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玉征 wu_yuzheng@ccw.com.cn
近日,京東商城一位高層內部腐敗的事情被廣泛披露。在這個事件中,該高層從凡客誠品跳槽到京東商城,每年掌握的公關費用達到兩三千萬元。他利用京東商城平臺,間接設立多達6個公司,每年從京東商城獲利多達幾百萬元,真正成了“大樹底下好乘涼”。
假如說,這些相關聯公司能發揮作用也無可厚非,問題是,這些公司想辦法從京東商城手里“騙錢”。6月的電商大戰的效果有目共睹,電商品牌受損,偷笑的卻是這些公司,它們得到了大量的營銷費用。面對這場有預謀的、低廉且具有負效果的營銷,京東商城還笑得起來嗎?
劉強東曾經放言:“一次支出3000萬、4000萬這樣的額度,我根本不知道,不需要我簽字。4個億也不需要我簽,全到副總裁那里。”請問劉強東,你真的放心嗎?圍繞在京東商城CEO身邊至少有5個CXO,三個重要級別的VP,在他們下面各有數名高級管理人員,日進斗金的京東商城,真的不知道內部腐敗嗎?
這真是最壞和最好的年代。4月,淘寶下的聚劃算“小二”內部腐敗浮出水面,馬云揮淚拿下責任人。淘寶系一年交易額6000億元,內部人員隨便“做點小生意”足以“發家致富”。
內部腐敗、監管不嚴是現代企業的通病。在20世紀60年代,現代公司制度剛剛建立的初期,公司的組織越來越龐大,分權管理的結構也走向了極端,公司不得不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但是,誰來監管這些職業經理人所在的管理層?早在1776年,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中就提出了這個問題。“讓經理管理股東的財產,會產生疏忽、偷懶,為自己的利益而不是為股東的利益考慮的弊端。”這個問題至今無解。
1992年到1993年期間,13位世界500強公司的CEO被董事會驅逐;2001年,安然公司破產;2008年,雷曼公司倒閉;2011年,東南融通做假退市;這其中都是欺詐、虛報財務問題。
管理層中飽私囊,或者集體腐敗欺騙大眾,這不僅僅是人品問題,更是制度問題。不過從公司運營角度說,職業經理人和風險管理者只能是更好的選擇。在任何一個復雜龐大的系統中,腐敗都不可避免,無論是國外企業還是國內企業。
那么,惟一可以確定的是,制度比人更重要。世界上也從來沒有一個一成不變的制度。當現有制度有了問題,它不能適應現在的環境和成本的時候,必須要有一個新的制度取而代之。現在來看,中國互聯網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完善的制度。有了不斷完善的制度時,京東商城和淘寶們也不會為這種“內部碩鼠”而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