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雕的兩只大爪子力量很大,可以一下子扭斷獵物的脖子,它那展開超過兩米的巨大翅膀,也是攻擊的有力武器。
今年8月的一天清晨,在黑龍江省一個村莊的麥田上空,盤旋著一只金雕,突然,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一位正在收割小麥的楊氏農民俯沖而來,未等楊氏做出任何反映,他的頭部就已被抓得鮮血直流了……
金雕的攻擊力為何如此強大?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從金雕的爪說起。金雕的爪在鷹科動物中算是又粗又長的,可以說像獅虎的爪一樣,而且又十分銳利。金雕在抓捕獵物時,其爪如同利刃一下子就能刺進獵物的皮肉里,并可將皮肉一下子撕裂,將血管一下子扯破。金雕的兩只大爪子力量也很大,可以一下子扭斷獵物的脖子。
再有,它那展開超過兩米的巨大翅膀,也是攻擊的有力武器。有時它將翅膀扇將過去,獵物就會被扇倒在地。因此,它在棲息的北半球上成為了大名鼎鼎的猛禽。它捕捉的獵物有數十種,其中有雁鴨類、雉雞類、松鼠、狍子、鹿、山羊、狐貍、旱獺和野兔等,有時鼠類等小型獸類也成為它的佳肴。
由于金雕性格兇猛而攻擊力極強,經過訓練之后的它,可以殺狼而護羊。在草原上,它可以長距離地追逐狼,當狼的體力透支跑不動時,它就一爪抓住狼的脖頸,一爪抓住狼的眼睛,一舉將狼擊殺。據記載,曾有一只金雕創下擊殺14只狼的驚人紀錄。
這位姓楊的村民,在受到如此兇猛的金雕攻擊時,他好像毫無抵御手段和方法,慌亂中他一頭鉆進了旁邊的秸桿堆。
然而,秸桿堆不能把他完全遮蓋住,頭頂盤旋著的金雕依然尋機襲擊他。在這危急時刻,一起勞動的其他村民立刻搬來秸桿幫忙為他遮蓋。
他雖然讓秸桿遮蓋起來了,但這騙不了金雕。金雕清楚地知道,他就藏在了里面。于是,金雕不停地在秸桿堆上方盤旋,并三番五次地俯沖下來,狠狠地抓撓秸桿,大有把他揪出來之勢。
為了保護他,幾個一起勞動的伙伴,舉起麥叉,在空中搖晃,想以此嚇走金雕。可是,金雕根本就不在乎,它一會兒在空中懸停,一會兒向秸桿堆俯沖……如此對峙,越來越激烈,20多分鐘過去了,仍然沒有緩和的跡象,為防止出現意外,一個村民撥通了派出所的求助電話。
民警到來之后,在守護在秸桿堆旁的村民的協助下,立刻將秸桿堆扒開,迅速把他扶上警車。隨即警車開動,就在這時,金雕俯沖下來,用爪子抓撓擋風玻璃,用嘴啄擊擋風玻璃。警車緩緩加快速度,金雕一直追逐著,而且邊追邊叫,那叫聲讓人聽了極其可怕,它大約追出六七百米遠,當警車響起警報,閃亮警燈時,金雕才放棄了追逐。
楊氏被送進醫院,其雙臂被金雕抓傷5處,額頭上有一個血口子,后脖頸上也被啄掉了一塊肉,脖頸和眉頭上就被縫了12針。
其實,他這是第二次遭到金雕攻擊了。第一次是在2011年的4月,那天,兇猛的金雕從天而降,他根本來不及躲閃,遭到了金雕的突然襲擊,頓時他就受傷多處,直到他躲進了拖拉機駕駛室,才算避開了金雕的繼續攻擊。他此次受傷,比剛才的這次還重,光是頭部的傷口就縫了21針。
故事進展到這兒,你可能要產生一個問號:金雕為什么只攻擊這位姓楊的村民而不攻擊村里的其他人,甚至就連用麥叉干擾它的人他都不攻擊呢?
事情得從2010年7月28日說起,就是在這一天的上午,他跟隨同村姓吳的村民來到南山捕鳥,在山里深處的一棵松樹上,他倆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鳥巢,外徑差不多有2米,高達1.5米左右,距地面有十來米。這就是金雕的家。
他倆見到如此巨大的鳥巢很興奮,姓吳的村民二話沒說,就噌噌地爬了上去,果然大有收獲,看到巢里有一只幼金雕,十分可愛,他連思索一下都沒有,伸手就將幼金雕抓了出來。
這時,一只大金雕飛了過來,姓楊的村民見此拔腿便跑,從樹上剛剛下來的吳氏村民,緊緊抱著幼金雕,也急匆匆撒丫子就跑。
然而,聰明的金雕一直在追趕抱著它的孩子的那個村民,不過,他還挺幸運,剛跑到路上,迎面正好來了一輛同村的農用車,他立刻上到車上,如此便擺脫了金雕的追趕。姓楊的村民因為要去辦其他事兒,沒有跟車回村。而金雕倒也沒有追趕他。
吳氏把幼金雕帶回家,悉心喂養,但不知什么原因,抱回的第4天,幼金雕就死了。于是,吳與楊就將幼金雕炸熟吃下了肚里。
從這時起,就徹底惹怒了愛子如命的金雕,它決意要報殺子之仇。它不僅有不報此仇決不罷休的意志,而且它對“仇人”的仇之深淺也分得很清楚,它首先向結仇最深的吳氏村民發起勇猛進攻,那天,它一發現吳氏村民,就突然襲擊而來,頓時就使吳氏頭破血流……
遭到攻擊的吳氏,不僅僅要忍受傷痛,還產生了一種擔心,此種“戰爭”什么時候會結束呢?他的擔心不無道理,他已預感到,金雕不把他打垮,是不會甘心的,事實還真是如他所想,至此之后的一年又兩個月中,他頻頻遭到金雕的襲擊,每次都受傷不輕。
2011年4月10日,金雕對他襲擊造成的傷勢最重,雙手被啄得血肉模糊,額頭上被啄掉了與3個啤酒蓋大小差不多的一塊肉,頭皮上的抓傷也夠重的,一共有6條傷口,其中最長的達15厘米,這次在醫院縫合傷口一共有40多針。
從遭到這次重創,吳氏心里更加悔恨自己當初不該抱回小金雕,它死后也不該吃掉它。然而,現在也無法向老金雕悔罪,在它鍥而不舍的復仇面前,只有采取走為上的戰術。于是,這位吳氏村民被迫搬了家,離開了祖祖輩輩居住的村莊。
吳氏搬走了,金雕的復仇目標才轉移到楊氏這兒,也才上演上了金雕麥地襲擊楊氏等兩次戰斗。
其實,金雕愛憎分明,它不僅知道報仇,也懂得感恩。一次,一位女科學家在觀察動物時,發現一只小金雕從巢里掉下來,落到了樹下的山坡上,她立刻上前搭救,捕食歸來的金雕見狀尾隨而來,但它并未攻擊抱著它的“愛子”的女科學家,當女科學家把它的“愛子”放回巢里,安然離開后,金雕便耐不可待地落到巢里與“愛子”團聚。從此,金雕一改以往的做法,當女科學家再出現在它的“領地”時,它再也沒有追趕過。
它既然愛憎分明,那么它對吳、楊的憎,是不是以吳被迫搬離村莊,對楊兩次攻擊取勝而消除呢?這仍然難以判斷,就它愛子如命的習性和兩年多來堅持不懈為子報仇的堅定表現來分析,到此它可能還不會罷休,它的目標,很可能是要把楊氏徹底擊垮。因此,它的復仇行動很可能還要繼續下去。
往后,故事如何發展,我們可以不去猜測或推斷,但從已發生的故事中,我們應該感悟到,動物是有靈性的,我們要不被動物報復,就應善待動物。其實,善待動物就是善待我們人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