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刑法修正案(八)》對判處管制、緩刑以及假釋的罪犯規定依法實行社區矯正,這是社區矯正制度首次寫入我國刑法,新規定給社區矯正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給檢察機關帶來了新挑戰,本文從社區矯正法律監督體系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以及如何完善社區矯正法律監督等方面探討檢察機關應該如何充分發揮自身法律監督職能為社區矯正保駕護航。
[關鍵詞]社區矯正 法律監督
2011年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刑法修正案(八)》明確規定了對判處管制、緩刑以及假釋的罪犯依法實行社區矯正,這意味著在我國試行了近八年的社區矯正制度首次在法律層面上得到明確,這既是對過去八年社區矯正工作的充分肯定,同時也對今后社區矯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發揮社區矯正制度的積極作用,作為檢察機關應當積極行使法律監督職能為社區矯正制度提供法律保障。而要做到這點,我們先要了解社區矯正法律監督體系的發展現狀:
一、我國社區矯正法律監督體系現狀;
1.社區矯正法律監督業務規范初步形成;
隨著2003年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以下簡稱“兩院兩部”)聯合制定的《關于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的下發,我國社區矯正試點工作正式拉開序幕,此后幾年一些指導社區矯正法律監督業務的規范性文件相繼出臺明確了檢察機關在社區矯正中的法律地位和作用,使得各基層院在開展社區矯正法律監督工作時基本實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社區矯正法律監督機構隊伍已初具規模
自高檢院到各基層院均已設立專門機構并配備人員專司社區矯正法律監督工作,各級檢察機關為適應社區矯正工作新要求,通過整合社會資源參與社區矯正,積極探索在開放環境中對罪犯進行監管的新舉措,經過多年不斷努力,一支業務素養高、專業知識強的高水平社區矯正法律監督隊伍已初具規模。
3.社區矯正法律監督的效果已初步顯現;
從一開始的不為人所知,甚至是抵觸到現在被廣泛運用,這九年來社區矯正已經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刑罰執行手段,據統計,截至2010年6月,全國累計接收社區服刑人員48萬人,累計解除矯正25萬人。社區矯正工作已經在全國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226個地(市)、1572個縣(市、區)、19507個鄉鎮(街道)展開。1全國社區服刑人員在矯正期間的又犯罪率始終控制在0.2%左右的較低水平。2可以說社區矯正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這一成績的取得與檢察機關積極發揮法律監督職能保障社區矯正制度的執行是密不可分的。
二、我國社區矯正法律監督體系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1.法律法規缺失,造成檢察機關執法依據不足;
在《刑法修正案(八)》未頒布之前,我國關于社區矯正的主要依據是兩院兩部聯合下發的《通知》,由于其本身不是立法,作為執法的依據就顯得不夠充足,當然,在目前還沒有專門社區矯正立法的情況下,《刑法修正案(八)》仍然規定了對上述三類罪犯依法實行社區矯正,主要是考慮到有關方面正在抓緊起草社區矯正法,刑法應當為社區矯正提供法律依據,并與將要出臺的社區矯正法相銜接,3并非意味著我國社區矯正法律與制度已經建立健全。
2.檢察機關定位不確定,監督手段單一,導致社區矯正法律監督困難;
《刑法修正案(八)》明確了對三類罪犯要采取社區矯正措施,但對具體如何操作并未有明確,究竟是應當以法定執行主體公安機關為監督的對象還是以司法局作為監督的對象,或者說還是同時以前述兩者為監督對象,這些在法律上都缺乏明確的規定,從而也影響了檢察機關在社區矯正監督工作當中的效能。4此外,目前的社區矯正實踐中,檢察機關的監督方式無非是發出糾正違法通知書或檢察建議,5對于被監督機關既不提出異議也不執行這種情況如何處理,沒有明確規定,這樣很可能導致監督無法落到實處,更談不上監督力度。
3.機構和隊伍的不完善;
目前,檢察機關面臨人案矛盾突出等問題,再加上“重監內監督,輕監外監督”的傳統觀念,專職社區矯正的檢察人員配備就更少。6故目前不論是社區矯正執行機關還是監督機關,工作人員缺乏、人員編制、待遇尚未解決到位等等都給社區矯正法律監督工作帶來挑戰。
三、我國社區矯正法律監督體系的完善建議
1.完善立法;
針對目前我國在社區矯正制度方面的法律法規仍然比較滯后,我們可以充分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在這方面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國這九年來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取得的成功經驗和我國的社會實際情況加緊制定出臺《社區矯正法》及相關配套法律法規,對社區矯正的執行主體、適用范圍、相關職能機構的職權等方面做出明確具體規定,徹底解決檢察機關在進行社區矯正法律監督方面執法依據不足的問題。
2.建立社區矯正同步監督工作機制;
建立與政法有關部門的聯系制度。包括公、檢、法、司聯席會議制度和信息通報制度,互通情況,共同研究解決問題。7檢察機關可以將事后監督改為事前監督,對進入審判階段的犯罪嫌疑人進行預判,對可能被判處社區矯正的人員,提前建立跟蹤檔案,做到判決一旦生效監督即刻開始。同時定期與法院、公安機關、司法局核對納入社區矯正的服刑人員名單,了解掌握社區服刑人員新增情況、刑期變化情況以及矯正監管措施落實情況,形成全程動態監督。
3.建立社區矯正信息共享平臺,運用科技手段保障檢察監督;
通過在公、檢、法、司之間構建網絡信息共享平臺,充分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提高檢察監督效率,在今后條件許可的前提下,加大資金投入,引入“電子手銬”、電子地圖、全球定位等系統切實防止脫管、漏管情況發生,這樣檢察機關就可以隨時掌握服刑人員情況,同時還可以此為依據作為考核服刑人員日常表現,執行機關工作業績的手段,一舉多得。
4.社區矯正法律監督應當側重“以人為本”的理念;
作為恢復性司法理念的產物,社區矯正制度的創立,目的就是為了讓那些犯過罪的人通過接受矯正重新回歸社會,不讓他們因被歧視而重新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在社區矯正法律監督中,既要嚴格執行矯正措施維護刑罰的威懾性,同時也應當注重給予服刑人員人文關懷,使其真心悔罪認真接受改造。檢察機關可以適當延伸檢察職能,加強與民政、財政、公安等部門合作,建立工作聯系機制共同維護服刑人員,特別是未成年犯、女犯、家庭特別困難犯的合法權益。通過為每位服刑人員建立維權檔案,全程跟蹤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對服刑人員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思想出現波動、遭遇重大家庭變故等情況及時跟蹤維權。
社區矯正在中國仍然是個新生事物,需要有一個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從社區矯正在我國試點的這九年社會效果來看,全社會還是比較認可這項制度的,因此,檢察機關應當以《刑法修正案(八)》的公布為契機充分行使檢察監督職能,給社區矯正制度提供堅強的保障,為不斷完善這項制度貢獻自己的力量。
注解:
①周斌:《中國刑罰擬明文規定社區矯正,緩解監獄擁擠現狀》,[N],法制日報。2010-08-26。
②中途之家矯正模式國際論壇在京舉行,[N],法制日報。2010-08-05。
③參見黃太云:《刑法修正案(八)解讀(一)》,載《人民檢察》2011年第6期。
④李劍:《淺析檢察機關對社區矯正的法律監督》,載《法制與社會》2011?06(上)
⑤徐麗靜:《淺析檢察機關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的問題及對策建議》,[EB/OL],正義網,2011-11-04
⑥周偉:《社區矯正法律監督問題研究》,載《人民檢察》2011年第9期。
⑦周偉:《社區矯正法律監督問題研究》,載《人民檢察》2011年第9期
參考文獻:
[1]中途之家矯正模式國際論壇在京舉行,[N],法制日報。2010-08-05。
[2]周斌:《中國刑罰擬明文規定社區矯正,緩解監獄擁擠現狀》,[N],法制日報。2010-08-26
[3]黃太云:《刑法修正案(八)解讀(一)》,載《人民檢察》2011年第6期。
[4]徐麗靜:《淺析檢察機關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的問題及對策建議》,[EB/OL],正義網,2011-11-04
[5]周偉:《社區矯正法律監督問題研究》,載《人民檢察》2011年第9期。
[6]李劍:《淺析檢察機關對社區矯正的法律監督》,載《法制與社會》2011·06(上)
[7]戴曉君:《檢察監督如何在社區矯正中發揮作用》,正義網,2011-06-09