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兩門課程同屬高職院校財務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程,但兩門課程在教學內容上的交叉與重復現象由來已久,亟待解決。本文在對比兩門課程教學內容異同點的基礎上提出了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課程重新整合的對策,認為既要解決內容重復上的問題,又要同時兼顧學科的完整性。兩者兼顧方能達到優化教學內容的效果。
[關鍵詞] 財務管理 管理會計 教學內容 整合
一、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教學內容異同分析
1.兩門課程教學內容簡介
管理會計是通過一系列的技術與方法,收集、分類、匯總、分析和報告各種經濟信息,借以進行預測和決策,制定計劃,控制業務,并對業績進行評價,以保證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當前高職院校管理會計課程的主要內容設置為:總論、成本性態分析、變動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經營決策分析、投資決策分析、存貨管理決策、全面預算、標準成本制度、責任會計、戰略管理會計與作業成本法。
2.兩者教學內容異同點分析
(1)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的相同點
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二者都具有共同的“管理”屬性,都是為滿足企業的管理層要求服務。兩者存在著許多共同點,這些共同點導致了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在教學內容上的交叉:
第一,兩者研究對象相同。均以資金運動或價值運動為研究對象;
第二,兩者數據來源相同。都以企業的財務會計資料為信息分析來源,在此基礎上進行計劃、 決策與控制;
第三,兩者分析方法、操作模式相同。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均以定量分析為主要研究方法,都是按照計劃、 決策、 執行與控制這一順序進行數據分析工作,都是根據企業運作的現實情況,采取一定的措施積極規劃未來,著眼于企業的未來發展。
相同的內容和方法,加之兩者同屬邊緣學科,其理論工作者不斷拓展各自的研究領域,使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職能均不斷擴張,研究內容相互覆蓋。以上種種使得學科內容無可避免地出現交叉重復現象。
(2)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的不同點
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最根本的區別在于學科的本質不同。管理會計是一門為管理而服務的會計,主要是為強化企業經營管理的科學性、進一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服務的。它是企業的經營管理的信息系統,考慮的對象不僅是資金如何高效地物化,還考慮物化后的資源在經營管理中如何以最佳效率進行配置。而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對企業經營活動實施價值管理,并從管理中處理好企業的各種財務關系。它主要負責管理企業的資金,考慮的重點是如何以較低的成本獲取資金,如何更有效地運用資金。
二、兩者教學內容交叉重疊現象分析
由于上述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所存在的異同,造成高職院校財務專業安排這兩門課程教學時困難叢叢。大多數學校為保證課程的獨立性和完整性,在教材編寫和課時安排上,兩者互不干涉,這勢必造成同一專業教學中的教學內容出現大量重復的現象,寶貴的課時浪費在相同的內容里,導致教學效率低下;如果兩門課程的任課教師沒有課前進行必要的溝通,這種現象將更為明顯。使得學生無所適從,學習積極性受到影響。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學科異同點造成的教學內容交叉重復現象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在教材編寫與教學內容的安排上, 存在著較為嚴重的交叉重疊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資金需要量預測內容重復。分別屬于管理會計課程中的全面預算內容與財務管理課程中的財務預算與控制內容。
(2) 投資管理內容重復。分別屬于管理會計課程中投資決策分析內容與財務管理課程中的投資管理內容。
(3)存貨管理內容重復。分別屬于管理會計課程中存貨管理決策內容與財務管理課程中的投資營運資本管理內容。
(4)財務預算內容重復。分別屬于管理會計課程中投資決策分析內容與財務管理課程中的投資管理內容。
三、教學內容重新構建對策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處理這個問題的總體原則是:既要將課程之間教學內容的重復狀況予以解決,又要同時兼顧各學科的完整性,突出其本質。使學生清楚認識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是兩門獨立的學科,兩者類而不同。并使各知識點按實務的要求銜接起來,以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體系。
1.不應以取消管理會計課程為解決辦法。
目前,高職院校采用的財務管理、 管理會計這兩門課程的教材在內容上普遍存在交叉、 重復現象。一些管理層主張直接將管理會計課程取消以解決教學內容的沖突,認為這樣簡單有效,還節省了課時。筆者對此持保留態度,認為仍應保留管理會計課程,不能簡單地將其取消。這是基于管理會計在管理科學中日益重要的考慮。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要求會計工作由經濟過程的反映和事后分析向經濟過程控制和預測、決策轉化,以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
2.將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課程交叉內容進行整合。
作為一門學科研究而言, 可以在深度和廣度上不斷延伸,與其他學科內容的重復可以說是一種進步, 只是在教學中應將其內容與其他學科明確劃分。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從兩門學科的不同側重點入手。財務管理課程應以資金運動為主線, 以資金的籌集、投放、運用、回收和分配為主要內容構建教材體系。而管理會計課程,則應以其職能( 規劃和控制) 為主線, 以經營決策為核心構建教材體系。筆者認為,在此基礎上協調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的交叉內容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具體劃分建議如下:資金時間價值觀念、風險價值觀念、成本效益觀念、投資管理、資本成本、杠桿原理、財務預算以及資金需要量的預測內容放在財務管理課程講解;而將經營預算內容、存貨經濟批量決策、經營決策分析放在管理會計講解。
如前所述,高職院校如再繼續對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兩門專業課程采取各自為戰的方式,分別安排教師進行授課,只會令課程內容重復、沖突的問題日益突出。解決這一問題,筆者認為相關專業應對此兩門課程的教師安排授課前的集體備課,教師們通過討論,對教學內容進行充分交流溝通, 以此實現課程內容的重新構建,從而避免教學內容的重復。如教學安排許可,此兩門課程應盡量安排同一位教師進行授課,這樣做的好處在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教學需要,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等隨時調整課程內容及順序,取得更佳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吳韻琴. 高職院校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課程內容改革[J] . 財會月刊,2008,(3): 94-95.
[2] 栗 潔.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教學改革探討[ J ] . 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 (3):65.
[3] 宮景玉,鞠紅兵.對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關系的探討[ J ] . 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3):198-199.
[4]趙詠梅 ,郭文玲.新編財務管理(第四版)[M].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06.
[5]孫茂竹,文光偉,楊萬貴.管理會計學(第五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07.
作者簡介:熊素宜(1976- ),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商貿學院財務管理專業教師,暨南大學金融學碩士,講師,會計師, 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