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過總結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 STCW 公約關于各締約國船員教育和培訓質量的條款,對比分析了國內外船員教育和培訓質量標準體系的相關情況,比較了不同質量標準體系的特點,深入探討了質量體系運行的效果和問題,提出了構建新形勢下我國航海教育和培訓質量標準體系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船員教育與培訓 質量標準體系 ST CW 公約 質量標準( MSAQS)
中國的船員教育和培訓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建立起了相對比較完整、科學的體系。尤其是面對當前的國際海員勞務市場逐步東移至中國所帶來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挑戰,主要是中國船員在競爭力方面與傳統的發達的船員勞務輸出國(如菲律賓、印度等)相比仍存在著較大差距,主要是在崗位技能差、英語交流能力差等方面存在問題。所以,提高航海教育質量,建立起科學的船員教育與培訓質量標準體系,培養出優秀的國際航運人才非常有必要,也是刻不容緩。但從整體上來看,航海類專業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具有相當完備的規章制度,人才的培養也具有相當完善的計劃(方案)和課程教學大綱,需要從制度上和制度體系上進行全面的梳理,從而研究制定適合中國實際的流程化、標準化的制度體系和推行方式方法。
一、船員教育與培訓質量體系的規定
隨著船舶科技水平的逐漸提升,船舶配員已變得多國化,各個國家對于海洋環境與海上安全的密切關注以及一些人為因素的日益重視,使得海運業得以蓬勃發展,自1984 年4 月生效以來,作為 IMO 最重要的公約之一的發證、海員培訓以及值班標準國際公約6( STCW78 公約),這有效的提高了海員的素質,并且對保障海上人命以及其財產的安全、保護海洋環境等都有很大的幫助,有效的遏制了海難事故由于人為因素造成的影響。這樣,勢必要求對STCW 公約進行相應的調整。新的STCW 規則增加了對海員培訓、考試、評估和發證的考量,要求每5年應向IMO 秘書長提交締約國對質量體系的獨立評價報告,必須建立質量標準體系并受到連續的質量控制。
二、國內外船員教育與培訓質量體系現狀對比研究
(1)國際上船員教育與培訓質量體系現狀
據悉,各國自1998 年開始就根據 ST CW 公約附則I/ 8 的規定,均都建立起了其相應的質量標準體系。而我國則于1998年就完成履約報告并通過了審核,成為了第一批當時進入白名單的國家。在隨后的時間內,各締約國也根據MSC997通函和STCW 規則第A- I/ 7的要求紛紛效仿提交了獨立評價報告,也均陸續進入白名單的國家。國際上的船員教育與培訓質量標準體系,主要包括以下三種類型:
1.國家的船員教育和培訓質量標準由國家主管機關制訂
通過政府組織的相應審核后才頒布執行的標準的質量體系比較規范,對船員教育、培訓和發證具有較大的規范性,對船員進行教育、培訓和發證具有較好的執行力度。這種類型的質量標準體系在國際海事組織收到的60 多份獨立評價報告中占大多數,包括美國、日本、中國、英國、澳大利亞、、韓國、印度等國家都是按照這樣的標準執行。
2.獨立評價依靠國家委托的境外機構
因某些國家不愿意建立或自身沒有能力認可某種質量標準,他們憑借第三方機構執行,的委托獨立評價依托國際上其他機構來執行。
3.經國家認可某些非政府組織的質量標準
通過某些非政府組織的質量標準,建立船員教育、 培訓和發證機構質量體系,并以此作為國家主管機關認可這些質量體系,成為對國家船員教育、培訓和發證的獨立評價。
(2)中國船員教育、培訓質量體系的現狀
1.船員教育、培訓機構質量體系的建立與審核
在我國交通部海事局( MSA),其作為中國政府授權的主管機關,負責制定了船員教育和培訓的質量標準( MSAQS),其中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教育和培訓質量管理規則等一系列標準。隨后,各教育培訓機構依據這些質量標準,結合其自身實際情況建立并運行質量體系。自1998年6月15日起,我國首次開展船員教育和培訓質量體系的審核,隨著MSAQS 建立,船員教育和培訓質量體系不斷運行,從而通過審核并最終獲得質量體系證書。
由交通部海事局主管機關授權劃分為的區域,對這些機構的質量體系進行獨立評價(審核)工作,分為天津、遼寧、山東、上海和廣東等省、市海事局5個審核機構,這些審核機構不直接參與被審核的工作,審核工作具體分為初評、預審和正式審核這三個階段。初評是由審核機構負責,預審和正式審核工作則由審核組獨立進行,其主要是對取得質量體系證書的船員教育和培訓機構實施證后監督,即通過附加審核、2年一次的中間審核和5年一次的質量體系證書,再有效審核等進行質量控制。由此可見,中國的 MSAQS 和相應的獨立評價工作是完全符合STCW 公約規定的。
三、適任考試和評估
加強實用技能培訓與考核海員的1995年STCW公約的修訂新的內容。馬尼拉修正案對海洋環境意識的培訓以及領導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的訓練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包括強調管理知識、溝通技巧和技能培訓三個方面,船員評估和適任考試則成為了船員資格鑒定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部門應作出不懈的努力,以提高船員的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
四、構建船員教育與培訓質量標準體系的建議
現實調查發現,不足20%的船員真正將其作為終生職業的,這樣的情況對航海職業的穩定性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因此要提高大陸地區船員資源的數量與質量變得很困難,同時,這也是對國家的航海教育資源嚴重浪費。在這個情形下,我們需要順應形勢,認真地研究中國的航海教育,擴大船員教育和培訓規模,重點發展航海職業教育。
(1)我們應該從源頭開始,STCW公約修正案更加注重船員綜合素質的培養,更加注重培訓的船員的整體素質,認真修訂的船員適任考試大綱,同時整合社會力量,從而培養大批更具有國際競爭力、滿足國內、國際航運企業需求的航海專業化人才。
(2)建立相對固定的專家小組,適當船員的船員,任何試卷進行審查,以確保符合船舶實際的問題。
(3)航海教育和培訓大綱的指導下進行,通過技術創新和戰略合作來確保低成本、高效率的船員培訓。
(4)通過政府,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的幫助下。建立起船員教育和培訓需求的服務平臺,航行信息網絡,書籍和材料,船員研究中心考試。
(5)充分利用現有的航海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擴大規模的海事教育和培訓。
(6)各個機構應該重視和正視質量體系工作,注意體系與實際工作的結合,不斷完善體系文件和加強對體系的維護,充分發揮體系的優勢來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金躍波, 周江華,船員教育和培訓質量管理體系若干問題探討,浙江海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第 26 卷第 4 期, 2007 年 12 月
[2]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務監督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教育和培訓質量管理規則[ S]
[3]金永興、陳偉平、沈方等,高校建立 ISO質量管理體系若干問題探討[J],航海教育研究,2007 ( 3) : 13- 15
[4]孟祥武,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對中國船員教育與培訓的影響和對策[J],航海教育研究,2010.3,PP:3一5.
[5]楊哲,海員勞務國際輸出的對策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碩士論文,2009,PP: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