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調查鮑曼不動桿菌的臨床分布及抗菌藥物耐藥狀況,為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提供依據。
方法:采用MICROSCAN W/A96微生物鑒定及藥物分析系統(NEG COMBO PANEL TYPE 31反應板)進行鮑曼不動桿菌的鑒定及藥物敏感試驗,測定最低抑菌濃度,對試驗結果進行分析。
結果: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共檢出鮑曼不動桿菌68株,其中痰標本46株(67.7%),外傷分泌物8株(11.8%),尿液6株(8.8%),其它2株(2.9%)。科室分布主要見于呼吸內科42株(61.8%),重癥監護病房15株(22.1%),顱腦外科8株(11.7%),其他科室3株(4.4%)。藥敏試驗結果顯示鮑曼不動桿菌對15種臨床常用抗菌藥物耐藥性總體呈上升趨勢,其中對氨芐西林和哌拉西林的耐藥處于高水平。敏感性較高的是亞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仍有較高的抗菌活性。
結論:臨床應重視鮑曼不動桿菌引起的感染和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而引起的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性呈明顯上升的趨勢。
關鍵詞:鮑曼不動桿菌耐藥性抗菌藥物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476-01
鮑曼不動桿菌廣泛存在于人的皮膚、呼吸道和泌尿道,是臨床常見的條件致病菌。由于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是造成院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美國國家醫院感染監測系統顯示,鮑曼不動桿菌在醫院感染中占第4位,成為僅次于銅綠假單胞菌的非發酵菌。近年來,鮑曼不動桿菌感染與感染性明顯升高,并有繼續上升的趨勢[1]。現將我院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間鮑曼不動桿菌的分布情況及耐藥性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菌株來源。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本院住院病人各種臨床標本,包括痰液、血液、尿液、創傷分泌物、胸腹水等,分離出68株鮑曼不動桿菌。質控菌株:大腸埃希氏菌ATCC25922和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
1.2主要試劑:培養平板包括5%羊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及M-H平板。
1.3儀器。MICROSCAN W/A96微生物鑒定及藥物分析系統(NEG COMBO PANEL TYPE 31反應板)對菌株進行鑒定,測定15種抗菌藥物對鮑曼不動桿菌的敏感性。結果按照CLSI2009標準進行判斷。統計學分析采用WHONET5.4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鮑曼不動桿菌的分布情況。在分離出的68株鮑曼不動桿菌中,痰標本46株(67.7%),外傷分泌物8株(11.8%),尿液6株(8.8%),其它2株(2.9%),以呼吸內科病房檢出率最高61.8%,ICU病房22.1%,顱腦外科11.7%,其它散在4.4%。
2.268株鮑曼不動桿菌對15種抗菌藥物的敏感率(%)。
3討論
鮑曼不動桿菌是醫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近年來的感染日益增多,呼吸內科、ICU病房、神經外科的檢出率超過80%,顯示鮑曼不動桿菌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有文獻報道導致感染鮑曼不動桿菌的危險因素有:病期長,長期臥床,氣管切開,顱腦手術,廣譜抗生素的使用,介入性治療等[2],導致體質虛弱的病人成為易感人群,且呼吸內科大多為老年病患,抵抗力低下,成為鮑曼不動桿菌的高感人群。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鮑曼不動桿菌對各類抗菌藥物呈整體上升趨勢,藥敏結果表明,鮑曼不動桿菌對舒巴坦的耐藥最高,可達80%,耐藥機制可能與菌體蛋白結構和功能改變有關。本文結果顯示敏感性較高的是亞胺培南、喹諾酮類,對亞胺培南的敏感性最高,達到71%,與國內文獻報道相近[3,4]。喹諾酮類藥物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率為44%、46%,較單獨的β-內酰胺類藥物敏感性高,對替卡西林、哌拉西林、氨芐西林的敏感性為27%、19%、8%,較單獨使用β-內酰胺類藥物敏感性低。隨著抗菌藥物的廣泛使用,鮑曼不動桿菌引起的感染呈上升趨勢,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出現多重耐藥,應引起臨床高度重視,要制定合理使用方案,避免耐藥性進一步提高,環丙沙星與左氧氟沙星對鮑曼不動桿菌有較高的抗菌活性,但也要避免該藥濫用。
鮑曼不動桿菌的檢出率和耐藥率都呈持續上升趨勢,尤其在呼吸內科和ICU病房多重耐藥迅速增加[5,6],使臨床控制感染更加復雜,因此要進行規范的耐藥監測,調整治療方案,采取有效的措施減少或延緩耐藥性的發展,避免院內感染的暴發流行。
參考文獻
[1]李響新,周鐵麗,朱麗青,等.鮑曼不動桿菌臨床分布及耐藥性變遷[J].中國抗生素雜志,2007,32(12):762-764
[2]劉心睿,楊洪發,薛建紅,等.2005-2007年吉大一院神經外科鮑曼不動桿菌臨床耐藥性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9,13(2):220-222
[3]孫敏霞,董梅,孟祥紅,等.鮑曼不動桿菌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9,40(6):522
[4]李鳳娥,燕成嶺,曹銀芳.193株鮑曼不動桿菌耐藥性分析[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0,42(9):1117-1118
[5]張翔,盧建平.鮑曼不動桿菌感染及耐藥性變化的趨勢[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3):341
[6]巫胡蘭,鄒英,張杰,等.鮑曼不動桿菌感染分布和耐藥性分析[J].重慶醫學,2006,35(24):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