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建設,著力增強黨的團結統一”是十七大報告對加強黨內民主建設意義的深刻認識。新時期,新一屆領導集體加強了對黨內民主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完善和發展了黨內民主制度建設、第一次提出了黨務公開。他們的黨內民主思想對新形勢下增強黨的團結統一和黨的創新活力,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新一屆;黨內民主建設思想;堅持;發展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9-0208-02
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堅持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黨內民主建設思想的基礎上,著眼于指導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內民主建設的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做法,取得了重要的黨內民主建設新成果。
一、對黨內民主建設的重要性的新認識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鄧小平和江澤民關于黨內民主建設的思想,根據新形勢新任務對黨的建設提出的新要求,把推進黨內民主建設作為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的一項根本性建設,創新了黨內民主重要性的認識。
(一)將黨內民主確立為政治體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在胡錦濤為核心的新一屆黨中央領導下,召開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以下稱《決定》)指出了發展黨內民主與政治體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設的內在聯系,理順了黨內民主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關系?!稕Q定》指出:“發展黨內民主,是政治體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盵1]以胡錦濤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強調發展黨內民主,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強調發展黨內民主對于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具有全局性作用。政治體制改革是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就是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當家做主的權利。改革最根本的就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發展黨內民主,是中國政治體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二)把發展黨內民主作為構建黨內和諧的重要途徑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強調指出,發展黨內民主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戰略舉措。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又進一步指出,以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這就“不僅從黨的自身建設方面深化了發展黨內民主的認識,而且上升到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大局上來認識”[2]。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擴大黨內民主,推進黨務公開,嚴格黨內生活,嚴肅黨的紀律,增進黨的團結統一,以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盵3]這極大的顯示出以胡錦濤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闡明了黨內民主與黨內和諧之間內在的本質聯系,科學闡明了發展黨內民主對于構建黨內和諧的重大作用。構建黨內和諧,就是要營造一個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紀律又有自由、既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黨員與黨員、黨員與組織和諧相處的黨內環境,既要保持黨的團結統一,又要保持黨的生機與活力;既要實現全黨思想的統一,又要實現全黨行動一致。發展黨內民主,有助于鞏固黨的團結與統一,有助于永葆黨的生機與活力,有助于保障黨內生活的正常與規范,是構建黨內和諧的重要途徑。
二、完善和發展了黨內民主制度建設
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繼承和發展了改革開放以來有關保障黨員民主權利、黨內選舉、黨員干部、黨的代表大會、黨的委員會、黨內監督等制度建設思想。梳理這些年黨內民主制度建設的新思想,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進一步完善了黨員民主權利的保障制度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一直十分重視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的問題。從十二大到十六大的《黨章》都明確規定了黨員享有的八項民主權利,1994年12月,又制定了《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試行)》。黨員民主權利保障情況總體上是好的,但是,規章制度有待于進一步完善,而且保障力度有待于進一步加大?;诖?,2004年9月,以胡錦濤為核心的黨中央正式頒布了《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此條例具有以下亮點:堅持以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為基礎發展黨內民主的原則;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做出了更明確、更全面的規定,豐富了黨員享有的各項權利;把“發揚黨內民主”的傳統提法改為“發展黨內民主”,突出強調了黨內民主的主體是黨員而不是黨的各級領導機關及其領導人;完善了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的具體措施,規定了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在黨員民主權利保障方面應盡的職責。此條例是以胡錦濤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形勢下為進一步推進黨內民主所采取的重大舉措,確立了黨員本位,夯實了黨內民主發展的主體基礎。
(二)進一步完善了黨的代表大會制度
黨的代表大會是黨的最高權力機關。但是長期以來,黨的代表大會召開的次數少,議事決策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黨代表缺少發揮作用的途徑,存在著“會上熱鬧幾天,會后幾年不見”的現象。針對以上問題,十三大報告提出:建立中央政治局常委向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全會定期報告工作的制度;適當增加中央全會每年開會的次數,使中央委員會更好地發揮集體決策作用;建立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常委會、中央書記處的工作規則和生活會制度,使集體領導制度化,加強對黨的領導人的監督和制約。地方各級黨組織也要相應建立和完善有關的議事規則、表決制度和生活會制度。十五大報告指出“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健全各級黨委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更好地發揮地方黨委在同級各種組織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十六大報告提出,“擴大在市、縣進行黨的代表大會常任制的試點。積極探索黨的代表大會閉幕期間發揮代表作用的途徑和形式?!币院\濤為核心的黨中央在以上報告的基礎上于2004年十六屆四中全會上進一步提出了建立黨的代表大會提案制度、代表提議的處理和回復機制的新任務。十七大報告又確立黨代表任期制。2004年、尤其是十七大以來,黨中央對黨的代表大會常任制進行了試點。以胡錦濤為核心的黨中央通過這些制度,確立了黨代會的權威,使黨代會和黨代表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三)提出健全和完善黨的委員會制度
按照黨章要求,全委會在黨代會閉會期間,是同級黨組織的領導機關,執行上級黨組織的指示和同級黨代會的決議,領導本地區的工作。但是,不少地方全委會職責履行不充分,開會次數少,常委會替代或包辦全委會的工作,甚至全委會形同虛設。這不僅嚴重損害了全委會的權威,影響了全委會作用的發揮,而且妨礙了黨內民主,也是造成重大問題的決策上由少數人說了算、甚至個別主要領導人搞個人專斷的重要原因。十二大黨章規定黨的各級委員會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十六大報告提出: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完善黨委內部的議事和決策機制,進一步發揮黨的委員會會議的作用和突出強調集體領導。以胡錦濤為核心的黨中央在《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中提出:“建立健全常委會向全委會負責、報告工作和接受監督的制度?!笔叽髨蟾嬗痔岢觯骸巴菩械胤近h委討論決定重大問題和任用重要干部票決制。建立健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地方各級黨委常委會向委員會全體會議定期報告工作并接受監督的制度?!币院\濤為核心的黨中央頒布的這些新的剛性規定為實現我黨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和集體領導提供了新的制度權威。
三、第一次提出黨務要公開
有關黨務公開的問題,以往從未明確提出過。探究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對從革命黨到執政黨的轉變帶來的變化認識不足,另一方面還在于對黨務公開在黨內民主中的重要性缺乏足夠認識。在舊中國的專制制度下,黨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奪取政權的時期,由于特殊歷史條件的限制,黨的工作和黨內事務要實行完全的公開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應該的。但是,隨著歷史條件的重大變化,在中國共產黨已經領導人民取得政權而成為執政黨的情況下,黨的工作和黨內事務就有必要也有可能逐步實行公開了。對此,中共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缺少應有的認識,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才日益有了清晰的認識,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建立和完善黨內情況通報制度、情況反映制度、重大決策征求意見制度,逐步推進黨務公開,增強黨組織的透明度、使黨員更好地了解和參與黨內事務”[4]。以胡錦濤為核心的黨中央決定大力實行黨務公開,是新時期推動黨內民主建設的一項有力舉措。通過黨務公開,可以落實黨員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推進決策民主化、監督經?;瑫r也將進一步推進黨內民主政治建設,健全和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保障黨員的民主權利,構建發展黨內民主的新平臺,架起黨密切聯系群眾的橋梁。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N].人民日報,2004-09-27.
[2] 左吉祥.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黨建理論的豐富與發展[J].學習論壇,2007,(2):28-31.
[3] 中共中央發出通知部署黨的十七大代表選舉工作[N].人民日報,2006-11-13.
[4]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6.
[責任編輯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