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創新工場新搬的龐大辦公區里,安全寶占領了一片景色最美的工位。采訪馬杰是在一個名為“蹦極”的會議室中,從窗口往外看,可以清楚地俯瞰北大校園。馬杰說,每當遇到困擾的時候,他就看看窗外的風景,看高等校園里面的人來人往。在他心里,從離開工作10年的瑞星到創立安全寶,以及未來每一個重大的決策,都像是在蹦極。
解決“三高”問題
提起瑞星,大家都會記得那個活躍在屏幕右下角的小獅子。從2000年~2010年的10年中,馬杰一直在瑞星做安全產品,這個小獅子就是馬杰和他的團隊一起創作的。
在瑞星的后幾年,馬杰的主要工作轉向成立一條新產品線——企業級防火墻。在研發的過程中,他開始感覺到現有安全產品的一些缺點,想做一些新的嘗試。“但是對于一家成熟的安全公司,想引進一種全新的業務是有困難的,特別是這個業務會侵害到原本賺錢的產品線,任何老板都很難下決心去做。”馬杰說,這也是新公司有機會的地方,沒有包袱就不會有顧忌。
在馬杰看來,傳統的安全產品有“三高”的問題——產品價格高、安裝代價高、運維成本高。這些問題使得用戶要么用不起,要么買了產品維護不起。用得不好,自然安全的效果也不好。
“其實用戶要的并不是買一個軟件或硬件,而是安全的效果。安全本身更偏重于服務屬性,用戶并不關心過程。基于這樣的考慮,我們應該還原安全的服務本質,不再給用戶提供產品,而是利用云的方式直接提供在線服務,幫助用戶達到安全的效果就好了。”馬杰說,創立安全寶的初衷就是想用云的方式來為用戶的網站提供安全防護。
那么,是什么讓馬杰想到云安全的想法呢?
“其實業內探討云安全已經很久了,但是以往的云安全只是利用云做一些數據傳輸,‘云’得不夠徹底。”在馬杰看來,真正的云應該既沒有軟件也沒有硬件,而是一個SaaS服務,所以他一直在思考,如何用云的優勢彌補安全原有的缺陷。比如在云模式下,規模效應可以使為單個用戶提供服務的成本降低,收取的費用也隨之降低,這就解決了價格高的問題;對于安裝困難、部署成本高的問題,安全寶提供了一套基于云的方案,可以做到零部署,只需在安全寶網站申請賬號,做一些配置,就可以平滑無縫地接入服務;在運維成本方面,安全寶的用戶沒有運維成本,所有的服務器和配置、升級工作都由安全寶來負責,用戶只管用就可以了。
洗牌新安全市場
10年前,大家的電腦還在裸奔,只有一小部分用戶開始用殺毒軟件。后來,一撥又一撥的病毒爆發教育了市場和用戶,越來越多的用戶對殺毒軟件有了需求。Cenzic的數據顯示,超過90%的Web應用存在安全漏洞;Gartner的報告也指出,信息安全攻擊中有75%都是發生在Web應用層面上。
“現在人們對企業安全的重視程度很像當年病毒還沒有大規模爆發之前的狀況,都知道有病毒,也知道會造成損害,但是覺得跟自己切身的關系不大。”雖然安全寶成立的時間并不長,但馬杰已經構思了很久。
2011年,馬杰來到創新工場,那時他對云安全的構思還只停留在一個想法上,并不成熟。而創新工場對于馬杰這樣在行業內有一定經驗的人,都提供了優惠的創業條件。因此,馬杰一邊擔任創新工場的技術總監,幫助創新工場做技術方面的工作,一邊打磨自己的創業想法。
2011年6月,馬杰與原來瑞星的伙伴鄭政一拍即合,組建了新的團隊,安全寶也正式入駐創新工場,加速了孵化進程。2011年11月1日,安全寶產品發布,成為國內最早以云模式為網站提供安全服務的云安全公司。
安全寶云系統在累積黑規則的同時通過創新的智能自學習功能為Web應用建立獨有的白規則庫,積極地精準防護每個Web應用。讓用戶實現零部署、零安裝、零維護、零代碼修改,無需購買昂貴的軟件、硬件,無需聘用昂貴的安全專家即可享受到安全服務。
隨后,在國際TechCrunch大會創業大賽上,安全寶憑借創新的云安全防護技術,獲得第二名,創造了TechCrunch歷史上中國企業獲得的最高名次。
今年4月,安全寶產品正式發布不到半年時間,已經有幾個注冊網站用戶。“我們一直在做試測,幾乎沒有做過任何推廣,頂多發發微博、開過一兩次新聞發布會。”馬杰認為,安全寶現在還沒到做廣告的時候,而是在產品的成熟過程中。一方面,讓用戶體驗了解一下全新的安全模式;另外一方面,安全寶也可以測試當網絡負載越來越多時,可能會發生的問題,以此不斷完善。
“任何一個行業都是后來者會用破壞式的新方式來進入,將行業重新洗牌。” 馬杰說,雖然提供云安全服務的以創新型企業為主,但是云安全的門檻相對較高,初期對服務器投入非常大。而且,安全的技術門檻較高,先行者更容易得到用戶的認可,“我們希望至少在中國的用戶心中,安全寶是云安全做得最好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