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民訴法明確賦予檢察機關執行監督權,但執行檢察在執行階段的適用由于立法的不完備仍有可能導致各種司法困局。為保障檢察權順暢介入執行階段,需及時清理舊規,“兩高”細化執行監督規則,架構民事執行檢察監督制度。
[關鍵詞]民事執行檢察權介入理基礎制度安排
一、民事訴訟執行階段檢察監督的立法分析
現行《民事訴訟法》第14條規定了檢察院對民事審判活動實行法律監督的權力。“該條規定開啟了國家監督權力介入民事訴訟領域的司法之門,人民檢察院的法律監督由刑事訴訟領域擴展到民事訴訟領域。”①根據民訴法第183條的規定,檢察機關對法院生效裁判在法定條件下可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此處“生效裁判”并未區分出自哪個階段。根據上述法律邏輯,檢察監督完全可以在民事訴訟執行階段適用。但司法實踐中,檢察機關對這些民事裁定的法律監督舉步維艱。主要是因為最高人民法院陸續出臺了專門針對檢察監督的司法解釋或司法性文件,幾乎完全排除了檢察監督在執行程序中的適用。
二、執行活動出現的司法困境
(1)執行裁定肆意和不規范難得到糾正。眾所周知,執行亂象屢見不鮮。程序化的檢察監督的缺失致使某些執行人員感受不到公權力的約束和法律責任的潛在危險壓力。無人能保證眾多的執行人員在作出民事執行裁定時都尊重法律和事實,執行工作難免出現隨意性和主觀臆斷。
(2)群眾對司法公正產生嚴重質疑而不得解。執行活動存在隨意和不規范甚至違法的問題,怎能讓申請人亦或被執行人認同民事執行裁定所確定的內容?對執行的抵觸和抗拒必然會加劇社會矛盾,進而演化為社會沖突,從而導致司法公正的社會基礎逐漸崩潰。
(3)執行腐敗愈演愈烈而得不到有效遏制。近年來,被查處的執行人員有增無減,執行腐敗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然而缺乏有效的公權力介入,意志不堅的某些執行員在執行過程中會更容易禁不住金錢和美色的誘惑,前腐后繼仍將會上演。
三、民事執行程序檢察監督的制度安排
將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第二次修訂的《民事訴訟法》規定了檢察院有權對民事執行活動實行法律監督。然而對于監督的原則、范圍和程序等均未提及。當務之急需及時清理舊規,建立執行檢察監督規范體系框架,并作出科學的程序設計和制度安排。
(1)確立執行檢察監督的原則
執行檢察應遵循依法監督和居中原則,以及事后監督與全程參與結合原則。開展民事執行檢察監督,必須嚴格依照法律和法規,參照相關司法解釋進行,不能干擾人民法院的正常執行活動,也不能代表當事人一方,更不能代行執行權。“所謂事后是指執行活動中需要監督的事件已經發生,并非案件已經執行完結。即便是對執行過程中已經發生的事件,亦無需事件已經完結。”②對于涉及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重大案件,檢察機關可以全程參與其中。
(2)界定執行檢察監督的對象和范圍
監督的對象應是法院及執行人員在執行程序中的活動,僅在涉及國家利益的例外情形下才能將被執行人、案外人納入民事執行檢察監督的對象。新《民訴法》對執行檢察的規定在執行程序篇一般規定中,對所有“執行活動”均可介入監督,即執行的申請和移送、執行措施、執行中止和終結等均應納入檢察機關監督范圍。
(3)執行檢察監督的方式
對于執行中的涉及實體權利的裁定,出于司法效率和節約司法資源的考慮,即可以抗訴監督,也可以檢察建議、糾正違法通知的方式監督。抗訴權只能針對實體意義上的錯誤裁定。因為只有作出此類裁定的裁判權才與審判程序中的裁判權相一致。檢察建議未能起到監督作用的,再使用抗訴或糾正違法通知等效力較強的方式監督。
(4)執行檢察監督的程序設計
對于不涉及實體權利、非終局性的執行裁定和其他執行活動,宜通過檢察建議和糾正違法通知的進行。具體程序設計可參考如下: 1.法院接到檢察機關的檢察建議和糾正違法通知后,應另行成立合議庭進行審查。法院應在一個月內作出是否采納的決定。2.經審查認為檢察機關理由成立的,法院應當及時做出處理決定,并以書面形式向檢察機關反饋糾正處理結果; 3.經審查,認為檢察機關理由不成立的,也應以書面形式向人民檢察院說明理由。
對于涉及實體權利的執行裁定的抗訴適用的訴訟程序,雖然對審判程序作出的生效裁判的抗訴在現行法律下會產生再審的效果,但執行行為是審判行為的延伸,具有自身特點和相對獨立性,對執行裁定的抗訴是否引起再審需立法予以明確。“上一級法院認為檢察機關抗訴理由成立的,責令下級法院立即糾正錯誤的執行行為,同時書面答復提起監督的檢察院;如果認為檢察院提出的糾正意見不成立的,書面答復提起監督的檢察院并說明理由。”③
審查和審理期間,除采取保全措施、禁止令等緊急情況,或對方當事人提供有效擔保,或繼續執行不會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其他第三人合法利益時,應中止執行。
注解:
①徐燦:《論民事執行中公權力介入的理想與現實》,載于最高人民法院網站,2007年3月5日。
②孫加瑞:《檢察機關實施民事執行監督之程序設計》,載于《人民檢察》,2007年第7期。
③郭興蓮 曹琳:《民事執行檢察監督的范圍、方式及相關的程序設計》,載于《法學家》2010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