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極低出生體重兒(VLBW)和低出生體重兒(LBW)的相關圍產因素、臨床特點及結局。
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出生的150例低出生體重兒的相關臨床資料。
結果:低出生體重兒發生的主要圍產因素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胎膜早破、多胎妊娠、流產史(≥2次);體重<1500g的嬰兒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感染性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生率比體重1500g~2000g嬰兒明顯升高,而循環系統疾病、高膽紅素血癥等疾病的發生率兩組比較無明顯差別。體重<1500g嬰兒的死亡率、窒息率明顯高于體重1500g~2000g的嬰兒。
結論:提高產科技術水平和加強產科兒科的協作,對降低低出生體重兒并發癥,提高其存活率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低出生體重兒圍產因素臨床結局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484-02
極低出生體重兒(VLBW)和低出生體重兒(LBW)均是圍生期的主要并發癥,在嬰兒中具有較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且遠期發育障礙高于正常兒。本文對我院150例低出生體重兒和極低出生體重兒的相關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兩者的圍產期高危因素及其結局。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8年1月1日~2012年8月30日我院出生的150例低出生體重兒和極低出生體重兒,平均胎齡(31.10±3.20)周,出生體重1000g~1500g 48例,1500g~2500g 102例。產婦年齡為18~45歲,平均(27±3.50)歲,自然順產52例,剖宮產98例。
1.2方法?;仡櫺苑治?50例低出生體重兒的相關圍產因素,臨床特點及結局。
1.3統計方法。采用X2檢驗及u檢驗。
2結果
2.1低出生體重兒的相關圍產因素。本組低出生體重兒首要圍產因素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其次是多胎妊娠、胎膜早破、母親流產史(≥2次)等。導致低出生體重發生的其他相關因素包括宮頸機能不全、子宮因素、內科合并癥、貧血、瘢痕子宮、生殖道感染等。本組資料顯示,體重<1500g嬰兒母親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和胎膜早破發病率均比體重1500g~2000g嬰兒明顯升高。見表1。
2.2低出生體重兒的并發癥及預后。常見的是呼吸系統疾病、高膽紅素血癥、消化系統疾病、感染、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等,且常多個并發癥并存。體重<1500g嬰兒呼吸系統、中樞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及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率較體重1500g-2500g嬰兒明顯增高。本組150例嬰兒,死亡3例,窒息31例,其中體重<1500g組嬰兒的死亡率為6.25%(3/48)、窒息率為39.58%(19/48);體重1500g~2500g組嬰兒無一例死亡、窒息率為11.76%(12/102)。極低體重兒的死亡率和窒息率比低出生體重兒明顯升高。
3討論
低出生體重兒由于其解剖生理特點,各臟器發育不成熟,易出現各種并發癥。本組資料顯示,常見的并發癥是呼吸系統疾病、高膽紅素血癥、消化系統疾病、感染、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等,且常多個并存。從本組資料來看,體重<1500g嬰兒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率較體重1500g~2500g嬰兒明顯升高,而循環系統疾病、高膽紅素血癥等發生率則無明顯差別。嬰兒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圍生期窒息、顱內出血、畸形、肺透明膜病、硬腫癥、呼吸暫停、壞死性小腸結腸炎以及各種感染等。本組嬰兒死亡原因是肺透明膜病、重度窒息、肺出血合并HIE、敗血癥合并感染性休克。體重<1500g嬰兒與體重1500g~2500g嬰兒比較,前者死亡率、窒息率明顯升高。出生體重反映的主要是胎兒期的營養狀況,胎兒期營養不良可能使極低體重兒的死亡率增高。胎兒期的營養主要是由胎盤供給的,如果胎盤功能不良,則胎兒期的營養供給將明顯受到限制。總之,嬰兒體重與并發癥的發生率、死亡率有密切的關系。出生體重越低,
其呼吸中樞和肺發育不全越明顯,更容易發生嚴重窒息、肺透明膜病、肺出血等呼吸系統疾病而死亡。所以,要降低低出生體重兒的死亡率,應避免可能引起早產的各種因素,加強對高危孕婦和高危因素的管理,盡可能延長孕周,增加出生體重。因此,提高產科技術水平和加強產、兒科的協作,對降低低出生體重兒并發癥,提高低出生體重兒存活率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主編.實用新生兒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2]于寶茹.低出生體重兒108例相關因素及母嬰結局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7):937
[3]吳圣楣,陳惠金,朱建幸主編.新生兒醫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