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而中小企業占我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關系到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我國中小企業由于一系列主客觀因素,存在融資難的問題,特別是當前經濟增長持續趨緩的形勢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更為突出。本文試從分析中小企業融資難形成的原因出發,提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 融資方式
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2年前三季度經濟數據來看,我國前三季度GDP增長了7.7%,其中第一季度8.1%,第二季度7.6%,第三季度7.4%。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長創14個季度的新低,經濟增長持續趨緩。在當前形勢下,美國還未走出次貸危機的泥潭,歐洲債務危機還未得到真正解決,我國經濟增長又持續走低,給抵御風險較弱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帶來嚴峻考驗,中小企業急需資金來度過危機,特別是那些外貿出口依賴型的中小企業更是面臨資金短缺。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一直存在,在當前形勢下更為突出,中小企業要持續健康發展,必須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一、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1)融資方式單一
企業最常見的籌資方式有股權籌資、債務籌資、衍生工具籌資。而我國的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可選擇的余地并不多。據調查,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籌資依靠民間借貸和銀行貸款。我國通過股票上市融資、發行債券融資條件嚴格,很多中小企業都不具備這些融資條件;雖然我國在2009年建立了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創業板,但是對于龐大的中小企業企業來說,我國二板市場還不能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
(2)從銀行獲得的信貸支持較少
中小企業資金需求旺盛,在當前經濟形勢下迫切需要銀行從銀行獲得資金支持,但是中小企業從銀行獲得的信貸支持較少。首先,從銀行方面來看,銀行獲取中小企業的財務信息的交易成本、對貸款監控成本比大中型企業高,同時對不良貸款率的容忍度較低,銀行不愿向中小企業貸款。另外,中小企業向銀行貸款需要提供完整的財務資料、進行信用評級、擔保等措施,很多中小企業轉向民間借貸。
(3)資本市場不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不暢
由于,我國資本市場起步晚,發展還不夠完善,除了中小企業很難通過股票融資和債券融資外,中小企業其他融資渠道也不暢。首先,融資租賃方式是解決中小企業資金短缺的有效途徑之一,但是我國融資租賃市場不發達,中小企業融資租賃額占資本市場份額不及美國的1%,只相當于韓國的10%。其次,中小企業自身財務管理水平低,人才短缺,通過商業信用、商業本票融資方式難以實現,制約了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選擇。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成因
(1)外部因素
1.我國當前的經濟環境的影響
從經濟環境來看,當前我國經濟增長持續趨緩,加上原料成本和勞動力成本上升,我國出現了中小企業倒閉潮。中小企業經營風險的增加也加大了其融資的難度。隨著溫州和鄂爾多斯民間借貸危機的出現,給中小企業民間借貸帶來困難;同時中小企業之間的資金拆借、相互擔保更為謹慎;銀行給中小企業貸款也更為謹慎。
2.金融環境的影響
從金融環境來看,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基本上形成中國人民銀行、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以及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金融機構。在這些金融機構中為中小企業提供發展資金主要是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并沒有形成針對中小企業設立的專業銀行或者政策銀行。商業銀行中的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以及城市商業銀行都是企業法人,銀行本身要求利益最大化、規避壞賬風險,因此中小企業在當前很難從銀行獲得足額的貸款。
3.政策支持力度不夠
一方面,國家缺乏一套完整的扶持中小企業法規制度;一方面,中小企業大多存在勞動密集型產業,受原材料成本、勞動力成本、資金成本的影響本身利潤率較低,國家稅收方面未能給予中小企業足夠的支持,使得中小企業很難使用留存收益來解決資金問題。
(2)內部因素
1.中小企業缺乏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內部控制不健全
我國很多中小企業缺乏現代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很多企業的經營仍然采用家族式的經營模式,導致內部控制不健全,主要體現在財務制度不完善,特別是在會計核算的規范性和真實性上無法達到外部投資者和債權人的要求。
2.中小企業信用觀念淡薄
由于中小企業經營規模小、經營風險較大,而中小企業本身抵御風險能力較弱,我國中小企業整體信用狀況不高,一旦出現資金鏈斷裂問題,出現較高違約率。銀行等債權人為了規避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道德風險,不得不對中小企業謹慎放貸。
3.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水平低下
我國中小企業規模較小,財務管理人才缺乏,企業的理財水平和現金流量管理水平不高。首先,企業不重視資金需要量預測,企業不能準確的預測資金需要量,也就無法預知企業在未來的經營中需要籌集都少資金;其次,資金使用上隨意性較大,投資方案的決策上普遍帶有主觀性。
三、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國家應該在宏觀政策上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加大對中小企業財政支持、稅收優惠方面的支持力度,幫助中小企業提高抵御外部風險的能力。第一,國家應該制定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的法律法規,明確各級政府對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責任,給予中小企業在市場進入、資金獲取、信息共享、技改投入方面的平等地位。第二,國家要加大財政投入,探索建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長期增長機制,使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不斷壯大,不僅要求中央財政的不斷投入,而且要求地方財政也要按財政收入適當比例注入資金,同時完善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使用制度。第三,規范中小企業信用評級、貸款擔保市場秩序,降低對中小企業在信用評級和貸款擔保方面的收費。第四,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減稅力度。全面推進營業稅改增值稅,進一步降低中小企業增值稅和所得稅的稅率,嚴禁對中小企業亂收費。第五,引導社會專業評估、咨詢機構建立中小企業風險評估機制,幫助中小企業應對經營風險。
(2)完善金融體制與資本市場
首先,建立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政策性銀行,在適當時機,探索建立中小企業發展銀行,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發放貸款。其次,充分釋放民間借貸資本的活力,放開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鼓勵民間資本建立針對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的中小商業銀行。再次,鼓勵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向小企業發放貸款,降低針對中小企業貸款的銀行準備金率,給予銀行針對中小企業貸款利率的更大的浮動區間,允許針對中小企業貸款提取的壞賬準備稅前扣除。
(3)探索建立全國性的中小企業貸款互助協會
中小企業經營規模小,財務風險較大,債權人規避風險給中小企業帶來的融資難題,可以通過建立全國性的中小企業貸款互助協會來解決。該協會可以吸收愿意加入的中小企業作為會員,會員每年繳納一定的會費,同時加強中小企業的管理,幫助和促進中小企業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完善而透明的會計核算制度,提高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為中小企業進入證券市場提供幫助。該協會還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會員企業可以直接從協會獲得貸款,協會也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性質類似美國的中小企業管理局。
參考文獻:
[1]王菲、羅丹.對我國中小企業資本籌措的思考[J].金融在線,2009
[2]胡國輝.金融發展與區域經濟的中小企業發展[J].金融經濟,2012
[3]陳麗芹、郭煥書、葉陳毅.利用融資租賃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J] .企業經濟,2011(11)
[4]劉瀏.淺析融資困境中的中小企業與出路[J].金融經濟,2012
[5]楊云漢.淺議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及對策[J].金融視線,2012(2)
[6]汪慶國.探索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途徑[J].商場現代化,2008(11)
作者簡介:李佳林(1981-),男,漢族,四川綿陽人,管理學學士。江蘇鹽城紡織職業技術學院經貿管理系講師。研究方向: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