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中草藥的廣泛使用,中草藥的安全性已愈來愈多地被人們關注。中藥對機體產生的不良反應很多,在開具中草藥處方時一定要仔細詢問過敏史,正確用藥并健全急救措施。
關鍵詞:中草藥過敏不良反應合理用藥急救措施
【中圖分類號】R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489-01
1臨床資料
患者,男,57歲,因膝關節疼痛,曲伸不利三年,服用西藥效果不佳,遂去某中醫院就診,診斷為風寒濕邪侵襲,痹阻經脈。開中藥處方如下:
麻黃7g炙甘草14g薏苡仁7g杏仁3g
羌活10g獨活10g桑寄生15g
3劑水煎服日1劑
服藥2h患者出現低熱(37.5℃),持續1d,第二天發熱38.7℃,全身皮膚發癢,抓后有條狀抓痕,遂來我院就診。初診:中草藥過敏。予以抗過敏藥氯雷他啶,10mg/次,1次/d。第三天下午,癥狀不見減輕,經上級醫院診斷為中草藥過敏,繼續抗過敏治療,氫化可的松,維生素C,葡萄糖靜脈滴注,三天痊愈。
2討論
隨著中草藥的廣泛使用,中草藥的安全性已愈來愈多地被人們關注。中藥引起不良反應的報道日益增多,主要表現為:
(1)對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等的毒性。北京地區飲用山豆根水預防感冒而造成百余人中毒、七人死亡的報道;紅花油引起中樞興奮;川烏、草烏等由于炮制不當,煎煮失法產生中毒,出現心律失常,心電圖改變等。
(2)中藥引起的過敏反應:報道涉及引起過敏反應的中藥已達105種之多,主要表現為全身瘙癢皮膚蕁麻疹,繼而出現胸悶,氣短,發熱,嚴重可造成心、肺、腎、肝等器官的損傷,甚至休克,危及生命。本例患者為輕度過敏,予以抗過敏治療后痊愈。
(3)致癌致畸作用:有報道稱,一些常用中藥如款冬花、檳榔、紫草、藿香等在動物飼料或飲用水中混入長期喂飼,可引起不同的腫瘤生長;雷公藤劑量超過25可使小鼠染色體畸變。
可見,中藥對機體產生的不良反應很多,有許多古代由于技術手段和認識水平的局限而沒有發現的反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越來越多地被發現。因此,很多人對中藥“有治病,無病健身,安全可靠”的認識應該加以改變,無病或保健最好少用藥物。在患病必須用藥時也應注意合理用藥,盡量避免和減少其對機體的不良影響。在開具中草藥處方時一定要仔細詢問過敏史,正確用藥并健全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