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高增長時代已經結束,投資、出口拉動時代也已終結。發(fā)展所掩蓋的問題。開始在減速中暴露、報復,等待修復與重生。中國這一高速行駛的列車,在減速下坡時扔下了包袱,換上更省油的發(fā)動機,還要重新爬坡。
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的“主旋律”是下滑。
高速擴張難掩服裝業(yè)的尷尬,連續(xù)多年的高速增長后,今年一季度服裝業(yè)首次出現兩成下滑。不僅受歐債危機影響的OEM廠商難以為繼,國內知名品牌也風險增加。本土服裝業(yè)相繼發(fā)布的2012年一季報顯示,高庫存已經是難掩之痛。森馬一季度末公司庫存達13億元人民幣,幾乎與該公司一季度營業(yè)收入相等。而從去年下半年以來一直深陷高庫存危機的美邦,一季度營收26億元,但存貨也高達23億元。此外,李寧、海瀾之家的庫存也高達總資產的一半左右。
實體經濟的萎縮導致鋼價失去了支撐,鋼鐵業(yè)利潤下降,整個鋼貿行業(yè)都在遭遇寒冬。河北唐鋼每生產一噸鋼材,僅工人成本就上漲1000元。但不少鋼企仍然死撐不減產,因為停產虧得更多。整個鋼鐵行業(yè)景氣指數下滑,出口額、利潤總額、產品銷售收入、稅金總額、從業(yè)人員數和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速均有不同程度回落,鋼鐵業(yè)銷售利潤近于零。于此相對應的,是國內鋼鐵企業(yè)太多、太散,此外還有不少無法計入產能的落后小廠,冶金業(yè)對內控制力極弱。
剛剛閉幕的第111屆廣交會成交額出現了罕見的下滑。在一季度外貿表現低迷的背景下,二季度外貿能否轉暖備受關注。從素有外貿出口晴雨表之稱的廣交會以及各方分析來看,4月份外貿數據預計仍難樂觀,出口同比增速或將繼續(xù)處于低位。廣交會反映出全球市場依然疲軟,同時也加劇了對未來一段時間外貿形勢的擔憂。在這樣的背景下,穩(wěn)增長將成為今年外貿首要目標,各省份已紛紛打響出口“保十攻堅戰(zhàn)”。
今年一季度,全社會工業(yè)用電增速下滑也印證了經濟減速勢頭。全社會用電累計1165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5.9個百分點。分類看,第一產業(yè)用電量190億千瓦時,下降3.0%;第二產業(yè)8385億千瓦時,增長4.5%;第三產業(yè)1398億千瓦時,增長13.0%,只有輕工業(yè)和第三產業(yè)保持著上升的勢頭。
失去了實體經濟的支撐,沿海及相對發(fā)達城市的經濟指標可想而知。廣東省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廣東進出口大幅放緩接近零增長,投資增幅回落,內需消費增幅下落,三駕馬車同時減速,廣東經濟指標明顯下滑。而山東省一季度出口增速為3.1%,低于全國10%的外貿增長目標。分析人士認為,增幅下滑的背后,是結構調整的暗流涌動。
然而財政收入的負增長出入意料。今年前兩個月,不僅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城市的財政收入都出現負增長,與此相對應的則是全國性的主要經濟數據下滑。部分地方政府試探性地放松對房地產的限購政策,也是出于這樣的財政壓力。
種種下滑是各地政府必須跨過的第一道痛苦關卡,滑坡是爬坡的準備活動。地產回暖——過熱——回調的惡性循環(huán)不能重演。今年中央將GDP增速目標下調至7.5%,用意就在于給各地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以更加寬松的環(huán)境,通過增加對經濟減速的容忍度,提高經濟增長的可持續(xù)性和質量。
兩任美國財長,斯諾和蓋特納對中國經濟發(fā)出過同樣吶喊:內需將推動中國經濟更加向好。蓋特納近日在最新一輪中美戰(zhàn)略經濟對話開始前隔空喊話:將更多的注意力聚集在中國的利率市場化和銀行改革方面,并吁請中國經濟政策需要發(fā)生根本性變化,應更重視內需和私營部門創(chuàng)新,而不是出口和國有部門擴張,以實現全球經濟的再平衡。
誠然,30多年改革開放少有頂層設計痕跡。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榮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說,“摸著石頭過河”的試錯性改革時代逐漸過去,理性改革和決策問責的時代正在到來。然而當前推動改革比過去30多年任何時期都更加艱難。
GDP高增長時代已經結束,投資、出口拉動時代也已終結。發(fā)展所掩蓋的問題,開始在減速中暴露、報復,等待修復與重生。在轉變發(fā)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大背景下,同樣一度電到底是用于制造高污染高耗能的產品,還是用于生產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品,產生的價值有著天壤之別;同樣一元錢的國內生產總值,究竟是源自資源和能源的耗費,還是源自技術和產品的創(chuàng)新,也包含著完全不同的經濟含義。中國這一高速行駛的列車,在減速下坡時扔下了包袱,換上更省油的發(fā)動機,還要重新爬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