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醫科大學生受學習氛圍、學業強度、日后工作期望等的影響,導致他們的心理狀況不容樂觀,而健康的心理狀況對于每個醫學生都是很重要的。而造成醫學生心理壓力過大的原因是來自各個方面的。因此我們需要通過社會方面,學校方面,自身調節方面的一些措施來解決這一問題。
關鍵詞:醫科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心理壓力解決方案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471-01
大學生是當代社會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群,他們承載著國家未來的發展與建設。但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卻不容樂觀。他們往往會是心理疾病的高發人群。而醫科大學生由于受學習氛圍、學業強度、日后工作期望等的影響,他們的心理狀況便呈現出了一種不同于其他院校學生的特殊性。
1醫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
1.1心理健康的定義。心理健康是個人對于自身內部環境擁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自然的以各種形態去適應的一種狀態。
1.2心理健康的8條標準。以下我根據自身對心理健康的認識以及各種文獻[1]的分析總結出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8條標準:
1.2.1對自身是否擁有充分的安全感。
1.2.2對自己是否有充分的認識,能夠做到準確恰當的評價自身的行為。
1.2.3對于自己所確定的人生理想和奮斗目標是否符合自己的實際能力。
1.2.4能夠輕松的適應周圍的環境和事物,能同其保持良好的接觸。
1.2.5能夠擁有一個穩定的人格,且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1.2.6能夠在一次次失敗后,從經驗教訓中學習到自己所不具備的能力。
1.2.7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妥善的處理好和別人之間的問題。
1.2.8對于自己的情緒能夠較好的控制,不至于在一些場景中有做出情緒失控的表現。
根據指標我們可以大致的了解當我們具備了哪些條件時才真正算是心理健康。
1.3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醫科大學生受學業壓力大,就讀時間漫長,就業心理預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在各類大學生中呈現出一種特殊性。通過全國大學生常模[2]和醫科大學生常模我們可以發現醫科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并不理想。
1.4加強對醫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醫科大學生是一群將來要投身于醫療事業,為病人排憂解難的特殊群體;是救死扶傷的醫生的后備力量。因此工作中他們需要具備很多能力,比如持久穩定的注意力,準確快速的記憶能力,敏銳精確的洞察力,靈活多向的思維推算能力,簡潔精練的總結能力,堅定不屈的意志力,謙遜容忍的克制力等等。如果沒有健康的心理,這些能力又該如何具備呢?
當前這個社會醫患關系本來就緊張,如果醫生因為受心理健康的影響而導致在救治過程發生失誤時,將會把原本就不容樂觀的醫患關系往絕處逼。對我國的醫療事業產生嚴重的后果,嚴重影響了社會的發展,更何況當前我國的醫療體系還有很多未完善的地方,當前正是加速發展的時候,如果醫生這塊的心理出了問題那將會大大阻礙我國的醫療體系的發展。
2導致醫科大學生心理壓力過大的原因
要想解決醫科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首先我們要分析導致他們心理出現問題的各種原因。
2.1他們的學習負擔重、需要記憶的東西較為繁重、課程難度較高等等情況導致的留級、退學等,而這些是導致醫科大學生心理出現問題的重要因素。
2.2他們的課程多半是關于疾病以及人生老病死的相關知識。當他們學習了某種疾病后,總會不自覺的聯想最近自己身上是否有類似的癥狀。從而因為心理作用而產生種種不悅沉悶的心理,以至于影響自身心理健康。
2.3他們在學業生涯中和尸體等一些日常生活中不愿看到的東西接觸比較多,在剛開始接觸的時候,學生肯定會產生一種恐懼的抵觸心理,而為了滿足學業上的要求他們不得不強迫自己去接觸研究尸體。這也可能會導致一些心理問題的產生。
2.4由于醫科大學生的學制往往要比其他大學長的多。因為要真的在醫學事業上有一方天地往往避免不了去考研考博。這也會加長醫學的求學之路。許多學生在學習期間也會聯想到自己以后的工作:將來走上社會,面對異常激烈的市場競爭,全新的生活環境,陌生的人際關系,以及過高的心理預期帶來的現實與理想的強烈反差。這些因素勢必會帶給他們巨大的壓力,長期生活在這種壓力下,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將受到嚴重的危害,以至于患上某些心理疾病。
3緩解醫科大學生心理壓力過大的方法
導致醫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因素有很多。那我們應該用什么解決方案去處理,怎么改善醫科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呢?以下我總結了3個方面需要我們去改變和完善的。
3.1社會方面需要的改善。社會是我們的立足的舞臺,要想改善這一現狀,社會就要完善不足之處。比如說我們需要呼吁盡全社會的力量給醫科大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幫助他們緩解他們的心理負擔。相關部門應該出臺一些政策大力的改善醫生的待遇,以及要完善我國的就業市場,建立一種公平公正的競爭機制。盡量多的為醫科大學生提供就業的崗位,真正讓他們學以致用。真正讓醫科大學生不為就業難而憂心。
3.2學校方面所要做的措施。學校的領導和老師要將怎么培養好醫科大學生的問題放在首位。在平時就要從點點滴滴做起,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改革教學制度、內容、方法上的不足之處,并著力培養學生在發現、分析、解決問題上的能力。以及幫助他們充分的了解自身狀況,讓他們在求學的道路上逐漸的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并能做到冷靜的看待周圍的事物,保持克制的心理。
學校除了開設一些和醫學相關的心理學課程外,也可以花些精力去邀請一些知名人士來校做幾次公開的心理演講。我想這些對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的發展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的。
除此之外學校也要開設一些心理咨詢室,幫助學生處理心理問題,并要定期開展心理檢查及咨詢服務,對于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應該仔細的備案,并且積極主動的開展定期的心理咨詢和疏導,使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能及時得到幫助。并且要經常向學生宣傳心理健康對于人本身的重要性,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3.3學生自己所要做的事項。學生要通過一些書籍以及其他途徑充分了解自身的心理發展的規律。并能通過各種有效地途徑來調節自身不良的情緒,逐漸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保持一個陽光向上的心態。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心理健康.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和密特爾曼(MITTELMAN)曾提出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10條標準
[2]張智勇,羅珊紅.大學生SCL-90量表測查結果的比較研究[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