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融資租賃這一融資模式從80年代引入我國, 經過 20多年的發展,在設備引進、企業融資新渠道探索等方面對我國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我們更應該認識到它在我國經濟發展的實踐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本文通過對融資租賃實務中合同的制定以及其間涉及的代理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些許建議和意見。
[關鍵字]融資租賃 代理 形式三方融資租賃合同 形式兩方融資租賃合同
一、 我國融資租賃的現狀以及融資租賃合同問題
融資租賃是在充分的市場經濟環境下才可以充分發揮作用,目前我國融資租賃業理論已被學術界廣泛接受。但是在實踐當中,中小企業投融資極其困難,從我國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之后,無論信貸規模緊縮,還是信貸寬松,中小企業貸款的推動力都沒有增強,據數據顯示,90%以上的銀行信貸規模仍然是放給了2%大型國企、央企。這就形成了某些大型設備、機器等購買者的地位相對與銷售者偏低,買賣雙方的地位出現了傾斜。如此一來,購買方在購買過程中,信息必然會不充分,購買者在對所需機器、設備進行購買選定,為了簡單方便,會將其的購買事宜交由銷售方進行代理。
融資租賃合同,是指出租人根據承租人對出賣人、租賃物的選擇,向出賣人購買租賃物,提供給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融資租賃集借貸、租賃、買賣于一體,是將融資與融物結合在一起的交易方式。融資租賃合同是由出賣人與買受人(租賃合同的出租人)之間的買賣合同和出租人與承租人之間的租賃合同構成的,但是其法律效力又不是買賣和租賃兩個合同效力的相加。在實務當中,銷售方作為購買方的代理人,與融資租賃公司,當然一般以銀行為主要的買受人,在形式上,會出現承租方,銷售方,出租方也即買受人,我們在此先姑且將其稱做“形式三方融資租賃合同”。另外一種情況是承租方和銷售方簽訂了代理協議后,然后由承租方和出租方簽訂以融資租賃合同命名的但是只存在承租方與出租方兩方的合同,在這一合同之后附帶了一個出租方與銷售方的買賣合同。這樣的合同我們將其稱作“形式兩方融資租賃合同”。
二、 對實務中的融資租賃合同的問題分析
實踐中的融資租賃合同在簽訂當中存在的問題,一種是合同書中存在三方當事人,形式上存在三方當事人,實質中只存在著銷售方代理承租人的行為。另外一種就是直接在其簽訂的以融資租賃命名的合同中只存在兩方當事人,承租方與租賃方,僅僅在合同后附加了一個買賣合同。
對于實踐中的融資租賃合同,第一類“形式三方的融資租賃合同”,因為從實質來講,在這樣的合同中,存在的實質利益直接行使當事人只是銷售方和出租方,在其中銷售方作為承租方的代理人,行使本人授予其的代理權力,一方主體擔當兩方主體利益。由于沒有明確的法律和行業制度約束, 企業缺乏信用觀念, 法律意識淡薄,這樣的代理行為在實踐當中普遍的存在。恰恰在融資租賃實務中,出租人在見到承租人出具的收到貨物通知書時,即對銷售者所要求的價款進行履行。而此時的出具收到貨物通知書的出具權力由于代理權的授予而歸銷售方形式,也即銷售者自己出具證明來為自己收取價款進行提供實現條件。在實踐中,承租人還沒有收到貨物時,銷售者為了提前獲得價款,可以提前出具收到貨物通知書,來提前取得價款。如果后期的貨物實際交付出現問題后,這樣出租人利益就會出現無預期的風險,在融資租賃中由其承擔最不利的后果。
第二類在實務中出現的“形式兩方融資租賃合同”,其簽訂的合同名稱為融資租賃合同,但是在合同中存在的簽訂方為出租人與承租人,銷售方沒有在合同當中出現,這樣的合同本質上來講,是一個租賃合同法律關系的合同,其法律效力不對銷售方進行約束。這樣在無形當中就把銷售者的一些責任免去。雖然實務中,在這一合同之前承租人會與銷售方簽訂一個代理協議,出租人與銷售方簽訂一個買賣合同,但是這樣來看的話只是存在著單純的買賣和租賃法律關系,而融資租賃合同的效力卻不僅僅是這兩類法律效力的相加。在融資租賃合同中三方的權利與義務不僅僅像單純的買賣與租賃合同分配。
三、 對于融資租賃合同實務問題所提出的建議與意見
首先,國家政策給與幫助,對需要融資的中小企業進行偏向性的照顧。由于信用不足的中小企業融資機會沒有得到銀行的充分提供,國家的政策只是“有風無雨”的偏向于大型國有企業與中央企業。在這樣的現狀之下,中小企業投融資極其困難,國家在對經濟的發展與引導時,適當的擴大融資規模中中小企業的份額。這樣可以讓這樣需要融資的中、小企業在交易中不至于處在地位弱勢的一方。
其次,中小企業也即承租人要對市場信息進行充分的把握,不能由于某些條件不優惠,簡單的依靠代理,要盡量避免這樣的代理。由于現在的市場環境影響,即使必須通過代理的方式,來換取融資,進而得到標的物的迅速使用權來實現自己的盈利性操作,也要對代理權限進行合理的限定。
結語:毋庸質疑,融資租賃對經濟的發展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對融資租賃與代理的結合使用簡單的肯定和否定都是錯誤的,應該結合具體的情形以及其他有利機制,使承租人和出租人的利益不受到損害的前提下,進一步促進融資租賃合同的合理訂立以及融資租賃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靜.淺析我國融資租賃業[J].經濟論叢
[2]李志贊.銀行結果與中小企業融資[J].經濟研究,2002(6)
[3]李曉琳、文瑞.融資租賃淺析[J].管理
[4] 肖翔、劉天善.企業金融學[OL].百度百科,2009(9)http://baike.baidu.com/view/34088.htm
[5]肖學治.融資租賃合同[M].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