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2012年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武漢鋼鐵集團公司總經理鄧崎琳忽然宣布,武鋼今年要對非鋼產業投資390億元,包括建“萬頭養豬場”,而且年內就出欄。
“武鋼養豬”遭批判
鄧崎琳此言一出,可讓網民和媒體炸開了鍋。“武鋼養豬”,究竟是“不務正業”,還是另辟蹊徑,謀求轉型?
全國政協委員、林達國際投資集團董事長李曉林說:“武鋼純粹是不務正業。按照他們的想法,汽車微利的話,就去生產馬車?有企業不好好搞好產業,竟然去養豬!”
經濟學家郎咸平更是氣勢洶洶:“我想問問鄧總,你們為什么不能拿這筆龐大資金進軍高科技,反而與民爭利?”
然而,鄧崎琳另有話說。他無奈的表示:“養豬不是我們突發奇想,而是市場逼得我們不得不另謀出路。”
利潤勝于雄辯
其實, “ 武鋼養豬” 并非首創。近幾年,養豬道路上有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集團加入。前幾年有高盛、網易養豬,去年又有房地產企業美林基業,投資機構聯想投資、九洲投資等一連串與“養豬”扯不上一點關系的企業開始養豬,與農村散戶相比,他們的資金實力雄厚,投入資金動輒上億元。
為什么大家都這么喜歡養豬呢?還是拿“武鋼養豬”來說。眼下1噸螺紋鋼的價格大概是4700元,平均每公斤4.7元,而最便宜的豬肉每公斤也要26元。
數據還顯示,目前連續兩年,中國鋼鐵生產行業年銷售利潤率已不到3%,遠低于全國工業行業6%的平均利潤率。
而普通養殖戶養一頭豬,利潤如何呢?有分析稱,按照目前的行情,養殖成本為1300元,賣出批發價是1800元,養一頭豬的收入超過400元,利潤率高達22%。
不妨學學“武鋼養豬”
3%和22%的利潤率差距,使得“武鋼養豬”無可厚非。“不務正業”也好,“謀求轉型”也罷,在這個盈利為王的時代,面對“1公斤鋼材不敵4兩豬肉”的嚴峻現實,武鋼養豬是無奈之舉,卻也不失為精明之舉。陸老夫子有云:“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尤其是身處資本市場的人,每每股票被套牢時,就對此深有感觸。
因為只要套牢,就說明短時間內不但沒錢賺,而且還有可能一直虧損下去。這時,我們的做法無非有以下幾種:
1、以快刀斬亂麻的方式停損了結,將所持股票全盤賣出。
2、將手中弱勢股拋掉,并換進市場中剛剛啟動的強勢股。
3、先停損了結,然后在較低的價位時,再補進。
4、繼續持有股票,以不變應萬變,靜待股價回升解套之時。
然而,你會驚奇的發現,第1種和第4種是最簡單的兩種做法。而第2種和第3種卻是主動出擊,想方設法讓資金全力“奔跑”,以此迎接“利潤”的快速到來,但是操作起來很難。 “哪里利潤高就往哪里去”,對于不少投資老手來說,股票套牢之后,往往將其余的資金盡快抽出來,去投資勢頭更好的領域。而此舉與“武鋼養豬”的做法在某種程度上不謀而合。
看來,當你的股票被套牢時,不妨學學“武鋼養豬”,說不定還能賺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