陪住需求的調查與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1,16(4):245~246
[4]王曉媛,侯惠如,席佳楠,等.軍隊老年干部病房陪護現狀及管理對策[J].護理管理雜志,2006,6(10):18~20
[5]Laick, Wong FL, Liu KH. A training workshop on late stage dementia care for family Caregivrs [J]. AM J Alzheimers Disother be men, 2001,16(6):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