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松溪縣東邊村域內四面環山,有竹賢溪向東南流經東邊村,為河谷盆地,平均海拔300米。村內自然生態環境優美,氣候宜人,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現有4個自然村, 380戶,1525人。村里成立松溪縣東邊生態種植專業合作社,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經濟發展。
規范管理。理事會、監事會由社員通過社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推選能人吳德榮為理事長,制定《東邊生態種植專業合作社章程》,完善合作社內部管理制度,實行社員大會、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和監事會“四會制度”,重大事項執行“一人一票”表決制度,嚴格執行財務公開,每季度向社員公開財務收支情況,讓社員明白放心,并由合作社統一負責業務聯系和財務收支管理。
找準定位。合作社邀請福建農林大學劉偉博士到村指導,根據東邊村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在充分調研農產品市場情況的基礎上,合作社決定以較高經濟價值的優質水果甜玉米(先甜5號)、山露(學名蜂斗菜)和竹筍為主導產品。特別是水果甜玉米抗病強、產量高、口感好,主要銷往日本、俄羅斯。水果甜玉米畝產可達1噸,產值1700元。山露原為福建閩北和江西部分地區的野菜,經福建省農科院研究培育,現可人工種植,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研究表明,該農產品營養豐富,具有防癌抗癌功效,市場前景非常廣闊,山露畝產平均可達7000斤(最高可達畝產1萬斤),平均產值4900元,同時考慮到產品出口,對農產品的檢疫檢測較為嚴格,合作社采取有機生態種植,確保產品合格。
搭建平臺。為建立穩定的銷售渠道,合作社找準市場,確立了福建夷山物產有限公司和福州金棒棒食品有限公司兩個戰略合作伙伴,采取了“公司+合作社+成員”的運作模式,對合作社成員實行統一購種、統一防疫、統一銷售。積極邀請農業技術專家到田間地頭對農戶進行技術指導,農產品銷售比散戶銷售的均價每斤提高了0.5元,增加了農戶收入。同時組織合作社農產品參加6.18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充分利用與掛鉤單位省發改委相關處室組織聯創契機,免費提供攤位及廣告設計,為合作社節約經費近5萬元,通過參展,增強了合作社成員的市場信息意識,擴大了合作社農產品的知名度,許多公司也與合作社洽談了合作意向,拓寬了銷售渠道。
壯大規模。實施品牌戰略,申請注冊“東邊紅”商標,為進一步擴大山露種植面積,建立合作社山露種苗基地,解決山露種苗人工培育問題,并對種植農戶免費提供薄膜,通過以上措施,使優質玉米、山露、竹筍等種植面積擴大到1000多畝。同時,為提高合作社農產品附加值,提升產業鏈,打造自己的有機生態農業品牌,計劃新建合作社農產品加工廠,目前已完成征地工作。
合作社成立以來,解決了100多名農民的就業問題,年銷售收入達400萬元,實現利潤40萬元,每戶農民年均增收1400元以上。2011年和2012年,東邊村被松溪縣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