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檠下腳步”曾是評價一名球員技術優劣的標準,但在今天,這些善于地面作戰的精英卻被視為異類,這些“地板流”已被越來越多的在籃筐上飛來飛去的家伙所埋葬,他們也因此顯得彌足珍貴……
自NBA成立半個世紀過去了,那些習慣在籃筐之上打球的家伙,留下的“杯具(悲劇)”遠遠多于“洗具(喜?。?,即使喬丹和科比問鼎總決賽MVP時,也早過了“飛得更高”的年紀,由于他們掌握了教科書級的地面作戰技巧,因而即使體能與彈跳都下降明顯,卻仍能將自己的巔峰狀態一直持續下去。
拋開空中作業對知名度的提升作用,聯盟很少有球員樂于承認自己是個扣將。從“J博士”到賈森·理查德森,那些因籃筐之上的精彩表現而被貼上“扣籃王”標簽的家伙們,總是不厭其煩地向觀眾解釋:“如果你認真看過我的比賽,就知道我是個多么全面的球員了?!毙Яμ枙r,理查德森曾在一次關鍵的無人防守快攻中準備表演360度轉體扣籃,結果被身后追來的勒布朗·詹姆斯一掌拍下,并因此輸掉了比賽。轉會魔術后他痛定思痛,徹底投身于大范甘迪一人搶板四人浪投的大潮中,此后他逢人便說:“我的三分球比我的扣籃厲害多了。”
一場比賽的勝利,更重要的保證是球員的扎實的腳步、正確的跑位、精準的投籃、穩固的卡位,而空中作業多屬于錦上添花?!坝怖镒印鼻騿T都知道,先穩穩拿下兩分才是硬道理,花活兒不過是送給球迷和攝影師的福利。
慈世平(阿泰斯特)目前的防守能力已經大打折扣,速度又慢,還跳不高,按道理應該退出湖人主力行列。但由于阿泰在籃下和突破時的腳步都非常扎實,對手很難擠動他,而他又偏愛肢體對抗,喜歡與皮爾斯這樣的壯漢勾肩搭背,與詹姆斯用碰撞驗證牛頓定律,在如今的湖人陣中,只有他是公認最實用的地板流,因此那個教練也不敢讓他下場。盡管“世界和平”總是用他那可憐的彈跳冒充空軍轟炸機,卻無法掩飾其坐地炮的本色,詹姆斯慢放版的推土機突破才是他的拿手絕活。4月13日,湖人客場戰馬刺,在科比缺陣的情況下,阿泰斯特居然打出了當年的殺手本色,全場轟下賽季新高的26分,三分球更是8投5中。隨著季后賽日益臨近,阿泰這種實用型球員也發揮得越來越高效和穩定。4月7日戰火箭,他13投8中得到23分;8日戰太陽,他10投8中得到19分。
拉里·伯德也許是NBA史上最偉大的地板流球員,盡管身高臂長,但在他看來,扣籃接近一種“動物性”的行為。他的第一任經紀人沃爾夫曾說:“假如拉里有一場比賽已經拿下99分,接下來得到一個無人防守的扣籃機會,那他也會上籃或者助攻隊友?!笔聦嵣?,拒絕“獸行”的伯德在空位投籃時腳都懶得抬,一位童年好友曾向記者描述,當他坐在父母的車里途徑社區籃球場時,天上下著大雨,透過車窗看到拉里一個人在雨中練球……是的,還是那些最基本的地板招數。當貝勒、J博士、威爾金斯、滑翔機、喬丹將NBA戰爭由地面漸漸拉向高空,這位“地板帝”卻固執的證明著飛翔并不等于爺們,陸地戰其實更男人。伯德退役時,斯特恩的評語別具一格:“拉里改變了一代人欣賞比賽的方式?!?/p>


如果你覺得自己無法像格里芬、麥基那樣成為百年一遇的“飛禽”型球員,那還是老實地煉成“地板流”比較踏實一些。上個賽季,火箭隊的三大內線斯科拉、海耶斯和布拉德·米勒在常規賽82場比賽中合力只扣籃6次——平均每656分鐘一次,但最后他們的球隊卻比格里芬的快艇隊多贏了11場,比麥基的球隊多贏了20場。這三位球員恰恰是三種內線地板流的代表:進攻型、防守型和策應型。
休斯敦記者費根曾在專欄里譏諷道:“當你看到一個只有1.98米且進攻技巧很爛的矮子成為先發中鋒時,會有什么感覺?”海耶斯則淡定地回答:“我會大笑?!笔堑模瑩Q誰都會大笑,但是海耶斯就是靠著地面技巧,讓一個個“飛人”在他面前無功而返。本賽季在來到國王之后,海耶斯依舊是球隊的內線保障,在與快艇隊的比賽中,他不但用扎實的底盤讓格里芬打得很別扭,而且在進攻中利用腳步在籃下屢次單吃他,而他的鞋底在進攻時從來沒有離地超過10厘米。
如今的布拉德·米勒有點像職業生涯后期的迪瓦茨,他與阿德爾曼一并轉投明尼蘇達后,已把自己低空轟炸的本領傳授給了凱文·樂福。而斯科拉依舊在休斯敦常年沉醉于地板上的探戈,聲東擊西的轉陀螺把戲讓無數糙哥上當受騙,大衛·索普承認自己是他的鐵桿粉絲:“看路易斯的比賽真享受,就像在陽光明媚的下午喝杯咖啡?!庇杏浾咴鴨査箍评瓰槭裁纯偸遣话涯窃撍赖那蚩圻M去,他笑著說:“難道你真覺得我這么高卻不會扣籃嗎?別鬧了,連內特·羅賓遜都能。但那不是我的風格,能得分就可以了,何必做無用功呢?”
很多內線球員都有斯科拉這樣的想法——同樣是得兩分,我何必拼盡全力擠進內線,信手拈來的投籃豈不是更輕松?當然,這就需要一手優異的投籃功夫,諾維茨基自不必說,大衛·韋斯特和扎克·蘭多夫擁有怪獸級別的身體,卻也很少在內線騰空而起。韋斯特的中投準星讓擋拆外切的古老戲法不致失傳,他和阿爾德里奇是聯盟僅有的兩個能在比賽里跟諾天王投籃互爆的晚輩,他的前隊友克里斯·保羅就說:“大衛不是搶鏡男,他真正關心的是怎樣將球打進?!倍@也正是被地板流奉為圭臬的核心價值觀。僅就虐筐能力而言,蘭多夫簡直弱爆了,上賽季總計13次扣籃,排名全聯盟第182位。蘭多夫在面筐單打對手時,運用連續背轉身與假動作早已是家常便飯,純熟的中投像斗牛士的彎頭劍一樣屢屢擊中對手的死穴。去年著名的黑八戰役中,蘭多夫成為終結者,關鍵時刻用各種不講道理的投籃將馬刺推入深淵,ESPN記者馬克·斯特恩發表過一篇名為《蘭多夫彈指一揮間,馬刺灰飛煙滅》的文章,顯然這是屬于地板流內線的陸戰勝利。
有“大支點”稱謂的蒂姆·鄧肯絕對是地板流的中堅。盡管在年輕時他可以輕松完成酷勁十足的自由女神式暴扣,但越來越老行動越來越緩慢的他卻能依靠地板技術延長其職業生涯,其征服對手的手段是散發古典氣息的背身技術、扎實腳步以及標志性的擦板投籃,某雜志甚至如此煽情地忽悠:“當生活和夢想越來越現實之后,蒂姆·鄧肯的地板流打法就更吸引人了?!闭邕~克爾·芬利當年所言:“我剛來馬刺那會兒彈跳還能排名前幾名,現在呢,倒數第二。”年齡和傷病令鄧肯皈依純粹地板流的同時,也令馬刺的內線喪失了統治力。類似的劇情,同樣發生在加內特和凱爾特人身上。
但是,不要以為一個人老到跳不動的時候,就能自然而然歸于地板流。真正扎實的地板技術,比如腳步、背打、勾手,大致是一門童子功,學生時代就要有很好的底子,否則類似麥克戴斯這樣的折翼男,生涯后期雖能在活塞和馬刺的絞肉戰中盡職,但內線技術其實并不全面,半截籃加上正確的掩護和防守,差不多就是半路出家的地板流所能做到的極限。
NCAA曾經由于賈巴爾在內線橫行,而設立了“禁扣令”,這項把賈巴爾從“扣霸”活活逼成“天勾”的規則在NCAA最終搞了十來年,直到把他的師弟比爾·沃爾頓也逼得各種地板技術爐火純青才肯作古。籃球界也素有另一種觀點,認為“禁扣令”沒那么狹隘,它的根本目的不是打壓空中猛獸,而是體現著一種對“孩子球員”的關懷和擔憂。20名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委員當年為此反復研討,并最終決定繼續執行,是因為他們不想未來的籃球手變成只會虐筐的“畜生”。后來的現實印證了專家們悲觀的預言,如果說奧尼爾橫空出世還僅僅是個基因突變的偶然事件,到了馬丁、霍華德、錢德勒、帕金斯、夸梅·布朗、斯威夫特高中低檔糙哥輩出時,籃球運動向著只需籃筐不需地板的方向發展已成為大概率的事件。
讓籃球回歸地板,在如今這個年代已看似不太可行了,因為不只是內線球員,就連一些本應在地面打球的后衛們也已經飛到了空中。羅斯、威斯布魯克、沃爾、埃文斯,這些身體素質變態的后衛們一個比一個能跳,一個比一個能扣,但是作為一名地面指揮官,他們似乎忘了控衛存在的意義。曾經單賽季場均三雙的超級控衛奧斯卡·羅伯特森的身體素質毋庸置疑,但他實際上卻是一名地板流高手,他自稱在N B A打球的十多年里從未扣過籃,也從來不為上十佳球而炫耀,而是更鐘情于籃球基本技術,比如他的絕技之一跳投。“每次跟奧斯卡碰面都是這樣,他走過來,投籃,球進,然后皺著眉頭走開?!眲P爾特人防守悍將薩奇·桑德斯回憶說,“每次都這樣,你會忍不住罵‘這家伙是人嗎?!’”羅伯特森就像史泰龍演繹的退伍老兵“蘭博”一樣,對如今的世道充滿不屑,尤其鄙視那些只知道端著沖鋒槍滿天飛的肌肉棒子?!翱纯船F在的比賽吧,球員們把球扣進籃筐,然后捶打胸口怒吼,成為他們耀武揚威的方式?!绷_伯特森冷冷地說,“我只想打聽下,你能搞定簡單的空位跳投嗎?你能穩穩地扔進一個三分球嗎?”
鮑勃·庫西曾經說過:“如果要給控球后衛下一個定義的話,約翰·斯托克頓就是最好的詮釋。”斯托克頓在NBA效力18個賽季,其中有16季全勤,“幸運”顯然不足以解釋其漫長而穩健的職業生涯。當年參加選秀時,幾乎每份球探報告中對他的評價都是“身體素質較差,對抗性稍弱”。然而,正是這些成就了斯托克頓,扎實的基本功和樸實的球風使他很少在比賽中受傷。盡管斯托克頓不能像很多身體素質出色的控衛那樣飛天遁地,卻能把全部本職工作做好,在NBA歷史助攻榜和搶斷榜上獨占鰲頭?!半S著年紀增大,我總會有意提醒自己,哪些動作還能做,哪些不行了,然后想一些新的招數,盡量實現目標。”相信低調和持久的他說道。
假如你認為只有“魔術師”的Showtime才賞心悅目,而地板流只是丑陋的實用主義的話,最好先聽聽籃球教父約翰·伍登是如何評價當年爵士12號的:“在NBA,只有一個人能讓我甘愿花錢買票去看他的比賽,那個人就是斯托克頓?!钡匕辶鞯膬仍谥?,永遠是給行家看的,就像黑澤明的電影,平實之下閃耀著技藝與智慧。斯托克頓時代之后,“小將軍”約翰遜、費舍爾、比盧普斯、朗多,以及生涯末期的哈珀、“白巧克力”威廉姆斯、佩頓、基德,幾乎每屆冠軍的控衛都是地板流,而非鳳舞九天的空飛派?!鞍浊煽肆Α焙汀笆痔住痹浀哪晟佥p狂自不必提,基德出道時又何嘗不夠拉風,身體素質之強相當于1號位上的勒布朗,1992年甚至還參加過麥當勞全美扣籃大賽,但最終他們親吻奧布萊恩杯時,卻都做足了減法,從天空回歸到了地板。
據不完全統計,NBA歷史上總計出現過14位叫米勒的球員,但其中卻沒有一位是杰出的“飛行者”,與雷吉·米勒和布拉德·米勒相比,安德烈·米勒的地板流血統更為純正。與他那張酷似莫文蔚的明星臉相比,我們似乎更熟悉他背部和臀部的曲線變化,因為多年來他始終在撅著屁股完成馬克·杰克遜的模仿秀。當年新秀賽上米勒砍下21分,卻因為在無人防守的快攻中使用櫻木式的庶民上籃,讓現場觀眾出奇憤怒。樸實無華的球風讓米勒鮮受球迷追捧,即使在獨得52分之夜里,他的砍分手段依然乏善可陳。擊地傳球、中距離跳投、突破上籃一直是米勒混跡聯盟的老三樣,尼克斯總經理沃爾什曾經對他趨之若鶩:“他是地板流球員,總是被十佳球的扣籃星光掩蓋,但他幾乎不犯錯誤,他懂得比賽,是聯盟最好的控衛之一?!?/p>
相比于美國球員,從歐洲走出的球員更善于打地面進攻。歐洲籃球很少出現真正意義上的飛人,球員習慣在地板上穩扎穩打,崇尚集體力量?!昂芏嗲騿T從小就并肩作戰,熟得不能再熟,彼此之間不需要再炫耀什么?!泵妄堦犞髁匦l卡爾德隆說道。如果以NBA職業生涯的成就衡量,他甚至連跟在斯托克頓屁股后面吃灰的資格都不具備,但某種程度上兩人存在相似性,他們都是高命中率的投手,不輕易冒險,只做穩妥簡練的進攻調度,在可憐的出場時間內就能不聲不響地爬進助攻榜前五位。顯然,歐洲人由于沒有美國球員或者非洲球員那么變態的身體素質,他們不大喜歡花哨的打法,更習慣于像螞蟻一樣用團隊力量、通過地面配合一點點撕破對方防線。“卡爾德隆珍惜每次球權,想盡辦法避免失誤,如果他認為隊友沒有準備好,就絕不會冒險傳球。”猛龍主帥德文·凱西說,“他的優秀不在于天賦,他清楚場上的角色和定位,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反應神經。”
曾經名噪一時的立陶宛天王賈斯科維修斯跳離地面的高度很難超過一根煙,卻照樣能在歐洲賽場呼風喚雨。持有同樣標簽的還有:拒絕NBA召喚的帕帕盧卡斯,以及短暫留美的斯潘諾里斯?;蛟S托尼·帕克算是比較另類的一位,他的絕活在于高速行進中仍然可以從容轉身、變向,如同賽車甩尾漂移。法國人開創了貼地飛行的地板流門派。
籃球是地板上的游戲,除去極少數善于空襲的全才,地板上行走要比飛來飛去踏實得多,地板上的精英才是真正的球場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