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筆畫在中國繪畫史上曾有過極其輝煌的時期,從戰國時期到宋元臻于完善且達到頂峰。當代中國畫在社會急劇變革的時代潮流中,出現了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當代工筆畫作為中國畫的一種獨特的樣態發生了比較傳統的較大的變化,因此,不少的理論家提出了“工筆畫現代性”的命題。根據當代工筆畫發展的現狀,認真梳理從傳統工筆畫到當代工筆畫發展的脈絡,把握當代工筆畫創作的特點,從而在深入了解認識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借鑒學習西方繪畫用色之方法,以豐富中國工筆畫色彩語言的表現,在中國工筆畫創新的實踐中,找到切實可行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物 傳統 現狀 西方繪畫 創新
一、中國傳統工筆畫的傳統性
中國傳統繪畫中,工筆人物在中國繪畫史上曾有過極其輝煌的成就,工筆人物畫用它獨特的繪畫樣式、繪畫手法在世界繪畫歷史上發光發彩,從戰國時期《人物御龍帛畫》、《人物龍鳳帛畫》在漢朝的墓帛畫里工筆人物畫已經在我們眼中展現出了它的魅力,歷經不同朝代、不同流派畫家和畫工的不斷探索,總結、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唐宋的工筆畫創作繁盛,形成了中國繪畫史上一個至今難以逾越的高峰期。這一時期的工筆重彩人物畫無論從技法、立意、刻畫深度及藝術情趣等方面都具有獨到的藝術風貌。如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女使箴圖》、《列女圖》、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周肪的《簪花仕女圖》、《紈扇仕女圖》、張萱的《搗練圖》、《虢國夫人游春圖》、宋佚名《八十七神仙卷》以及敦煌壁畫、永樂宮壁畫等等,這些作品不僅具有很強的描寫性,而且富有詩意,這些泛著人類靈性的藝術珍品至今令人贊嘆不已。進入宋朝之后,由于出現的歷史原因和繪畫材料的轉變,工筆人物畫家在創作上也日趨衰落,這一衰落就達數百年的時間,這段時間也出現過零星的名家高手畫家,并創作了一些膾炙人口的繪畫作品,如唐寅的《嫦娥執桂圖》、李嵩的《貨郎圖》、陳洪綬的《笙庵簪花圖》、任伯年的《群仙祝壽圖》等,但卻始終未能形成畫壇的主流。晚清時期傳教士將西洋的繪畫技法傳入中國,中西繪畫開始互相借鑒,中國繪畫進入轉型期。
何為“現代”,所謂“現代”,不是一個自外的事物,不過是一個畫家從生活中來,由感而發。正如現代畫家何家英所說:\"我的創作原則是面對現實,面對直觀感受,用心靈去捕捉、去挖掘一種富有詩意的境界。”如果我們的創作是想展示現在的生活,那么這一定是屬于這個時代全新的。何為“現代性” ,現代性就是能反映這個時代的特定理念,而僅僅是作為一種思潮和流派。
當代工筆人物畫的發展并不是對傳統工筆畫的豐富,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發生了\"質\"的變化,工筆人物畫由傳統的古典形態,向現代形態轉變。現今世界已形成了文化的多元化,再加上信息文化的擴展,西方審美文化的滲透,早已進入藝術領域,對于工筆人物和中國文化的創作思路,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二、當代工筆畫的借鑒與傳承
當代工筆畫在傳統的基礎上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是在時代審美的召喚下形成的。一方面她承傳了傳統工筆畫,尤其是宋朝院體畫樣式,另一方面她又借鑒并融合了西方繪畫藝術的表現形式,在題材、章法、筆墨、色彩等藝術構成要素發生了嬗變,從而體現了所謂當代“工筆畫現代性”的特點。工筆畫在歷史上有過輝煌,元代以后,逐漸衰退,有其多方面的歷史原因。就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因此它有很大的生長余地與可能。
中國工筆畫有著悠久的歷史,宋朝院體畫藝術,在中國畫發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那種細潤工整、幽雅富貴、充滿了生活氣息的繪畫語式,對我國傳統繪畫藝術影響深遠。風格各異的當代工筆畫,在多元的藝術發展大勢中,涌現出所謂“新院體畫”風。這股畫風,以宋人院體畫為藍本,吸收借鑒其他繪畫藝術語言,尤其是西畫與日本畫的色彩表現,豐富了當代工筆畫的創作。可以說“新院體畫”是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努力開辟新境。中國的工筆人物畫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畫種之一,綿綿承傳兩千余載,雖然在中途有過停滯‘有過迷茫,但在時代的發展潮流中任然展現出它的青春活力,爆發著無限生機。隨著宋元之后西方古典油畫技法的滲入,我們的工筆人物畫走出中國傳統古典形態。“繼承傳統在本質上就是對世界范圍內的多元文化藝術觀念的支持。如果我們不想將以歐美為代表的西方現代主義理論作為衡量近百年中國藝術的唯一標尺的話,或許我們可以說傳統不是一種保守,而恰恰是20世紀中國畫壇的另一種現代。”——摘自《美術》1997年第6期,潘公凱’37頁
三、當代工筆畫的新走勢
現代工筆畫有何前景?這可以用“不可限量”四個字來形容。首先,中國歷史上沒有高度發展的寫實性繪畫和色彩性繪畫,只有工筆才可能成為高度發展的中國寫實性與色彩性繪畫。第二,工筆畫有大發展的可能。工筆畫有短暫的輝煌,元代以后就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因此它有很大的生長余地與可能。第三,處在“全球化”時代的工筆畫,它不僅是裝飾的、寫實的、寫意的,也可以是表現的、觀念的、超現實的、魔幻的等等,它可以自由借鑒現代藝術的種種經驗,即它的可開發性、可變異性還很大。
在中國文化繁榮發展的當下,新生代的畫家將會用更大的注意力尋求更大的自由視覺形式,以適應人類感覺的無限豐富性,使工筆畫這個古老而又煥發生機的畫種逐步轉向世界的發展進步中去。
參考文獻:
[1] 黃宗賢.中國美術史綱要[M].四川: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 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 劉曄,金濤主編.中國人物畫全集. 京華出版社. 2001年
[4] 曹利華.中華傳統美學體系探源[M]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