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的實踐告訴我們,不搞市場經濟,中國無法提高生產力水平;不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中國無法消除兩極分化、達到共同富裕。高校如何開好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這兩門課,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綜合素質,關系到國家的命運和前途。為此,筆者認為,首先要準確把握好這兩門課的性質和功能,擺正二者的位置,處理好二者的關系;然后要對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教學方法作一些大膽的改進。最重要的一點,是對擔任這兩門課的教師,要實行“準入制”。
關鍵詞:市場經濟;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教學關系
中圖分類號:A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9-0247-05
中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改革開放前的計劃經濟時代,中國高等財經類院校,基本上沒有開西方經濟學(以下簡稱西經),而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以下簡稱馬經)作為必修課來開。改革開放以后,開始階段是把馬經作為必修課開,西經作為選修課開;1989年后就倒過來,把西經作為必修課開,而把馬經作為選修課開;再后來,絕大部分高校從形式上看兩門課都作為必修課開,但重西經、輕馬經的現象仍然嚴重存在。說白了,就是中國高校一直沒有處理好馬經和西經的教學關系。
一、社會主義性質的中國高校為什么要開設西方經濟學
(一)社會主義的本質決定的
鄧小平有一句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的話:“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盵1] 這里,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理解的第一要義是高度發達的生產力。世界和中國的實踐已經無情地證明,計劃經濟體制無法創造高度發達的生產力,堅守計劃經濟體制只能背離社會主義的本質;而市場經濟體制已經被許多資本主義國家實踐雄辯地證明了可以創造高度發達的生產力。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優越,首先應該表現在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更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是體現在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公有化的程度高。
“一個社會即使探索到了本身運動的自然規律……本書的最終目的就是揭示現代社會發展的自然規律……它還是既不能跳過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發展階段。”[2] 馬克思和恩格斯這段話告訴我們,在人類社會的某個歷史階段,在某些地區和國家,超越某種社會形態,建立一種新的社會制度,但仍然不能跳過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發展階段。前蘇聯和中國可以超越資本主義社會形態,在封建專制制度的基礎上建立一種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但不能超越自然經濟、商品經濟和產品經濟三個階段中的任何一個階段,即是說,人類社會如果跳過了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階段(即市場經濟階段),就不可能進入到產品經濟階段(即共產主義社會)。
既然社會主義本質的第一要義是建立高度發達的生產力,而高度發達的生產力有賴于市場經濟制度的有力支撐,西方經濟學正是市場經濟制度和運行的理論總結,所以我們在社會主義高校開設西方經濟學是為社會主義提供理論和實踐人材的需要,是實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宏偉目標的需要。
(二)市場的魅力決定的
在世界進入市場經濟后,人類社會的經濟出現了突飛猛進的增長。中國過去三十年里,能夠從一個積弱積貧的國家崛起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實體,這些變化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我們有了一種新的經濟體制——市場經濟體制,之所以同一時代不同的國家經濟增長的速度不同,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國家在市場經濟或者經濟的市場化方面程度不同造成的。
馬克思在《資本論》手稿中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必須經歷從自然經濟到商品經濟再到產品經濟的三階段歷程。顯然,市場經濟屬于商品經濟。但只有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才稱得上市場經濟。商品經濟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但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經濟則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市場是商品生產和交換的產物,但只有市場上商品交換的規則成為社會普遍行為規則時,商品經濟才進入它的高級形式——市場經濟。
市場為什么會源源不斷地流出財富來呢?這個問題,1776年,亞當·斯密在《國富論》里有過這樣的描述:人類的財富究竟是怎么增長的,靠什么,就是靠勞動生產力的提高,靠發明創造。那么勞動生產力的提高和發明創造靠什么?靠勞動分工,分工越細,技術進步就越快。勞動分工的細化靠市場、特別是市場的規模。經濟規模越大,市場的規模就越大,這樣分工就細,技術進步就越快,因而財富經濟的增長就快。反過來,財富的增長進一步提升了資產的規模。增大了規模,又導致了新的勞動分工,新的技術進步如此等等。這就是經濟增長的正循環的情景。我們人類的近兩百年,就是一個利用全球市場的過程;中國過去三十年,也是一個利用全球市場的過程。可以說,沒有改革開放,我們不能利用全世界的市場,那中國過去三十年根本不可能取得這么大的成就。這就是市場的魅力所在。
市場經濟為什么會激發每個勞動者的最大能量呢?因為市場經濟會實現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人類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欲望。換言之,人都有自利(自利不等于自私,自私是損害他人和社會,而自利則在不損害他人和社會情況下追求個人利益)的一面。為了實現自己的幸福生活,如果用偷、搶的辦法,那只能叫強盜邏輯;如果通過使別人幸福而自己變得幸福,也就是給別人創造價值,然后自己獲得收入,追求一個更好的生活,這叫做市場邏輯。這兩種邏輯,前者違法,后者符合公序良俗。二戰中,日本使用強盜邏輯致富,以慘敗告終;二戰后,同樣是日本,用市場邏輯,很快就成為世界上的經濟強國。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中國香港首富李嘉誠無一不是以市場邏輯成功的。市場魅力就是這樣,你要想自己幸福,必須先給別人創造幸福。而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誰也不能強制別人買你的東西,只能讓消費者用貨幣來對你的商品進行投票。這樣,你提供的商品必須質優價廉,通過競爭,不斷創新,自由交易,實現雙贏,從而推動社會前進。正如當代經濟學家張維迎所說,我看到市場經濟是一個普惠大眾的經濟,誰在市場經濟中得到最大的好處?普通老百姓[3]。
按照馬克思和恩格斯發現的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是一個相當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個歷史過程只能實行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市場經濟制度。讓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掌握市場經濟理論,是高校教育的應有之義。
(三)發展和繁榮中國經濟必須借鑒西方經濟學
前蘇聯的解體和東歐的劇變,從一個側面說明了計劃經濟的失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崛起,也無可否認地說明了市場經濟的優越性。中國和西方發達國家都實行市場經濟,雖然二者建立在不同的所有制基礎之上,國情也不盡相同,但從市場經濟這一點看是相同的,都搞商品經濟,都是社會化大生產,都要提高經濟效率,因而在對經濟現象的描述、經濟機制的設計等理論體系方面應該有許多共性。西方的市場經濟已經很成熟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在創造財富方面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它充分發揮了人類的想象力,競爭機制導致科技的迅速進步,人類歷史上的科技革命都是由資本主義體制導致的,而科技革命引發的產業革命導致人類財富呈現幾何級數的增長。它有三百多年的西方經濟學理論為其設計并被實踐證明了的是比較成功的運行機制,積累了反映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而中國的市場經濟才剛剛起步,雖然自己也可以從頭開始摸索,但要花費很長時間和很多精力,中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文化還比較落后,當然應該選擇研究和借鑒西方成功的經驗和成果。這一點馬克思在寫《資本論》的時候,就認真吸取了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優秀思想成果,為我們借鑒西方經濟學理論提供了一個光輝的典范。改革開放三十三年來的實踐已經證明,西方經濟學在幫助我們設計市場機制、用經濟手段進行宏觀調控、建立稅收制度、打破行業壟斷等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借鑒作用。
馬克思說過:“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形成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盵4]當前,在世界范圍內,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種制度并存,在中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并存。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條件下,如果我們拒絕西方經濟理論的借鑒作用,那就不可能在短期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不可能在國際貿易中贏得自己應得的經濟利益。一句話,那就是放棄改革開放,堅持閉關自守,最后自取滅亡。要消滅私有制,必須在一定程度上先保留私有制;要實現世界大同,必須先承認多元化格局的存在;要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先學習和借鑒西方經濟理論。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理論問世之后,牛頓的經典力學在低于光速的環境中仍然是正確的,但在宏觀的宇宙領域和微觀的分子領域就不適用了,就要使用天體力學和量子力學來解決問題。但當今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會因為相對論的問世而否定牛頓經典力學的真理性。同樣,我們可以這么認為,在世界沒有實現大同之前,所有的經濟學理論都是在一定的社會形態里存在并為之服務的,而且會被那個社會形態確認為有意義的理論。即使將來實現了世界大同,我們也不可否認存在于不同社會形態的經濟理論相對于那個社會形態的正確性,因為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無數相對真理的涓涓細流,才能匯成絕對真理的汪洋大海,相對真理也是真理(任何一個相對真理都是對某個特定對象近視的、不完全的、相對正確的反映)。
綜上所述,無論從加快中國經濟建設的角度,還是從豐富馬克思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角度(從某種意義上講,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應該包括市場經濟理論),中國大學的財經類專業,必須開設西方經濟學這門課。
(四)西方經濟學的內涵決定的
西方經濟學曾被認為是資產階級經濟學,過分強調了它的階級性,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沒有哪個學者敢光明正大地研究資產階級的經濟學,所以將這名字稱為西方經濟學。它研究的問題都是人類普遍的經濟現象和經濟規律,它的結論是建立在完整的發達的市場經濟下的結論,因為知名學者大都在西方,所以稱西方經濟學。但是不能認為西方經濟學只研究西方經濟問題,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條件下,作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經驗總結的西方經濟學對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吨泄仓醒腙P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必須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管理辦法?!盵4]因此,除了對市場經濟的經驗總結方面的考慮以外,我們還必須對西方經濟學中含有的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管理方法加以借鑒和吸收。
“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手段?!盵1] 鄧小平這段話,不僅從根本上解除了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看做屬于社會基本制度范疇的思想束縛,為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實際上宣布了社會主義條件下必須搞市場經濟。就市場經濟作為一種經濟手段這一點而論,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沒有什么本質的不同。作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經驗總結的西方經濟學對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二、市場經濟條件下高校為什么要開設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改革開放前,中國高校在經濟學教學和科研中一貫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導地位,對一個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指導思想的社會主義國家來說,是完全正確的、非常必要的,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毋庸諱言,近三十年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這一學科在中國高校呈現出一種被逐步淡化、邊緣化、萎縮以至被取消的趨勢。在中國的許多高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這門課的課時越開越少,有些學校干脆取消這門課,只開西方經濟學。甚至一些經濟界的人士都主張把西方經濟學作為中國經濟建設的指導思想,取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指導地位。筆者認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中國的主導地位是不能動搖的,中國高校必須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核心必修課來開,其理由是:
(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性質和地位決定的
馬克思主義由三大部分組成,其中政治經濟學是其中主要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之上,也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基石。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變化和發展的,發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認識的;人類已經認識了世界變化發展的最一般規律,即對立統一、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規律。用上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自然觀去研究人類社會歷史,就會發現人類社會也是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對立統一中前進的。馬克思的光輝巨著——《資本論》正是運用其哲學原理,以嚴密的邏輯、無可辯駁的事實論證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產生、發展和逐步走向滅亡,社會主義最終取代資本主義的規律。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的黨和國家才把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主要組成部分的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載入《黨章》和《憲法》。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中國高校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核心必修課來開,是順理成章、理所當然的事。那種“認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只是為說明資本主義制度必須為社會主義制度所替代服務的,而現在中國已經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并且是要發展市場經濟,因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不管用了,要用西方經濟學取而代之了。這是一種十分錯誤的看法。實際上馬克思主義永遠是我們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我們經濟建設的指導思想只能是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我們研究和考察任何經濟問題都必須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出發,從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5]。
(二)西方經濟理論作為制定經濟政策的指導思想是不行的
“西方經濟學”其實不是一個科學的名稱,按照時下人們約定俗成的理解,指的是西方國家各個時期的主流經濟學,當前特指美國各派的經濟學說及其教材。說得直白一點,2008年在美國爆發的由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從本質上說是美國政府近三十年來加速推行新自由主義經濟、金融理論和政策造成的(近幾十年來西方經濟學的主要代表是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
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有一個核心思想:反對凱恩斯主義的國家干預政策,相信不受干擾的市場機制是最有效率的資源配置方式。新自由主義有四大主張:主張實行“自由化”、“市場化”、“私有化”和國家干預的最小化。在金融問題上奉行的是所謂的“有效市場假說”,認為各種資產價格是對該資產所代表的各種信息的完全反映,金融市場不可能產生泡沫。在國際經濟和金融秩序上,提倡自由貿易和資本在國際間的自由流動。因此,一些學者把新自由主義也稱為“完全不干預主義”。20世紀80年代,新自由主義思潮在美國獲得了支配地位,當時的里根、后來的布什、克林頓、小布什都是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在政治上的代表人物。一種經濟理論,當它還是以一種學術思想、學術觀點存在的時候,不管其正確與否,它對社會的影響總是不大的。而一旦被決策者所接受,成為制定經濟政策的理論根據時,那它對社會的影響就大了。現在回過頭來看這次金融危機,在新自由主義思想的支配下,美國政府既大大減少了對市場、尤其是對金融市場的管制,廢除了大蕭條后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允許商業銀行涉足證券市場等;又允許私人金融機構涉足以前只有有政府背景的機構才能經營的業務。讓金融資本擁有太多、太大的特權,甚至可以脫離物質資料而獨立循環(俗稱體外循環),靠自身的流轉實現“增值”(完全違背馬克思關于資本只能在生產過程中才能增值的原理),當然只能形成泡沫經濟。此次源自美國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后演變成為一場戰后最大的經濟危機),充分暴露了資本和西方自由經濟理論的實質,使我們對資本的本質以及市場經濟的盲目性、自發性、滯后性等消極功能有了充分的認識,更清楚地認識到市場經濟并不是萬能的,提醒我們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不能搞市場崇拜、不能以西方的自由經濟理論來指導我們的經濟建設。金融危機也使我們對資本主義西方經濟理論的歷史局限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而更堅定了我們在高校開設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這門課的決心。西方的經濟理論和經濟政策不可能從全體人民的整體利益和根本利益出發來規范經濟活動。與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堅持公有制,鼓勵多種經濟成分平等競爭;堅持按勞分配,鼓勵生產要素按貢獻分配;堅持共同富裕,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率先致富;堅持政府宏觀調控,鼓勵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作用。金融危機以來,一直保持10%左右的經濟增長率。歐洲曾經是資本主義的一塊“風水寶地”,發端于2010年眼下愈演愈烈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正在發展成為全面的財政金融危機,使人們對高就業、高福利的歐洲模式倍加懷疑。面對世界范圍內的大危機,發達國家的普遍恐慌和“中國模式”的從容應對形成了鮮明對比。同樣是市場經濟,由于建立的基礎不同,運作的結果如此迥然不同,這就是中國特色的經濟有別于資本主義經濟的地方。
可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雖然創造了高度發達的生產力,但由于它是建立在資本主義私有制基礎上的,它不能解決公平問題,不能消除經常性的經濟危機,它在創造財富的同時,也創造了貧窮,創造了經濟上的大起大落。所以,為了保衛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果,為了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高校必須開好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這門課。
三、開好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這兩門課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教學中要處理好兩門課的關系,擺正好兩門課的位子
不管在教學人數還是在教學課時及教學內容的安排方面如何處置,兩門課的關系應該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指導,是主流,西方經濟學是補充、是借鑒。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以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從資本主義這個特定物質生產條件出發,客觀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運動的規律。只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才是代表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利益的最完整、最科學的經濟理論體系,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必須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指導,這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當然我們講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指導地位是就其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必須占據指導地位而言的。這里所講的“指導”,是指對西方經濟學的分析、評價應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指導,不是說要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去代替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必須既要求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觀點,又不局限于要求學生堅持某一個具體的觀點或結論,主要是要求學生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方法,研究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指導新的實踐。
在如何對待西方經濟學問題上,中國研究西方經濟學的權威學者陳岱孫教授有一些中肯的論述,這里引用兩段以表明筆者的觀點:“作為一個整個理論體系,現代西方經濟學不能成為我們研究制定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但不等于說現代西方經濟學中沒有值得我們參考、借鑒、利用的地方……當然,相反的,由于某些方面有可借鑒利用之處,便盲目地全盤接受,或者食洋不化,對于給縱然有用的技術手段采取生搬硬套的辦法更是有害的”[6];“西方經濟學無論如何,是植根于西方國家、社會經濟的產物。中國的實際在種種方面和西方實際大不相同。要借鑒、利用西方經濟學一些理論分析解決中國今日面臨的經濟問題,我們不但要排除其在本國實踐上已證明為謬誤者,即使對在其本土已證明有成功經驗者,我們也得詳察其是否適合中國的國情。”[7]
(二)有關教學內容方面應注意的地方
西方經濟學是一個內容廣泛而松散的名詞,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可以理解為西方國家的經濟學者對西方國家的市場經濟體制及市場運行方式所作的理論概括,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西方經濟學就是當代西方的市場經濟學。其基本理論包括三部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和國際經濟學。現在本科使用的由教育部高教司組編、高鴻業任主編的《西方經濟學》,它堅持了用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為指導,堅持洋為中用,并且每章都加了評議,應該說還是比較好的。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教材在理論聯系實際、與時俱進方面還必須上升到一個新水平,才利于為青年學生所接受。
目前,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如何處理好西方經濟學雙重性質的問題。西方經濟學既有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一面,有因為它的階級性、意識形態和價值判斷造成的局限性,又因為它把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經驗上升為理論,因而又有在特定條件下的實用性。我們在社會主義大學課堂里同時開設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學有雙重意義:一是通過比較可以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信念;二是通過吸收和借鑒西方經濟學中的有用的成分來為中國的經濟建設服務。從筆者了解的一些高校的情況看,兩門課的權重比例有不合理(從課程種類、授課時數和學分的設置看)的地方;教學內容存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太單薄,西方經濟學太厚重的問題。西方經濟學教學中普遍存在只講教學內容,不加評議的情況,更嚴重的是講西方經濟學時只注重講它的實用性,忽視了它的階級性和局限性。比方說微觀經濟學中的邊際生產力分配論,宏觀經濟學中把工會視為壟斷勞動力的勢力,并把它視為物價居高不下、形成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的主要因素等。這些東西我們可以不講授,就是講授也要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進行評議和批判。
為此,筆者覺得,要適當壓縮西方經濟學的教學內容,特別是微觀經濟學部分的教學內容。對學生應側重多介紹一點西方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觀點等基礎知識,并注意用馬克思主義進行評議。
(三)要有一批高素質的教師
現在的情況是,財經類院校,教西方經濟學的老師倒不缺,缺的是教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老師。由于一段時間以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指導地位被削弱和邊緣化,使得教政治經濟學的老師嚴重缺乏。有些年輕老師,講起西方經濟學來氣宇軒昂、頭頭是道,一講起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來,則理不直、氣不壯。原來是早幾年,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入學考試不考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自己讀書期間,許多學校根本沒有開這門課,所以這些老師底氣不足。這種底氣不足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西方經濟學教學方面缺乏用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進行分析、評議和批判的能力;二是缺乏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功底。有些教西方經濟學的老師自己也這么認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只是講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理論。而現在,中國已經建立了公有制。所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任務在中國已經完成?,F在的任務是健全市場經濟體制,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已經過時了,指導中國當前經濟改革和經濟生活的理論,主要靠西方經濟理論了。于是他們在課堂上片面地把西方經濟學作為中國經濟改革中正統的經濟理論加以宣講,致使學生誤把西方經濟學當做中國經濟建設的指導性理論。高等學校的任務是培養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確實是關系到由什么人來接班的大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提高一線教師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修養,就顯得特別突出。建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發揮組織領導和協調作用,好像培訓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那樣,對現在正在從事西方經濟學教學的一線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進行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基礎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修養,提高他們對西方經濟理論進行分析批判和鑒別的能力。如對待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一樣,實行準入制。凡是從事上述兩門課教學工作的,都必須通過正常培訓拿到上崗證后才能上講臺。
參考文獻:
[1] 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
[3] http://money.163.com/11/0526/15/7507OMDF00254ML2.html,2011-05-26.
[4] 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9-10.
[5] 尹伯成.關于學習和借鑒西方經濟學的幾點認識[J].福建論壇,2006,(2):65.
[6] 陳岱孫.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和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N].人民日報,1983-11-16(5).
[7] 陳岱孫.對當前西方經濟學研究工作的幾點意見[J].經濟學動態,1995,(11):3.
Marx of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s and Western Economics Teaching Discussion
YI Hui-huang
(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Guangzhou 510830,China)
Abstract:China’s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manifest that without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the productivity would not have been improved;without adhering to the socialism,polarization could not be eliminated and the goal of common prosperity could not be achieved. The opening of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s and Western Econom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lates to the education of successors and constructors of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 fate and future of our country. Thus,this paper is of the view that,firstly,it is necessary to accurately understand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these two subjects to well position tem and handle their relation;secondly,the teaching contents,procedures and methods should be reformed bravely;last but not least,a “admission system” should be carried out for the teachers of these two subjects.
Key words:market economy;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s;western economics;teaching relation
[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