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是世界500強企業、國有大型企業,還是“作坊”式的中小企業,在當前的競爭下,都已經認識到信息化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但是信息化建設對于任何企業而言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一些慘痛的失敗案例也是歷歷在目。談到信息化,各式各樣的系統、解決方案就會擺在企業決策者面前,如何霧里看花,找到適合自己的IT發展道路并非易事。
作為一家國有獨資金融機構,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下稱中國華融)在13年的發展經歷中,信息化建設也是在不斷摸索、不斷總結中前行,逐漸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IT坎坷路
中國華融信息化領導小組秘書長艾軍告訴記者,對于中國華融而言,一直強調信息化建設穩扎穩打、一步一個腳印;在保持先進技術的基礎上,結合公司業務發展,適合自身的需要才是最好的建設節奏。
“近些年來中國華融的業務發展非常快,連續三年每年都是100%的增長。在這個過程中,中國華融信息化工作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艾軍說,“整個信息化工作分為四大體系,一是以統一信息為核心的技術服務體系;二是以知識管理為核心的辦公應用體系;三是以風險管理為核心的業務管理體系;四是以統一數據平臺為核心的數據管理體系。這四個體系基本上服務了中國華融的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
和大多數企業一樣,中國華融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也并非一番風順。“就拿數據中心建設來說吧,我們也是逐步走入正軌。公司初創時期的數據中心是在一個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建筑上改造而成的,受制于當時的條件,在機房消防、供電等方面,不符合中國華融這樣一個金融機構使用的安全等級。就以制冷來說,甚至到了夏天某些個別高溫天氣時,機房門全得打開,拿著風扇吹機器才能降溫。所以,那個時候,我們的數據中心很難做到7×24小時那樣的連續業務保證。”艾軍說。
隨著中國華融商業化轉型,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業務類型不斷增加,其對信息化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包括數據中心在內的一些問題也不斷顯現出來。艾軍表示:“一方面是對數據中心的安全、功耗、維護等方面的管理逐步呈現出專業化趨勢;另一方面是隨著公司飛速發展,數據中心規模的不斷擴大受到了機房空間等因素的限制;再有就是隨著信息系統不斷增加,數據集中、資源整合的問題不斷凸顯出來。”
對于中國華融這樣一個服務網絡遍及30個省、市、自治區的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如果沒有一個能夠實現業務“全天候”支持的后臺系統,那是不能想象的。所以在2009年,中國華融還是決定對于數據中心進行全面的升級改造,以滿足自己業務的發展。
外包提升IT價值
艾軍直言不諱地說,在當初決定數據中心改造的時候,曾經有兩個方案擺在了他們的面前。“一個是1500萬元的新建數據中心的方案,一個是150萬元的數據中心外包方案。最終,中國華融選擇了后者。”
至于為什么選擇后者,艾軍給出的原因也很直接——“量體裁衣”。“花費1500萬元改建數據中心不算一份過分的開銷,而對于一個金融機構來說,我們很看重資本回報。按15%投資回報率計算,1000萬元資金的投入就會有150萬元的收益。用資本金的回報就完全可以覆蓋外包機房支出,所以選擇后者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了。”
最終,中國華融選擇了一家專門為金融機構提供IDC外包服務的公司。中國華融信息科技部副總經理陳忠德表示,選擇專業化的外包服務機構,給中國華融帶來了了專業化的技術支持,在空間限制的情況下,保證了數據中心運行效果可滿足企業業務應用發展需求。
在新的數據中心,中國華融適時引入了虛擬化技術,底層采用英特爾架構的處理器,僅用9臺物理機就承載了60臺虛擬機,有效地節約了機房空間。“有了全新數據中心做支持,我們實現了數據集中,并以此為基礎,完善了綜合業務系統的基礎平臺。通過數據倉庫等工具,打造了統一的數據運用平臺。”陳忠德說。
陳忠德表示,對于中國華融的數據統一平臺來說,由于該平臺將多個獨立系統進行了集中整合,進行數據挖掘再分析,所以對服務器性能要求非常高。“我們以往一般都會選擇小型機產品,但是經過實際對英特爾架構處理器的評估、測試后,我們毫不猶豫地放棄了以前的方案,轉向x86架構服務器。”陳忠德說,中國華融非常注重數據安全性,因此在不斷加強信息化監管和風險控制,尤其是在應急和業務連續性方面特別強調要不斷完善和加強。中國華融之所以最終選擇采用英特爾架構處理器的服務器,是基于英特爾技術,對數據中心穩定性、靈活性、擴展性和更好滿足工作負載等方面的支持。為了保證虛擬平臺宿主服務器在滿負載工作模式下,仍能提供穩定的服務,中國華融選擇了英特爾至強E7系列處理器產品。
背景資料
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國有獨資金融機構,于1999年10月19日正式掛牌成立,注冊資本金100億元人民幣。公司總部設在北京,全國設有32家辦事處和營業部,擁有10家平臺公司,服務網絡遍及30個省、市、自治區。
為順應新的經濟金融形勢,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和指導下,中國華融積極穩健地推進商業化轉型,旗下已擁有華融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融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華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華融國際信托有限責任公司、華融置業有限責任公司、華融致遠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華融渝富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華融期貨有限責任公司、華融湘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華融匯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10家平臺公司,形成了以資產經營管理為主業,證券、租賃、信托、投資、基金、期貨、銀行等業務為依托的綜合性金融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