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城鎮化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呈現出高度的相關性,經濟發展與城鎮化表現是一致的。貴州作為欠發達地區,城鎮化率比較低,以公共財政理論為依據,掌握經濟發展、城鎮化建設、財政政策之間的相互關系,運用財政政策杠桿作用對城鎮化建設產生作用,以此促進貴州城鎮化進程。
[關鍵字]城鎮化經濟發展財政政策
貴州作為欠發達地區,城鎮化率比較低,政府應充分發揮經濟發展較快的黔中的輻射作用,盡快建設黔北經濟協作區,積極推動畢節、六盤水、興義等能源富集區的可持續發展,支持黔東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等民族地區的跨越發展,按照“黔中帶動、黔北提升、兩翼跨越、協調推進”的規劃,構建出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格局。以公共財政理論為依據,掌握經濟發展、城鎮化建設、財政政策之間的相互關系,運用財政政策杠桿作用對城鎮化建設產生作用,并對經濟發展產生影響。以此促進貴州城鎮化進程。
一、 城鎮化理論概述
1、城鎮化主要是指人們的經濟、政治、文化等社會活動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城鎮轉化的社會發展的歷史過程。具體包括四個方面:第一、經濟城鎮化。第二、人口城鎮化。第三、城市建設和生活環境城鎮化。第四、人民生活水平城鎮化。
2、城鎮化率即一個地區常住于城鎮的人口占該地區總人口的比例。經濟城鎮化的直接結果表現為人口城鎮化,即鄉村人口不斷轉化為城市人口的過程。因此城鎮化率的高低通常能反映城鎮化的發展水平。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數據整理
二、貴州城鎮化現狀
貴州省委省政府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指出貴州省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的重中之重和重要途徑之一就有城鎮化帶動戰略。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能對轉變貴州經濟發展方式和實現貴州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起到“引擎”的作用。據上表數據,2000年貴州城鎮化率僅為23.87%,十年后的2009 年貴州省城鎮常住人口有1135.22 萬人,城鎮化率也僅為29.9%,比2000 年只提高了6 個百分點。可以看出,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西部大開發實施,貴州省城鎮化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從橫向比較來看,2009 年貴州城鎮化水平全國墊底,而全國平均水平為46.6%,低了16.7 個百分點,剛剛接近30%的拐點。這說明了貴州城鎮化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多種原因中,小城鎮發展的滯后嚴重制約著貴州城鎮化水平的提高。
三、 貴州城鎮化建設面臨的問題
1、 基礎設施建設落后阻礙城鎮化發展
一、貴州地形條件的制約,基礎設施建設難度大,成本高。二、基礎設施布局不盡合理,建設不盡配套。三、統籌建設基礎設施的力度不夠。四、征地拆遷工作矛盾加大。五、建設資金渠道單一主要來源銀行貸款,財政風險不斷增加。
2、城鄉經濟發展不均衡
貴州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同時還存在持續擴大的趨勢。貴州省2009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為4. 3 ∶1,而上世紀80 年代中期的數據為2. 4 ∶1;在投資結構上,城鎮的固定資產投資為85. 4 % ,農村連15 %都不到;而且貴州農村人口比城鎮人口大得多,嚴重制約著貴州省城鎮化的發展速度。城鎮化水平低對貴州農村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農村處于相對貧困狀況。貴州農村經濟比較落后,農民增收途徑單一,收入增速緩慢,貧困人口多,城鄉差距較大,城鄉二元結構使得城鎮化發展進展較慢。
3、行政管理存在問題阻礙城鎮化發展
主要表現在:我省現行的行政管理觀念有待改變;我省現行的行政管理方式有待改進;我省行政管理的程序有待完善;我省公務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和行政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四、推動貴州城鎮化的財政政策思考
1、政府公共支出的管理
在城鎮化進程中提高地區地方政府公共投資效 ,完善地區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融資體制,建立財政資金在項目事前、事中及事后的監督審核。其次要妥善解決地區失地農民和進城務工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促進地區城鄉居民公共福利水平均等化,理順地區城鄉投入體制與分配結構,最后要建立統籌城鄉發展的公共財政體制,通過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實現地區城鄉一體化的公共福利政策。
2、把推進城鎮規劃作為基礎,提現民主性和科學性城在鎮化建設投資決策的作用
城鎮公共建設關系到城鎮化的發展水平,應該立足實際,作全面的長遠的規劃。由于其需要的資金數量較大、涉及部門眾多及運作體系成熟程度等情況,因此需要政府用制度的形式來確保每年安排相應投資資金。做到城鎮化建設項目實行供給預算化,各級的財政部門要嚴格按照《預算法》,合理編制編制城鎮化建設項目供給預算,從而有效提高城鎮化建設項目供給的預算化程度。
3、以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為目標,調整和完善城鄉財政政策制度
正確協調處理中心城市發展輻射帶動的財政利益分配。妥善、協調處理城鎮化快速推進過程中的財政利益分配關系是推進城鎮化和諧發展的重要環節。積極配合城鎮化建設合理布局各類經濟園區建設。大力支持中心城市新區基礎設施及公益項目建設。加快推進中心城市新區建設是城鎮化建設的重要舉措。全面推動小城鎮建設和發展。小城鎮作為城鎮體系的基礎部分,聯系著城鄉。
4、以改革創新為目標,建立和完善城鎮化建設投融資體制
財政資金的大力支持將大大促進城鎮化建設速度。對不同的建設項目使用不同的財政政策。對于純公共類,各級財政應該將項目建設資金納入年度預算體系,責任到人,統籌管理,保障每一分錢都能落實到位。
打造出充滿活力的城鎮化建設的投融資平臺。根據貴州城鎮化建設的實際情況,應該成立相應的投融資平臺,整合區域內的資源,做大做強,依照市縣財政實力和城鎮建設的要求,設立中心城市和鄉鎮政府的投融資平臺。大力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城鎮化建設。
5、改革與完善公共財政制度
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導向,維護農民合法的權益為出發點,加強改革與完善公共財政制度,促進農村勞動力順利轉移。確定貴州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標準。合理配置財政資金。積極開展擴權強鎮的試點、進一步完善征地補償機制。建立和完善就業政策的體系。加強對轉移勞動力的就業培訓力度,增強轉移人口的收入。通過財政資金對相關項目進行補助,確保公平。必須全面構建農民社會保障機制,建立覆蓋貴州城鄉的社會保障制度,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構建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貴州統計年鑒[M].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年1版.
[2]陳厚義、劉斌.貴州縣域經濟現狀及發展對策[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
[3]陳健、鄭云躍、廣佳.貴州發展縣域經濟的幾個問題[N].西部開發報社2008年5月27日.
[4]李華紅. 貴州城鎮化進程中的小城鎮發展問題研究 [J].貴陽市委黨校學報,2011年第3期.
[5]貴州城鎮化戰略將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帶動力[DB/OL].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h/2011/0622/c25408-2014787731.html 2011年6月22日
[6] “強縣建設”撐起貴州經濟強省之路[DB/OL].貴州縣域經濟網http://www.hxgz.org/jsqx.aspx 2012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