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縣域經濟的發展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石,縣域經濟的良好發展對我國實現小康社會具有重大意義,只有發展好縣域經濟才能從根本意義上解決中國的發展不平衡問題。本文以甘肅省慶城縣為例,分析了慶城縣的發展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得出了結論。
[關鍵詞] 慶城 縣域經濟 SWOT分析
縣域經濟是一種行政區劃的區域經濟,是以縣級區劃內的國土為載體,以縣城為中心,以廣大農村為腹地,以縣級政府為調控主體,在全縣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的區域經濟。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單元,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的關鍵和重點。
一、慶城縣縣域經濟現狀
(1)經濟總量大幅度提高,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經過多年的發展建設,慶城縣經濟發展取得了較大進步,2011年全縣生產總值為65.3億元,相較2010年的增長約13.8% 。全縣財政收入從2010年的3.48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4.04億元,增長率為16.1%。
(2)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富裕程度逐年提高。2011年底,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496元,比上年增加2584元,同比增長20.0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700元,比上年增加517元,同比增長16.6%。
二、慶城縣縣域經濟的SWOT分析
(1)優勢分析
1.自然優勢
慶城縣總面積269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2.67萬畝,總人口30.9萬人。慶城中南是農作物主產區,西北部主要是畜牧業,東部的子午嶺是黃土高原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區,這里沿河順流而成的灘地、川地和河谷坡地具有良好的農作物生長條件。
2.區位優勢
慶城縣位于甘肅東部,涇河上游,地處陜甘寧三省區交匯的“金三角”地帶,是隴東地區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國道211、309和省道202線貫穿全境,相距西安、銀川、延安均為300公里左右。
(2)劣勢分析
受諸多因素影響,長期以來,慶城縣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城鎮化率只有21%;公路等級低,養護狀況差;農業和農村生產經營基礎薄弱,嚴重制約了經濟社會發展進程。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1.縣域經濟總量小
慶城縣經濟發展較為滯后,境內企業數量少,企業資產過300萬的只有17個,整體縣域經濟總量小。
2.產業結構問題突出
從慶城縣三大產業的有機結構和聯系來看,存在的問題是農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小,產業關聯度小、工業發展嚴重滯后、第三產業發展剛剛起步,經濟帶動力低。
①慶城縣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業科技體系不完善,農業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弱,農業產業結構單一,綜合生產能力水平不高。
②工業發展嚴重滯后,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
慶城縣的工業發展基礎上資源型、原料型的產業格局,結構效益差,科技含量低。慶城縣第三產業的發展剛剛起步,增量雖大但基數小,實際上還是滯后。
(3)機會分析
當前慶城縣面臨著加快發展的良好機遇,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西部大開發
隨著西部大開發進程的推進,各項優惠政策也為慶城縣的經濟建設提供了良好機會。其中以稅收優惠政策和礦產資源優惠政策對慶城縣經濟發展幫助最大,例如,勘查、開采礦產資源符合有關條件的,可申請減免探礦權使用費、采礦權使用費;探礦并依法開采的,勘查費用計入遞延資產分期返銷。
(4)威脅分析
雖然慶城縣由于國家經濟發展及自身的有利自然條件擁有著較好的發展機遇,但機遇與挑戰并存。慶城縣的經濟發展依然面臨眾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1.經濟基礎薄弱;2.區位優勢不明顯;3.招商引資條件不理想
三、結論
慶城縣經濟發展具有較好的天然條件:優越的自然條件為慶城縣的農業發展提供了基礎;豐富的礦產資源為慶城縣冶煉業的發展提供保障;厚重的歷史文化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提。
但是,良好的條件并沒有被完全轉化為經濟效益,慶城縣的經濟發展依然落后。導致慶城縣經濟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首先,資金的短缺。投資是經濟發展必不可缺的、特別是資本投入,是工業化和欠發達經濟地區初期很重要的因素。縣域經濟的資本來源有三個:一是農村的剩余積累;二是工業自身的積累;三是財政轉移支付和項目投資。隨著經濟的發展,資金已不能僅僅依靠政府,即使有一些幫助也是杯水車薪,難以為繼。因此,資金短缺是限制縣域經濟發展的一個最重要因素。其次,技術水平落后。與資本短缺相對應的,技術的落后并不一定是資本短缺導致的,但資金的短缺必然導致技術的落后。
參考文獻:
[1] 許開錄.甘肅省縣域經濟發展的問題剖析及對策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9,(1).
[2] 楊慶憲,胡儀元.山區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原則研究[J].生態經濟,2010,(9).
[3] 汪曉文,祝偉.甘肅省發展縣域經濟的現實考量——以永登縣為例[J] .開發研究,200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