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教學方法的特點在于改變傳統的傳授知識為主的教法,強調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性地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正確的思維方法等。其核心就是促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為此,在多媒體英語教學中要改變“灌輸式”、“講授式”教學模式為“引導—發現式”、“啟發式”、“合作討論式”、“互動式”、“研究探討式”、“置疑點撥式”等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模式來優化英語課堂教學,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得以發揮,語言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潛意識的能量得以釋放。
關鍵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多元化;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9-0297-02
引言
多媒體網絡教學在英語教學上的應用無疑是外語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它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思維、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乃至師生關系。這種多層次、多維度的現代教學法使英語教學圖文并茂、聲像兼備,極大地豐富了英語教學的方式和結構,使現代英語教學具有傳統英語教學無可比擬的教學效果和教學優勢[1]。
一、創新教學理念
1.更新教育觀念。多媒體英語教學是教師、學生和教學媒體之間不斷互動的教學過程,教師不僅是組織者、管理者,還是教學過程的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必須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樹立學生是課堂主人的思想,堅持“以學定教、以教定法、教無定法”的教學原則,靈活運用多種模式,達到有模式而無固定模式的境界。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拘泥于書本、不迷信于權威、獨立思考、大膽探索、標新立異、別出心裁。幫助學生樹立“不唯書,不唯師,只唯實”的求實、求是精神,著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2.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沒有或很少有實踐機會,處于被動接受地位。其弊端是缺少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和展示。而多媒體教學模式則是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使情境創設、資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啟迪思維、激發創造等多種教學方式與學習手段合理利用、優勢互補,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智慧潛能,使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得以充分發揮[2]。該模式,不僅沒有削弱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相反更加體現了教師的聰明才智,使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功能得到充分全面發揮。
二、創新教學內容
面對撲面而來的知識經濟,知識增長的無限性和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的有限性矛盾日顯突出。在多媒體英語教學內容的創新上,教師第一,應精選教學內容選擇那些最基本、能夠“以不變應萬變”的,具有廣泛遷移價值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原理作為必要授課內容,以便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再學習基礎。教師應吃透教材,分析研究學生學習特點,針對學生的實際能力和水平制作適合他們的課件;第二,教師應跟據授課內容的需要,適時進行調整,將學科中新知識、新理念制作成優秀課件展示給學生。并合理分配課件的使用時間,處理好大量使用與適度使用的關系,為他們創造性地學習開拓思路;第三,為適應文理滲透,學科綜合的趨勢,必須加強學科之間的聯系,授課中增加一些跨學科、邊緣學科或文理學科相結合的知識內容,以便培養學生多學科、多視角的創新思維方式和能力,為學生今后能綜合運用各門科學的知識和方法創造性的工作,適應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奠定基礎;第四,教師應以富有激情的講解和多媒體的恰當使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的參與教學活動;第五,增加對學生進行創新素質教育和實踐技能培養的教學內容,包括:品質素質、人文素質、心理素質、生理素質和業務素質;語言表達技能、外語交流技能、計算機操作技能、人際關系技能和自我學習技能,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第六,教師應充分發揮多媒體英語網絡教學優勢,從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上積極開展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習動機、增強學習動力。同時,還應注意在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設置上體現國際化的特點,以滿足國際競爭對高素質綜合性人才的要求。
三、多媒體網絡英語教學多元化創新教學模式的探索
課堂教學是落實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優化外語課堂結構,改革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使課堂教學由單純的知識傳授向多維的智能開發轉變,是外語素質教育的重點和發展方向。創新教學方法的特點在于改變傳統的傳授知識為主的教法,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性地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正確的思維方法等。其核心就是促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為此,首先要改變“灌輸式”、“講授式”教學方法為“引導—發現法”、“啟發式”、 “開發式”、“討論式”、“互動式”、“置疑點撥式”等教學方法,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潛意識的能量得以釋放出來。
1.引導—發現法。所謂引導—發現法,就是把單純的接受關系轉變為教師引導與學生發現的關系,它是由教師根據教材的結構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知識能力水平,把教材劃分為一個個的“發現過程”,然后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特點,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實踐、討論、聽講等各種途徑去研究問題,總結規律,以達到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從心理學角度看,引導—發現法,重在誘發啟迪,使學生始終在一種良好的情緒狀態下,其思維最敏捷,解決問題最迅速有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引導—發現法要教師向學生指明學習的新方向,范圍和要點,讓學生通過自己獨立的探索去獲取新知,發展智能。給學生提出問題,指明方向和目標,創設情景和氣氛,指導探索,進行檢驗,總結概括規律。
2.“啟發式”教學。“啟發式”教學就是要充分發揮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教學活動,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開展思維活動,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使他們具有堅實的基礎知識,良好的自學能力和學習習慣,并會逐步地獨立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其目的在于交給學生如何“學”的方式,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和創新知識的能力,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在發現中學會“發現”。 在多媒體英語教學中實行啟發式教學,首先要轉變教師為“中心”、教師是“權威”的觀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變“師道尊嚴”的師生關系為“教學相長”、“良師益友”的朋友關系,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的學風。教師不搞“滿堂灌”,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獨立學習、思考和自主實踐的時間和空間。“啟發式”教學能多方位誘發學生主動思考和發揮創造性思維,是優化多媒體英語課堂教學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
3.“開發式”教學。“開發性”教學即對學生潛在的、處在心靈深處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進行大力開發,有效地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潛在創造力。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只注意學生的外部活動,如聽課是否集中注意力,觀察是否仔細,實驗是否有序等,對學生內在的探索、發現性活動關注較少。開發性教學法則強調應深入研究和精心設計讓學生進行積極的智力操作的具體方案,讓學生內在的思維、想象、聯想和創造力積極活動起來,通過探索發現而獲取知識和能力的發展,如應用激疑、比喻、類推、對比等啟發方法,更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引發他們的想象和聯想,進入思考的深層次。
4.“互動式”教學法。“互動式”教學就是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營造寬松教學環境的教學方式。(1)課堂會話。根據教材內容,教師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鼓勵學生自己編導趣味性濃的英語小故事、小笑話、小新聞、小詩歌等。形式不限,內容不一,方式多樣。這種課堂操練活動能夠激勵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維,主動創造,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習熱情,幫助他們克服膽怯心理,培養學生勇于發表自己觀點,使英語運用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2)課堂演練。根據教學計劃安排學生演出一些英文小短劇,可選擇有一定的故事性、趣味性的小文章或小品,幫助學生進行改編和排演,演出形式可選擇在課堂上進行,或在課外以匯演或競賽形式進行。要安排學生對演出情況進行評議,并由教師進行總結指導。
5.合作討論法。討論是啟迪學生學習思維,豐富學生想象,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重要方法。在多媒體英語教學中,采用合作討論教學法充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了教學的情感效應,教師成為組織者、指導者,而不是絕對權威,這樣有利于不同層次學生各有所得,各有發展。“討論式”教學有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并使其成為教學中真正主體。學生在討論中由于不受約束處于一種極為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之中,思維是活躍的,想法是多樣的,大膽發言,思維活躍,極易超越教材內容進行再創造。這種將學習過程置于多向交流中,其間有認同、碰撞、吸納、排斥……創新的火花閃爍其間。在合作討論中學生“人思如泉涌,浚之愈新”。學生帶著自己渴求解答問題去探討、討論,加上教師的激勵和鼓舞,他們的好奇心、成功欲就能得到極大滿足,被動地接受就會變成主動的探求,獨立思考加上團隊的合作交流,就能使許多問題迎刃而解。通過多層次、多方面、多形式的討論,學生在討論中悟出新知識,在討論中閃出新火花,創新能力得到提高。師生關系得以改善。
6.探究研討式。教師指導學生在探究的基礎上進行交流探討,課堂上教師應精心組織和設計與教材內容密切相關的小組研討話題。其原則是圍繞教材,結合教材做些適當的知識拓展,設計出知識性、趣味性和爭論性強的話題,并且話題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實踐。學生分組以團隊形式進行研討,指定或輪流派學生代表進行發言,并展開補充、糾正和批評,教師做歸納總結。實踐證明,教學研討不僅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興趣,而且也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不僅使學生在課堂上各抒己見,而且使學生運用語言能力得到鍛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潛能、創新能力等都得到有效的發揮。
7.置疑點撥式。教師指導學生分析教材,初步理解教材,引導學生自主地對教材進行深入的研究,發現并提出問題,教師適當點撥,通過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疑,從而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分析研究能力。
參考文獻:
[1] 葉海智.信息技術與情感教育[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38-50.
[2] 何培芬.網絡信息技術與外語課程整合的理論與方法[J].外語電化教學,2007,(2):9-11.[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