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核心優勢,但在現實中,對于創新機制的不完善一直是阻礙其發展的瓶頸。文章通過對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創新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進行分析,運用SWOT方法,并結合區域環境特點,提出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的機制和建議。
[關鍵詞]創新 湖南 科技型中小企業 SWOT
隨著金融危機的發生、全球經濟的一體化進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逐漸凸顯其在社會經濟中的重要性。何謂科技型中小企業?通常是指:以科技人員為主體,主要從事科技成果商品化以及技術開發、服務、咨詢為主要營業內容的企業 。
一、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現狀
湖南是地處我國中部地區,在整體經濟環境上,科技發展的氛圍上都尚處于中等水平。隨著今年來政府對我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重視,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已經取得了一些進步,但同經濟發達地區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相比,其在信息、技術、人才、融資等方面還處于劣勢,加上不對稱信息的存在,不完全有效的市場,以及尚待改進的政策環境,這都使得中小企業在其創新發展過程中又面臨著更多困難和挑戰。
(1)企業的自籌資金有限,外部融資困難重重
企業創新需要資金的支持。湖南的金融業發展雖然并不落后于我國其他同類城市,但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往往難以滿足。據統計:我省89%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業基金方式都是:自有。24%的企業能夠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數額不多的貸款。其余的企業則以如小額貸款等民間集資方式獲取資金。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有超過80%的企業主承認企業有生產資金不足的問題。從2010年省內某金融機構對961家科技型企業的調查結果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貸款需求滿足率較低,其中企業貸款戶數滿足率為20.7%,企業貸款需求金額滿足率為24.5%。
(2)科技進步對企業創新發展的貢獻率低
科技成果轉化是企業創新的動力和源泉,然而最近五年這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的局面依然沒有得到有效改善,目前我省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20%左右,其中通過相關的成果交流會、中介機構的方式實現轉化的只有總轉化率的15%.,這遠遠低于西方發達國家的整體水平。例如在美國,其技術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達到了87.5%。因此,加快科技成果的市場化進程也是我省經濟強省的重要方面。
(3)企業缺乏有效的創新機制
很多科技型中小企業雖然已經創立數年,但是對于如何創新,建立怎樣的創新機制,既不重視也不了解。而另一些新創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由于處于事業的起步階段,尚未覺察創新機制建立的重要性。事實上對于能夠渡過企業初創“危險期”的企業而言,缺乏市場經營和創新機制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利用資本市場、技術市場的資源,建立有效的創新機制,才能充分調動企業員工的發明創造性,才能給企業以活力。
二、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機制的構建
SWOT是企業戰略的分析方法,但是也能為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機制提供一條新的思路。
(1) S: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優勢
“兩型”社會的示范區在湖南掛牌后,吸引了許多國內外優秀的科技人才前來就業和創業,這給我省的科技技術力量帶來了一股新的源泉。同時,長沙地區的河西“高校城”的建設和擴大在擴充本省自有的科研力量,如果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的數位教授就創辦了自己的科技型企業。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正好借著政策的利好方向,在這一形勢下,努力吸收高校已有的科研成果,并發揮企業靈活的機制,將其轉化至市場,從而實現使科研成果到企業產品的轉化。
(2) W: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劣勢
由于中部地區的市場化程度不高,許多企業的經營思想觀念還比較落后,而且企業主大多本人是科研工作者,本身來自研究機構或者高校,對于市場的運營規則還不熟悉,卻期待市場能非常理想化地接納企業生產的新產品。這也是導致創新難以推進,難以持續,難以走向市場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在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企業管理上、投融資方面也缺乏先進理念的導向,引進風投、創投的比率仍然比較低。
(3)O: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面臨的潛在機會
雖然金融創新在湖南全省范圍內的普遍開展,部分省市花費重金聘請了金融人才,并下到基層,這能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創新過程中處于資金缺乏的困境得到改善。并且,湖南本土在機械制造等方面已經有規模較大的公司占領了行業領先地位,如中聯重科、三一重工等,科技型中小企業如果能夠依托這類產業的蓬勃發展,在此產業鏈上能夠創新并提供與之配套的相關產品,體現產業集群的效力,這也能為在行業中有立足之地。同時隨著國家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重視,提供創新基金,這在一定程度上既能獲得政策的支持,也是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機遇所在。
(4)T: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的外部威脅
目前全國各省市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勢頭都非常迅猛,無論是在新能源開發,信息技術的研發、生物技術的運用等方面都已經有許多的同類競爭者,這些都威脅著企業的生存。另外,世界各國對專利的保護,也使得研發出來真正意義上的創新產品也設置了屏障:對國外高科技的“模仿”、“山寨”已經不能成為企業維系其創新的來源。因此,與本土的科研院所聯合,讓一些只生活在實驗室的產品,走向市場。讓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管理也融入創新的元素,這才是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之路、生存之道。
三、政策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要建立一套現代化的創新機制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利用資本市場、金融創新改革來解決企業發展的資金制約問題,為企業的創新人才設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如股權激勵、技術參股。第二、充分利用湖南省乃至全國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接收技術支持、市場開拓、創業指導、管理咨詢等多方面的社會化服務。
參考文獻:
[1]聶榮喜、馬賤陽、譚麗霞、常小佑. 對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建立技術創新機制的一點思考 [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1(7): 81-82.
[2] 周三多、 陳傳明、魯明弘.管理學[M]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9.
[3] 黃志民, 蔡淑琴.發揮中小企業的創新活力[N] .經濟日報.2005年11月 24日.
作者簡介:
王靜怡(1981—),女,講師,湖南桃江人,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現代管理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學;
楊燕曦(1982—),女,講師,云南昭通人,湖南省委直屬機關黨校經濟學教研室,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產業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