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段名為《女子醉酒遙控駕駛汽車調(diào)戲交警》的視頻近日在網(wǎng)上廣泛流傳。視頻剛開始便是一名交警將一輛緩慢行駛中的黑色轎車攔下,但是車中并無駕駛員,只見一男一女兩個年輕人像醉酒一般搖搖晃晃地走過來。交警詢問之后,那名男子表示:“這是高科技,見過沒有?”隨后那名女子手持一個手機大小的設備爬到轎車引擎蓋上,發(fā)動汽車繼續(xù)行駛。讓人唏噓不已的除了這一男一女的浮夸表現(xiàn),以及警察到底該怎么評判以外,最奪人眼球的就是這種無人駕駛汽車。
生活中無人駕駛汽車并未普及開來,但其實許多國家都已經(jīng)有了自行研制開發(fā)的無人駕駛汽車。美國國防部高等計劃研究署每年都會組織一次挑戰(zhàn)賽,獎勵那些在復雜路況下表現(xiàn)得最好的無人駕駛汽車。在我國,包括同濟大學在內(nèi)的很多機構也在從事無人駕駛技術研究。“無人駕駛技術將改變汽車的未來。”同濟大學汽車學院院長余卓平表示。
谷歌的“跑題”之作
說到無人駕駛汽車,不得不提的就是谷歌,雖然它并不是最早研發(fā)這種技術的公司,但卻是讓這種技術最先邁出實踐挑戰(zhàn)的公司。
9月25日,谷歌無人駕駛技術的汽車已獲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法案通過,可以在加州內(nèi)的道路上行駛,這標志著無人駕駛汽車已被合法化。“谷歌(改裝的)自動駕駛的汽車總里程數(shù)已超50萬公里,預計普通民眾可以在未來5年內(nèi)接觸到谷歌自動駕駛汽車,”谷歌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賽吉·布林說。
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多是豐田普銳斯和奧迪TT改裝車型,車頂上都裝有一個有趣的裝置,看起來像是機器人Wall—E的頭,是個雷達,可以探測周圍70米內(nèi)物體、偵測障礙物和其他車輛。安裝在駕駛室內(nèi)的攝像頭會識別交通指示牌和信號燈,輪胎附近的傳感器可以根據(jù)速度和方位推算出汽車當前所在位置,而連接GPS和Google地圖的路線系統(tǒng)可以讓它找到通往目的地的最快捷道路。谷歌項目首席技術師烏瑪森表示,無人駕駛系統(tǒng)的“心臟”,就是位于汽車頂部的激光探測儀,可以制作出周邊環(huán)境的3D地圖。
此外,路的傳感器網(wǎng)絡也在汽車內(nèi)實現(xiàn),可感知和傳遞路的狀況信息,如車流量、車速、路口擁堵情況等,這些信息都能讓車載系統(tǒng)獲得關于道路及交通環(huán)境的信息。
目前,包括通用、沃爾沃、豐田都正在實現(xiàn)這一系列技術。如通用EN—V車型是基于車聯(lián)網(wǎng)理念設計的,它整合了車對車交流技術、無線通信及遠程感應技術,支持“自動駕駛”。在自動駕駛模式下,它能獲得實時交通信息,大大緩解交通堵塞。
無人勝有人的汽車
除了谷歌,幾家歐洲公司聯(lián)合啟動“SARTRE”項目,首次成功地讓三輛無人駕駛汽車和一輛無人駕駛卡車在西班牙一條高速公路上行駛了124英里。德國的科學家也正在“自動化”一輛帕薩特。
除此之外,各家汽車廠商也在積極投入到無人駕駛汽車領域。去年,一輛寶馬無人駕駛汽車沿著高速公路從慕尼黑開到因戈爾施塔特。奧迪將一輛無人駕駛汽車送到了落基山的派克峰進行測試。豐田展示了它的普銳斯AVOS(自動汽車駕駛系統(tǒng)),車主可以遙控讓汽車行駛到指定地點。而大眾正和斯坦福大學合作,建造Junior的改進版。通用的阿蘭·陶伯預言,10年之后,無人駕駛汽車將開始銷售。
專家分析認為,無人駕駛技術將在節(jié)能方面高于目前的技術。比如目前混合動力車型節(jié)能,是通過電子智能技術實現(xiàn)的,無人駕駛汽車在智能化層面的技術會更高。
“汽車電腦將成為整個物聯(lián)網(w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闖紅燈和超速將成為歷史。”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xié)會預計,到2040年,美國路上行駛的汽車有四分之三都是無人駕駛汽車。因為它可以減少道路傷亡、交通堵塞和空氣污染,也為殘疾人和老人出行提供了更多便利。而且,自動駕駛汽車能夠更好地利用道路,減少停車場的大小,因為它們能夠比人類更加精準地停到車位上。
可以預測,無人駕駛汽車在不久的將來會普及開來,而且汽車的發(fā)展也會“無所不能”。據(jù)說會飛的汽車和水路兩用的汽車都已研發(fā)成功。在2012年美國紐約國際車展上亮相的一款車叫Transition,在2009年就完成了它的首次試飛,是一款兩座四輪車。機翼折疊起來時,與普通汽車無異。在路上行駛時,時速可達112公里,每公升汽油大概可行駛15公里;在1分鐘之內(nèi)就可以完成從汽車到飛機的變形過程,飛行時速則達185公里。
鏈接
有多少人真正想離開方向盤?
對于很多人來說,“汽車”除了作為身份的標志之外,更為重要的是讓人享受到一種自由和駕馭的快感。所以,這就帶來一個問題:有多少人是真正想離開方向盤的?而這,直接牽涉到無人駕駛汽車在市場上的需求量。其實,駕駛時獲得的快感已經(jīng)是一個交互式的過程,這種感覺不僅取決于自己,同時也取決于路上的其他司機。當然,無人駕駛汽車不會出現(xiàn)酒后駕駛、疲勞駕駛等問題。
另外,無人駕駛汽車的流行會將數(shù)以萬計的專職司機從勞動力市場中驅趕出去。汽車上的計算機系統(tǒng)自然比人的計算更為精確,反應更為迅速,同時,它們能夠眼觀六路,從四面八方判定路況。它們有更好的傳感器,沒有盲點。
現(xiàn)在,落腳點恐怕又是那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對技術的進一步依賴,到底會不會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