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武術歷史悠久,是民族文化中的瑰寶,高校是這一文化瑰寶傳承和發展的重要陣地。筆者從高校武術教師角度來研究了現在我國高校武術課的開展狀況。在文中筆者從現在高校武術課的開展情況出發,提出了個人對如何傳承和發展武術這一傳統體育項目的看法。
[關鍵詞]武術 現狀分析 傳承 發展 措施
武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作為一種傳承了幾千年的體育項目,它不但具有獨一的魁力和豐富的文化,而且還蘊藏著深奧的哲理。高校是現代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場所,理所當然武術傳承也應在高校中開展。然而,國內高校武術開展情況并不樂觀。
一、高校武術課現狀分析
我國高校開設武術課到今已有幾十個春秋了,在傳承武術文化和增強國人體質方面所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的諸多影響,有待改革的地方還很多。依筆者研究來看,筆者認為教學方式、內容、評介等方面沒有較好突破。
(1)我國的武術博大精深,流派眾多,學生了解得比較膚淺,因此經過幾節課的學習后,學生們的興趣往往就會被學習武術的辛苦、乏味而擊敗。為此,如何把學生對武術的興趣激發起來并保持住,就是高校武術教師的首要工作了。
(2)從高校的課時分配來看,武術課的課時是極其有限的,再有就是所開武術課的項目也很單一,很多高校的武術課都以太極拳為主,而對于朝氣蓬勃的大學生顯然是不被看好的,他們更看重的是時下媒體宣傳的跆拳道等等的拳術。當然造成這樣的局面也有武術本身的原因,那就是武術的主要內容是技術動作,它的主要運動形式是格斗和套路,所以就有部分學生只注重技術學習而對武術文化的傳承就忽略了。久而久之,學生們就會主觀地認為武術是一項力氣活,也就會對武術就會有一種厭惡感。
(3)由于武術具有延伸性、系統性的特點,因此就要求學生要有必要的武術功底,再有就是對于大學生而言肌肉的柔韌性不強和骨格的成型也是重要的問題。所以這也給高校武術課的教學增加了不小的難度。還有就是我國現在的《體育教學大綱》中,武術并不是大學生體育達標的必需項目,也就造成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沒有突破和創新了。
二、高校武術課有效處理的措施
高校武術課開課的目標是能使大學生掌握理解一些強身健體手段和方法,進一步培養他們的頑強進取的精神。能有效地完成目標和傳承武術的宗旨,做為高校的武術教師,筆者經過研究認為要落實做好下面幾方面工作。
(1)要明確高校武術課的特征
武術在未引入高校課堂以前是靠言傳身教的學練模式來傳承地,在引入課堂后,就采取了課堂教學的模式進行傳授。然而,由于我國武術的流派很多,高校武術發展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基本上沒有相對統一的武術教材,各校根據各校的師資等情況都編寫了適合各自的教材,這對武術的發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中后期,教育部開始組織編了正規的武術教材,這使得高校武術課開始向公共體育課的方向發展了。
(2)刻苦鉆研教材,精心編排武術套路
武術的最基本技術內容就是武術套路,它包括動作技術、技術要素、組合技術、分段技術、整套技術等。這就要求學生要通過刻苦地學習才能形成適合武術的運動規律的操作。動作整合是高校武術教學中的武術套路教學的重要階段,這就要求武術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將難度較大的動作拆分、簡化,再進行整合。
(3)以武術文化為載體,樹立學生的正確認識
中國武術發展了上千年的歷史,流派眾多,如南拳北腿等等,五花八門。武術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武術理論、作用價值、發展歷史時就要把武術的意義和目的等等講透徹,再有就是要把武術的特征、強身健體、搏擊原理以及比賽規則全面介紹給學生。這不僅能使學生對武術有了正確的認識,還能前由影視媒體所傳遞的那些虛幻的、和切實際的場景所產生的看法的擯棄,以此來樹立學生正確的武術觀,使學生對武術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4)注重提升武術教師的業務水平是高校推動武術教學的重點
武術是中華民族傳承了千年的體育項目,對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效果好壞有著極其重要作用。因此,高校作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的重任承擔者,就要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推動和發展武術的重任。為此,高校就應當在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教學體制研究等方面大力投入,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武術教師作為推動和發展武術這一重任的執行者,必須要提高自身的武術修養和武術能力以主武術課的教學能力。
武術的傳承與發展,不僅有利于寶貴的民族文化在時代精英的大學生團隊里傳承,張顯民族氣節與精神,而且還能通過武術在高校中的普及來強化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為推動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姜娟,胡玲.傳統武術發展戰略構想[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 200:82-85
[2]吳學勇,陳糧.對民族傳統體育推廣和普及的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
[3]徐武,黃光麗.我國傳統武術的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武術科學.2005.10
作者簡介:張建龍(1964-),男,學士,研究方向:高校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