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賴利益是公認的合同的典型利益,卻主要是針對合同未成立而進行的救濟?!敖疱X令受害方回到一個合約已被履行的地位”是其實現賠償責任的法理目的。兩大法系對于信賴利益的內涵探究和界定出現差異,也導致合同利益體系的建構。
[關鍵詞]合同利益 信賴利益 法系
“權利依賴于救濟,無救濟就無權利”,合同利益明確的界定和歸納劃分是進行損害賠償的救濟,實現合同雙方的權利的方式。在合同未成立、無效、可撤銷、違約、加害給付等各種“非成功締約”的情形下,從“以金錢令受害方回到一個合約從未存在的地位”,使得信賴利益成為與傳統的期待利益相并列的合同法兩大經典性利益。兩大法系基于不同的視野對信賴利益的內涵、界定都存在異同,也使得兩大法系的合同利益體系有著不同的內容。
一、兩大法系視野下的信賴利益
朗?富勒和威廉?帕杜的《合同損害賠償中的信賴利益》在理論上第一次系統地研究了、確認了實踐中廣泛存在的“信賴利益”這一獨立的利益形態:“基于對被告之允諾的信賴,原告改變了他的處境”后,原告應受賠償來消除他因信賴被告的允諾而遭受的損害,這樣的場合被保護的利益。可見,相信被告的允諾是信賴利益受到損害的一個要件,合同的成立、有效和履行的允諾即意味著信賴利益的損害可以存在于合同不成立、無效、可撤銷和違約的廣泛情形下。信賴需是必要合理的。富勒還以土地出售合同為例,試圖指出信賴利益的損失包括為訂約、為履行合同而支付的必要費用、犧牲和物質損耗等財產性損失,以及訂約機會的喪失。都是為合同的成立或履行而進行的額外、單方面主動付出。具有輔助性意義而不是合同本身明文規定對方應當履行的義務(這被定義為“返還利益”)。
大陸法上卻將普遍將信賴利益限定為合同不成立、無效的情形下。我國臺灣學者王澤鑒將信賴利益定義為:“當事人相信法律行為有效成立,而因某種事實之發生,該法律行為(尤其是契約)不成立或無效而生之損失,又稱為消極利益之損害”。我國《合同法》更為明確地將信賴利益規定于合同未成立時的締約過失責任的損害賠償之中?!逗贤ā返谒氖l規定:“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三)有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笨梢姡箨懛ㄏ抵?,因合同未成立,無法適用合同約定或者法律規定的任何“違約”損害賠償來保護當事人利益,只能通過“信賴利益”理論來保護無辜當事人合法權益。
二、“信賴利益”內涵的不同
由上分析,“使當事人回復到合同未訂立時的狀態和經濟地位”是兩大法系對“信賴利益”的共識。由此反觀英美法系將“信賴利益”寬泛地應用于合同違約的情形:期待利益賠償與信賴利益賠償不可共存。當事人的費用機會損失是獲得期待利益的必要付出。只有在違約損失無法計算“期待利益”難以適用的情形,才能以“信賴利益”損害補償的方式來彌補無辜當事人,達到公平正義的合同法目的。
相比于英美法系,“信賴利益”在大陸法系中排除了“違約”情形下因信賴而產生的賠償,但是成為合同未成立、無效時損害賠償的兜底條款,包括了必要的締約費用、犧牲,機會損失之外,還包括了當事人向對方做出的合同履行范圍內的支付。周全地保護合同未訂立或無效的情況下無辜當事人的利益是大陸法系“信賴利益”制度設計的目的,進而與“違約”情況下的各種損害賠償方式形成周密的銜接和互補。
當然,信賴利益是否包含了當事人一方履行的合同上明確規定的義務(合同上的費用付出)也是兩大法系的不同。期待利益(waste of expenditure)即意味著僅僅只是為合同成功而付出的。富勒在《合同損害賠償中的信賴利益》中將一方根據合同所做的支付定義為返還利益,也即回復利益?!氨桓嫖绰男衅湓手Z,法院可以迫使被告交出他從原告處接受的價值。此處的目的可稱作防止違約之允諾人從受諾人所支付的費用中獲益。” 回復利益作為原告依據合同向被告支付的那些價值,其根源雖然基于無辜當事人對另一方允諾的信賴,但因其的付出是明確可衡量的合同規定,在違約的情況下,法院直接判定加以返還的,因此英美法系上將其從“信賴利益”中剝離開來,劃定為根據合同本身尋求賠償的“回復利益”。顯然,回復利益的損害賠償,其目的是以金錢返還的方式令受害方回到合約從未存在的地位。
三、結語
信賴利益是普遍公認的合同利益,其法理目的是“用金錢使當事人回到合同未訂立時的地位”。保護合同的成立和契約神圣性的共同目的下,兩大法系對于信賴利益的界定不同,也建構了不同的合同利益體系。英美法系承認信賴利益廣泛存在于合同各種情形下,卻排除了基于信賴合同履行范圍的付出,以內容為側重點,形成期待利益、信賴利益、返還利益為主要內容的體系。大陸法系將信賴利益規定為締約過程中的兜底保護,以時間為側重,而構建了履行利益、信賴利益、固有利益(加害給付所產生的對合同之外的利益的侵害情形)。兩大法系進而憑此構成互有側重的利益體系。
參考文獻:
[1] 李永軍編:《合同法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2] 孫良國:《違約責任中的所獲利益賠償研究》[J]《法制與社會發展》.2008年1期。
[3] 李克武/傅麗萍: 《論信賴利益之違約賠償》[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8年1期。
作者簡介:方筱閩(1990.5.14—),女 漢族 安徽 四川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