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平、真實、準確、完整的信息披露制度,是證券市場健康運行的基礎。證券市場的使用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依賴于證券價格的信息含量或市場的定價效率,依賴于證券發行人的信息披露質量。中國資本市場經過十八年的發展與積極建設,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證券市場信息披露體制,分析了中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并與西方發達國家的信息披露制度進行比較,借以對完善中國信息披露制度提出一些設想和建議。
關鍵詞:證券市場;信息披露;有效性分析;制度完善
中圖分類號:F830.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9-0068-02
一、信息披露制度的概念及中國證卷市場信息披露的現狀
證券信息披露制度,又稱公開制度或公示制度,是指上市公司在證券的發行、上市與流通等一系列環節中,為維護公司股東或債權人的合法權益,依照法律、證券監管機構或證券交易所的規定,以真實、準確、完整及適當的方式向社會公眾公開與其證券有關的財務和相關信息而形成的一整套行為慣例和活動準則。
深圳證券交易所從2001年開始根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規則制定了評價標準,跟蹤上市公司全年的信息披露行為,對其信息透明度做出全面評價。其關鍵的信息披露質量特征包括披露的合規性、真實性、及時性、可比性(一貫性)等,評價結果分為四個等級:優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
二、中國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存在問題
1.信息披露內容不準確,甚至是虛假陳述。虛假的信息披露將造成市場秩序的無效和市場功能的喪失,這是國內外證券市場用巨大的損失多次證實的教訓。表1列出了自1995—2007年由深圳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財政部、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等查處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違規情況分布。
從表1列示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規分布情況可以發現,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虛假或嚴重誤導性陳述”被查處的平均數量占所有被查處違規數的24.21%。更多實證研究表明,獲取利潤對于上市公司在發行新股、配股、保牌和避免特別處理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意義,因此中國上市公司在IPO、再融資和避免摘牌或特別處理過程中廣泛存在著圍繞利潤的虛假信息披露行為。
2.信息披露不完整,故意遺漏。信息披露不完整主要表現在:一是不能充分的披露關聯企業間的交易信息;二是不能充分揭示企業財務指標;三是不能充分披露資金投資去向及利潤構成的信息;四是不能充分披露一些重要事項的;五是信息的選擇性披露現象非常普遍。
3.披露信息不及時,經常滯后。從上頁表1中不難看出,自1995—2007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財政部、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等查處并公布的上市公司431次違規行為中,“未及時公布公司重大事項”就占51.48%,為全部被查處違規行為的半數。由此可見,隱瞞公司重要信息(如巨額擔保、重大訴訟、關聯交易等),不及時向投資者披露公司重大事項,已成為中國上市公司主要的違規信息披露類型。
4.信息披露不嚴肅,程序不妥當。盡管證券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定了不少的規定,但一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隨意性仍很強,對于信息的披露仍然不分場合、方式和時間。這樣,既不利于投資者公平享有上市公司有關信息的權利,也不利于提醒投資者注意公司的新變化。
5.信息披露不主動,避實就虛。不少上市公司把信息披露看成是一種額外負擔,而不是把它看成是一種應該承擔的義務和股東應該獲得的權利,因而往往不是主動地去披露有關信息。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上市公司在其經營管理方面存在著較多的不愿讓公眾知道的負面信息,從而對信息披露產生一種害怕和回避的心理。
三、健全中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議
1.建立和完善證券市場監管的組織體系。目前中國已建立了一套證券監管組織框架體系,證券交易所與其他證券監管部門已陸續頒布了一系列有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法律和法規,構成了一套規范性文件。但實際中信息披露不真實、不公平、不充分、不及時的現象仍然屢有發生。中國證券監管機構應當進一步完善相應的法律體系,加大監管與執法力度,加緊制定和健全以《證券法》為主體的相關法律體系,切實做到各項法律法規之間的相互協調彼此銜接,并使其具備更強的可操作性。
2.強化資本市場信息披露原則,倡導提高信息透明度。信息披露的透明應該從三個方面理解:首先,相關財務信息的編制應當使用全球通用的會計準則。這樣更有利于投資者對各個企業的狀況進行比較;其次,應當制定行業標準,使投資者能夠依據一致的財務信息對行業內企業進行對比;最后,應當披露公司的特定信息,即信息披露不只局限于歷史財務信息,還應增加市場環境、企業戰略以及企業高層主管的薪金等內容。
3.建立外部約束機制和內部約束機制。外部約束機制的建立:為了制止和防范信息失真,應當完善社會監督體系,增強會計監督的權威性與全面性,加強對會計準則執行情況的監督。同時做到約束企業會計行為,增強信息的客觀性、公開性與可驗證性。政府對市場信息進行適度管理,通過政府財稅部門、審計機構加強監督與防范,運用行政手段強化企業的外部監督。內部約束機制的建立:將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完善,嚴格規范會計核算的程序,使財務收支、財產物資的制度更加健全,為真實會計信息的提供奠定了良好的會計基礎。加強企業約束機制,堅決抵制管理者違反財務規定的行為。
4.降低公眾投資者獲取信息的成本,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中國公眾投資者主要以中小散戶為主,由于僅具備較弱的信息處理能力,他們屬于信息弱勢群體。因此,公眾投資者獲取信息的成本降低更有利于信息反映到價格中去,從而使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得到更有效的保護,并且通過盡量滿足公眾投資者的信息需求來實現。不能實現公眾投資者滿意度的信息主要來源于自愿披露的信息,這說明信息市場的自愿披露程度還不夠,因此監管者應當激勵管理層實行自愿披露,同時又加強對其披露行為的規范,向著使自愿披露的信息更值得信賴的方向而努力。
參考文獻:
[1] Alchain Arman,Harold Demsetz.Production,Information Costs,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J].The 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2003,
(2):27-30.
[2] Allen S.R.Ramana.Insider trading,earnings changes,and stock prices[J].Management Science,1995,(8):42-45.
[3] Holderness,Clifford. G.A Survey of Block holders and Corporate Control[J].Boston College working paper,2001.
[4] John Kose,Ranga Narayanan.Market Manipulation and the Role of Insider Trading Regulations[J].Journal of Business,1997,(2):217-247.
[5] Kahn Charles,Andrew Winton.Ownership structure,speculation and shareholder intervention[J].Journal of Finance,1998,(3):53-58.
[6] 陳潔.證券欺詐侵權損害賠償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233-234.
[7] 吳青云.中國證券市場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實事求是,2009,(3):45-65.
[8] 盧文道.證券交易所自律管理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87-99.
[9] 周亞紅.加強信息披露監管,維護證券市場健康發展[J].中國金融:證券市場,2004,(5):11-39.
[10] 宣風波.信息披露制度失靈的經濟學分析[J].審計月刊,2005,(11):48-49.
[11] 葉林.證券法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54-158.
[12] 萬邁.淺談中國證券市場的信息披露問題及其對策[J].浙江統計,2006,(2):22-24.
[13] 張喜梅.論中國證券市場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J].經濟與管理,2004,(4):32-65.
[14] 顧肖榮.證券管理與證券違規違法[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98-101.
[15] 潘金生.證券投資理論與實務[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45-63.
[16] 史蒂芬·羅斯.金融市場中的披露管制:現代金融理論與信號傳遞理論的意義[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4,(4):87-96.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