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民幣升值將會對中國經濟產生重要影響,農業首當其沖。在簡要介紹人民幣升值對農業經濟造成影響原理的基礎之上,分別概括分析了人民幣升值對中國農產品進出口、農業生產資料進出口、農業外資的利用、農民收入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等的影響。最后結合中國國情,提出了應對人民幣升值以保持農業健康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人民幣升值;農產品進出口;農業經濟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9-0034-03
自2005年7月人民幣升值2%以來,人民幣升值的趨勢一直沒有改變,且升值壓力越來越大。人民幣升值將會對中國的各行各業造成巨大的影響,而中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的弱質性決定了其將受到許多不利的沖擊,當然也會獲得一些新的發展機遇。探討人民幣升值對中國農業經濟的影響,對于在新形勢下如何更好地促進中國農業增效、農村發展、農民增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人民幣升值對農業經濟造成影響的一般原理
匯率是用一國貨幣單位表示的另一國貨幣單位的價格,也是兩個國家居民相互貿易時的價格。一國的匯率是其產品凈出(進)口的關鍵決定因素(曼昆,2003)。匯率作為調節國際貿易收支的主要經濟杠桿,它的調整變動必將影響一國的進出口貿易情況,人民幣升值后,提高了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實際購買力,國內居民將購買許多進口的物品,增加進口量;同時,中國出口到國際市場上的商品價格將提高,國外的居民將不傾向于購買從中國進口的物品,會減少出口量。因此,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中的匯率政策會影響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和國際貿易關系,影響國家農業政策,從而影響到國內農業生產和農產品的價格。
中國大宗農產品的價格普遍高于發達國家,國際競爭力較弱,因此匯率的國際貿易杠桿的作用就格外突出,人民幣升值會直接影響農產品的進出口。人民幣升值,意味著以美元表示的農產品的出口價格上升,以人民幣表示的農產品的進口價格下降,更加削弱了國內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由此相應地使得農產品的出口量驟降,進口量猛增。人民幣升值的間接影響在宏觀層面是改變農產品的國內供需關系,進而影響國內農產品的價格和農產品的生產規模,造成農民的福利損失。所以,人民幣升值會對中國農業經濟和農民福利帶來巨大的負面沖擊。
二、人民幣升值對中國農業經濟的影響
自從中國加入WTO之后,農業的開放程度和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人民幣升值對中國農業經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農產品進出口、農業生產資料的進出口、農業外資的利用、農民收入等方面。
1.農產品進出口。Klein指出,對于實際匯率波動對出口貿易的影響,必須在商品層面上進一步展開。總體而言,相對于制成品,農產品具有更加特殊的產業性質,如產品均是可貿易的,幾乎完全可以替代、不耐久、進入的初始投資成本較低等。正是基于這些特性,一般認為,匯率波動對農產品貿易的影響與對制成品產業的影響不同(Klein,1990)。Gue Dae Cho等的研究證實,相比其他部門而言,實際匯率的不確定性對農產品貿易具有更加顯著的負效應(Gue Dae Cho,2002)。針對人民幣升值對中國農產品貿易影響的研究文獻有不少,早期主要集中在匯率并軌方面(如蔡昉,1994),而近期文獻主要從定性研究和實證分析的角度分析了人民幣升值對農產品進出口的影響程度及影響機制和渠道。
關于人民幣升值對中國農產品貿易影響程度方面,李驚雷認為,農產品實際有效匯率與價格貿易條件呈反向關系,而與收入貿易條件則不具備相關性,人民幣升值并不能改善中國農產品貿易條件。實際有效匯率每變動1%,農產品價格貿易條件反向變動0.5352%,匯率變動對農產品貿易額的影響不滿足馬歇爾—勒拿(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ML)條件(李驚雷,2009)。魏巍賢通過建立中國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定量研究了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他認為,人民幣每升值5%,農業產出會下降0.3%,出口會下降0.9%,進口會增加1%;如果人民幣升值20%,農業產出會下降2.6%,出口會下降21%,進口會增加8.1%(魏巍賢,2006)。李銳認為,人民幣每升值10%,中國農產品出口額增長速度至少會降低10.9%,而國內農產品進口的增長速度至少會增加13.5%~16.3%左右,農業貿易逆差將會進一步擴大(李銳,2005)。
關于人民幣升值對農產品進出口影響機制和渠道方面,闕樹玉、王升認為,在小開放經濟下,人民幣升值將激勵農產品進口;人民幣匯率風險越大,農產品進口的價格就越低;國內對進口農產品消費得越多,農產品進口價格就越低(闕樹玉、王升,2010)。姜楠等人通過建立一個涵蓋農產品市場、非農產品市場、貨幣市場與外匯市場的開放經濟模型,認為在開放經濟體系下,當出現外匯市場的隨機干擾時,匯率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須視農產品價格效果與利率效果的相對大小而定,若價格效果大于利率效果,則匯率與農產品價格成正方向變動,反之則反方向變動(姜楠、方天堃、聶鳳英,2006)。陳龍江、黃祖輝認為,人民幣升值對浙江農產品實際出口有負面效應,而升值過程中匯率波動的匯率風險則反而有刺激農產品出口的正效應,但人民幣匯率變動最終的凈效應為負(陳龍江、黃祖輝,2007)。宋海英利用計量模型驗證了中國農產品貿易的J曲線效應,認為J曲線效應在中國農產品出口中是存在的,并且中國農產品出口與當年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宋海英,2005)。朱小梅等人根據1994—2004年的相關數據,以中國對日本農產品貿易為研究對象,實證分析了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中國農產品對外貿易的影響,發現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中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量有著實際影響,但在出口中所謂的J曲線效應并不顯著(朱小梅、田賢亮、王紅玲,2006)。
盡管大多數學者通過研究普遍認為,人民幣升值加大了農產品出口的難度,但也有學者指出人民幣的緩慢升值并沒有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究其原因,高川認為,人民幣升值雖然提高了中國出口農產品的相對價格,但在一些政策因素的作用下,并未對中國農產品出口產生負面影響(高川,2008)。孔祥智、李圣軍認為,人民幣升值對中國進出口相對比較少的資源密集型產品影響較大,對中國具有比較優勢、進出口數量相對比較大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影響比較小,可以緩解人民幣升值對農產品進出口的打擊(孔祥智、李圣軍,2006)。他們利用偏自相關函數(PACF)和互相關函數(CCF)方法進行實證分析,發現人民幣的緩慢升值并沒有對中國農產品貿易產生明顯的沖擊的原因是:(1)人民幣緩慢的升值速度給進出口商提供了充足的調整時間;(2)中國進出口農產品的價格彈性比較低,勉強超過ML條件的臨界值;(3)由農業生產資源稟賦決定的農產品貿易格局很難改變;(4)人民幣升值預期對農產品貿易產生的正向促進作用對沖了實際升值的滯后負面影響(孔祥智、李圣軍,2008)。此外,楊穎虹認為,雖然近期內出口會受到影響,但從長遠來看,由于人民幣升值,國內農產品收購價格會出現下跌,使農產品的出口成本降低、競爭力增強以致后期國內農產品出口數量有望增長,并對以后的國內農產品價格產生拉升作用(楊穎虹,2006)。
2.農業生產資料進出口。人民幣升值對農業生產資料的影響首先體現在進出口數量上,總體上說,有利于進口,不利于出口。
人民幣升值會通過降低進口產品的人民幣價格而擴大農業生產資料的進口。中國目前的情況是適用、優質化肥的國內生產能力不足,這也是農業生產的瓶頸因素。因此,人民幣升值增加了優質廉價的農業生產資料供應,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從而提高了農業經濟效益(陳文漢,2006)。孔祥智、李圣軍也認為,從一定程度上講,人民幣升值有利于遏制化肥價格不斷上漲的趨勢;人民幣升值能增加農業生產資料的國內市場供應量,降低農業生產資料的國內市場價格,從而減少農產品的生產成本(孔祥智、李圣軍,2006)。陳林、黃丹認為,中國對進口生產資料長期保持較強的剛性需求,人民幣升值將直接威脅到國內農用生產資料生產及銷售者的經營狀況。但對于農用生產資料的消費者而言,將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匯率變化帶來的價格競爭,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農產品的生產成本,并產生一定程度的降價效應(陳林、黃丹,2006)。王林認為,由于國產化肥價格低,造成中國本是稀缺資源的化肥大量出口,但隨著人民幣的升值,有利于提高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購買力,將增加化肥的進口量,從而抑制化肥的出口量,增加市場供應量,市場價格將相應下降,減少農民的生產成本(王林,2006)。
3.農業外資的利用。人民幣升值對引進外資的影響比較復雜,涉及面比較廣泛。一方面,由于相對投資成本及進入成本的提高將限制外資的供給;另一方面,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一種商品的價格將決定于整個市場對于該種商品的供需狀態,具體而言,資本、尤其是外資這種商品在國內的需求一直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必然導致其實際價格,也就是利率高于其他發達國家。而匯率調低,對于國內的外資使用者來說,對于不變的外資數量,能夠減少配套資金量,同時還能降低還貸的人民幣數量。因此總體而言,外資的流動趨勢將主要取決于資本持有者對于成本與利潤的權衡決策(陳林、黃丹,2006)。
魏才認為,從長期看,匯率下調,人民幣升值將減少外資供給,對農業引進外資有不利之處(魏才,2005)。陳文漢認為,人民幣升值對農業中的利用外資效果是積極的,同時通過引進投資國外先進技術和經驗,提高農產品質量,促進農業增長方式的轉變。但農業產業的特殊性,如農業項目回報期長、自然風險大、盈利水平低,因而對上述積極作用又有一定程度的抵消(陳文漢,2006)。王林認為,隨之人民幣不斷升值,匯率的效應就會使得原來質量不高的農產品出口阻力越來越大,出資者更不愿投資于沒有出口前景的農業,這將給農村的繁榮造成極大的沖擊(王林,2006)。
因此,農業外資的利用還要受到其他諸多因素的影響,而人民幣升值對農業外資利用的影響究竟如何,要視具體情況而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4.農民收入。著名經濟學家樊綱指出,人民幣升值對中國農業最大的影響不是出口產品的競爭力下降,而是農民遭受損失。具體來說,人民幣升值會降低進口農產品價格,削弱當地農產品價格的競爭力,使農民收入下降。人民幣升值將對農民農業收入、農民工資性收入和城鄉收入差距產生重要影響。
對農民農業收入的影響。人民幣升值后,一方面,進口農產品價格將下降,而中國自己生產的本來就沒有價格優勢的農產品價格則相對提高,從而進一步加速農產品的大量進口,這將加重國內主要農產品“賣難”問題(王小梅,2005);另一方面,提高農產品價格,是增加農民收入最直接的渠道,也是政府促進農業發展,加快農民致富的最有效措施,而隨著人民幣升值后大量外國農產品的進入,通過提高農產品價格來實現增加農民收入的現實可能性將更小(王小梅,2004)。李小云、李鶴以大豆為例估算了人民幣升值所致的大豆宏觀經濟損失及種植大豆的農民福利影響,結論是如果人民幣匯率降低1%,以2002年數據為基礎估算大豆凈進口量理論上增加1 208.48萬噸,理論上會導致國內大豆種植面積壓縮9 575.93萬畝,所致宏觀層面大豆凈產值損失理論估計達1.95億美元;農民福利方面,會使3 115萬種植大豆的農民面臨改變生計風險,理論上每個種植大豆的農民大豆收入將減少38元(李小云、李鶴,2006)。但也有學者指出,人民幣升值有利于農業生產資料及農用物資的進口,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農民在生產資料方面的投入,削弱出口量下降帶來的農民收入減少的負面影響(楊穎虹,2006)。
對農民工資性收入的影響。農民進城務工就業已成為近年來農民收入的新增長點。在中國出口的商品結構中,技術含量較低的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比重較高,如紡織品、服裝、低檔家電等。由于農民文化素質偏低,勞動密集型產業給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王小梅認為,如果人民幣升值,將對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國際市場價格競爭力造成傷害,直接沖擊中國的出口型勞動密集型產業,使其產品出口困難,生產相對萎縮,從而影響其創造就業崗位的能力(王小梅,2004)。王林認為,農業產業屬勞動密集型,生產效率低,人民幣升值帶來大量就業崗位的流失,會減少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吸收,這對于安排目前總體過剩的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打擊(王林,2006)。孔祥智、李圣軍認為,對中國在國際市場上最具有競爭優勢的勞動力密集型產品來說,人民幣升值還是有一些負面影響的。但是,中國勞動力成本低廉,長期以來都是通過實行低價的策略來占領國際市場的,將導致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碰到的出口障礙,更多的是綠色壁壘,不是價格問題。所以,人民幣的升值對這些勞動密集型產品的負面打擊不會很大(孔祥智、李圣軍,2006)。
三、結語
面對本幣升值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同的國家采取了不同的補救措施。發達國家由于財力雄厚,經常采取的措施是減稅、補貼和價格支持政策,但其成本非常高昂,一般的發展中國家很難提供得起如此高昂的費用。為了保持農業的健康發展,中國應該結合國情采取如下等措施來保持農業的健康發展:(1)保持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或是緩慢升值的態勢,防止大起大落;(2)在WTO的框架內加大對農業的各項補貼政策;(3)加快農業技術推廣和創新,減少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的國際競爭力;(4)為中國農產品出口尋找新的優勢;(5)加強風險防范教育,靈活運用規避匯率風險措施。
參考文獻:
[1] Klein,M.:Sectoral effects of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on United States export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9:299-308,1990.
[2] Gue Dae Cho,Ian M. Sheldon Steve McCorriston:Exchange Rate Uncertainty and Agricultural Trade.Amer.J.Agr.Econ.,84(4):931-942,2002.
[3] 曼昆.經濟學原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4] 蔡昉.匯率變動對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影響的研究[J].中國農村經濟,1994,(10).
[5] 李驚雷.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中國農產品的貿易條件效應的實證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09,(5).
[6] 魏巍賢.人民幣升值的宏觀經濟影響評價[J].經濟研究,2006,(4).
[7] 李銳.人民幣升值對農業經濟弊大于利[N].中國經濟時報,2005,(7).
[8] 闕樹玉,王升.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中國農產品進出口價格影響的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10,(5).
[9] 姜楠,方天堃,聶鳳英.開放經濟體系下匯率變動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J].農業技術經濟,2006,(5).
[10] 陳龍江,黃祖輝.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浙江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實證檢驗與政策含義[J].浙江社會科學,2007,(5).
[11] 宋海英.人民幣匯率變動影響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實證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05,(3).
[12] 朱小梅,田賢亮,王紅玲.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中國農產品對外貿易影響的實證分析——以中國與日本農產品貿易為例[J].中國農村經濟,2006,(9).
[13] 孔祥智,李圣軍.人民幣升值對農產品進出口影響的實證分析[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8,(4).
[14] 孔祥智,李圣軍.人民幣升值對農業發展的影響[J].農業經濟導刊,2006,(4).
[15] 楊穎虹.人民幣升值對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農業經濟,2006,(3).
[16] 陳文漢.人民幣升值對農業及農村經濟的影響與對策分析[J].農村經濟,2006,(11).
[17] 陳林,黃丹.淺談人民幣升值對中國農村經濟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06,(1).
[18] 王林.人民幣升值對中國農業的利弊分析[J].農村經濟,2006,(11).
[19] 魏才.人民幣升值,農業浴火中重生[J].經濟導刊,2005,(9).
[20] 王小梅.論人民幣升值對中國農業的影響[J].農業經濟,2005,(4).
[21] 王小梅.淺析人民幣升值對中國農民收入的影響[J].農業經濟,2004,(85).
[22] 李小云,李鶴.人民幣升值對農業經濟的影響[J].農業經濟問題,2005,(1).[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